【注释】
①本诗原署唐郑谷作,据《宋艺圃集》改正。邸:客邸,旅馆。②荼?(狋ú犿í):落叶灌木,花有清香,春末开。怯:畏怯,害怕。③翠:指绿色的花、树。闲:闲散,无聊。④玉钗:妇女的首饰。⑤常山:今属浙江省。
【今译】
夜晚,荼?花香在空气中弥漫,她一觉醒来,感受到阵阵春寒。紧闭的重门被浓郁的绿色掩映,梁上的燕子也无聊散漫。她敲着玉钗,不觉已把钗敲断,眼前的红蜡烛忘了剔,分外黯淡。口中念叨着远出在外的我,算着行程,今夜该住在常山。
【评解】
旅人思家,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叙述自己思乡思人;一是从对面说起,言家人思己,翻过一层,加深自己思亲情感。这首诗用的是第二种写法,通首从对方着笔,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妻子在家睡不着,在烛下思念自己的情况。诗前两句通过凄迷幽寂的景物,烘托春愁。后两句刻绘动态、心理。无意识地敲着玉钗,活现出她心中的烦闷,钗断了,烛花不能剔,烛光便分外黯淡凄冷,绘事绘景,与宋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句相仿佛,含蓄而耐人寻味。末句写妻子计算行程,是全诗主句,是情意深到极处的表现。唐白居易有《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云:“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诗写自己思念在外的朋友,也说到计程事。将两诗对照,白诗质直简朴、真率自然,郑诗设色秾丽、构思灵巧,唐诗与宋诗的风格,于此可以悟出。
绝句①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②,门泊东吴万里船③。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迁巩县(今属河南省巩义市),晚自号少陵野老。早年漫游,肃宗朝官左拾遗。后避乱入川,佐严武幕,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诗与李白齐名,多伤时忧国、描绘乱离之作,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苍凉雄浑。著有《杜工部集》。
【注释】
①诗为杜甫《绝句四首》之三。②西岭:即西山,亦名雪岭,为岷山主峰,在成都西,峰顶积雪,终年不化。③东吴:今江苏省南部一带。杜甫在成都的草堂位于万里桥西,濒江。万里桥一带是船舶集中处。
【今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阴中欢鸣,一行白鹭振翅飞上蓝天。窗口对着西岭能见到峰顶千秋积雪,门外泊着万里外东吴驶来的舟船。
【评解】
这首诗打破绝句的常格,全首用对,且一句咏一景,合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表现出勃勃的生机。首句写黄鹂在绿柳中鸣唱,次句写白鹭飞上蓝天,一近一远,一高一低,一动一静,配合对称,十分完美;且将绿柳衬黄鹂,以青天衬白鹭,着色很鲜明,述景很工致,历来受到人们赞叹。宋曾季貍《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老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用颜色字,亦须匹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三、四句,一写窗中所见的远山,寄托自己悠然之思及对景物的热爱,一“含”字,使雪岭似乎成为一幅画,镶嵌定格在窗户这一画框中,格外神似;一写门外东吴来的船只,引发自己远游情怀。虽然都是写景,但均蕴有丰富的感情。诗写于杜甫乱后回家时,生活初步安定,因此他的心情比较愉快,在诗中便将景与心境融成一片,表现一种怡然欢快的氛围,且写得工整而又自然,因此成为千古绝唱。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②,香雾空濛月转廊③。只恐夜深花睡去④,故烧高烛照红妆⑤。
【注释】
①海棠:蔷薇科植物。春天开粉红色花。②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二字一作“嫋嫋”,《楚辞·九歌·湘夫人》有“嫋嫋兮秋风”句,当从。崇光:绚丽的光泽。③香雾:充满香气的雾。空濛:迷茫朦胧。④花睡:杨慎《升庵诗话》卷一“月黄昏”条说,花卉午后转为萎缩,至半夜后才渐渐舒展。因此苏轼以花睡喻指花无力萎缩。⑤故烧:一作“更烧”、“高烧”。高烛:一作“银烛”。红妆:指海棠。
【今译】
东风轻轻地吹拂着,到处洋溢着绚丽的春光;充满香气的烟雾朦胧迷茫,一轮明月悄悄地转过了画廊。我心中深深地担忧:夜深了花儿也会安睡进入梦乡;因此上点起了明亮的蜡烛,在烛光下观赏这艳丽的海棠。
【评解】
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时诗人贬官黄州。他的住所在定惠院东,山上长着一株名贵的海棠,他常在花下小酌。这首绝句,即抒发对海棠深切的眷恋。前两句写伴随着海棠的环境,说海棠在春风中摇荡,在迷濛的雾气中散发着清香,渲染出一派幽静美妙、温馨清丽的氛围。后两句,诗忽发奇想,以夜深执烛看花,吐露自己对海棠的痴迷,想象新颖,构思奇特,比喻脱俗,令人击节称叹。后两句是众口称赏的名句,《冷斋夜话》卷一推为“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的例证,符合黄庭坚“句中眼”、“妙语”的标准。
《冷斋夜话》还指出,此事本《太真外传》:杨贵妃喝醉了,唐明皇召见,“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苏轼在此作变化,改以花喻美人为美人喻花,翻出新意。此外,李商隐《花下醉》有云“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以为即苏诗之本。将二诗对比,不难品味出苏诗比李诗更富变化,且韵味深醇。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历官校书郎、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湖州刺史、中书舍人。诗长于七言近体,骨气豪宕,神采艳逸,与李商隐齐名。著有《樊川集》。
【注释】
①断魂:指人感情凄伤痛苦的状态。
【今译】
清明时节,雨下个不停;我行走在路上,愁肠欲结,魂断神昏。打问一声什么地方有酒店?牧童指点着远处开满杏花的小村。
【评解】
清明是家家户户踏青扫墓的日子,诗人独自一个,远游在外,自然触景生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候,纷纷春雨又下个不停,更给人增添了无限愁绪。何以解忧呢?诗人想到了酒,于是向人发问,牧童遥指,杏花盛开处,酒店在望,诗人也就振奋了起来。诗的内容很浅显,但笔下所现的春雨、行人、牧童、杏花村,无一不是清明时节的典型景物,这些景物合在一起,凸现了清幽凄迷而又含蕴无穷的境地,令人神往。因此,本诗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杏花村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明①
魏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②。昨日邻家乞新火③,晓窗分与读书灯。
【作者简介】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今河南省陕县)人。野处不仕,宋真宗曾遣使召之,不应。卒赠秘书省著作郎。诗风清苦,有唐人风格,多警句。著有《草堂集》,其子重编为《巨鹿东观集》。
【注释】
①此诗原误题作王禹偁作。②兴味:意趣与兴致。萧然:凄清寂寥。二字一作“都来”。野僧:居住在山野僻地的僧人。③邻家乞新火:向邻家乞新火。新火,新的火种。旧俗在清明前的寒食禁火,家家将火种熄灭。到清明前一天重新钻木取火,称“新火”。普通百姓往往一家取火,分给亲邻。
【今译】
没有鲜花欣赏,没有美酒浇愁,我就是如此凄凉地度过这清明。我的意念与趣味,竟然寂寞如同山野小庙中的老僧。昨天送走了寒食,我向邻家求来了新火;今天天蒙蒙亮,就赶快点着了窗前读书用的油灯。
【评解】
清明是古人十分注重的节日,可是魏野这年的清明却过得很不堪,无花也无酒,躲在家中,寂寥孤凄。诗人要想说出这番滋味,可又不想明说,便拈出“野僧”二字作譬,渗透了无可奈何的兴味,又带有几分不忿与调侃。诗人毕竟不是一般的人,他便在孤单贫困、百无聊赖中寻觅慰藉与乐趣,于是举出点燃读书用的油灯一事。“晓窗”二字,内涵丰富,既是说自己爱惜光阴,刻苦读书,表现自己高洁孤清的品格;又说自己碰到清明,无法排解愁闷,只好早早起床,借读书来熨平心中的不平。诗写寒士过节,选取了典型的事例,稍作点染,便再现了自己的清苦与情趣,切合自己隐士身份,用笔很传神。魏野诗学晚唐,这首诗便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②,豚栅鸡栖对掩扉③。桑柘影斜春社散④,家家扶得醉人归。
【作者简介】
王驾,字大用,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昭宗大顺元年(890)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原集已佚,《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注释】
①此诗一作张演所作。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二社,这里指春社。在社日,村民要团聚祭神,演社戏等。②鹅湖山:在江西省铅山县。本名荷湖山,晋末有龚氏养鹅于此,因名鹅湖山。③豚栅:猪圈。鸡栖:鸡舍。扉:门户。④桑柘:均为树名,叶可喂蚕。桑柘影斜,谓太阳西下,投下的树影斜长。
【今译】
鹅湖山下的稻粱,长势喜人,又壮又肥;庄院里布满了猪圈鸡窝,关掩着柴扉。桑柘在夕阳中投下斜影,春社开始散场;家家户户笑声喧哗,把醉酒的人儿扶归。
【评解】
这首诗写丰年农民欢度社日的情景。诗全从侧面入笔,先以简约隽永的笔墨,写丰收景象,烘托社日的欢娱。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并以“稻粱肥”三字,预示新的一年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次句带出农民家中的猪圈鸡舍,暗示禽畜兴旺,用意同陆游《游山西村》“丰年留客足鸡豚”句,说明农民生活的富足,又以“对掩扉”说明家中无人,都去参加春社祭典去了。三、四句,诗一下子跳过春社,而写夕阳西下,春社已散,家家扶着喝醉的人回家这一幕,具体而细微地写出农民的满足,不写春社的热闹而庆典的欢乐气氛已被渲染得淋漓尽致。诗全用白描,写出乡村景物与朴实的世风,反映历来描写农家苦的诗未接触到的另一方面,含蓄有味,意蕴深永,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所评:“极村朴中传出太平风景。”
寒食①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作者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人。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历官驾部郎中、中书舍人。他与钱起等称“大历十才子”,诗婉丽清妙。有《韩君平诗集》。
【注释】
①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这天民俗禁止生火。②御柳:皇帝宫苑中的柳树。③“汉宫”句:《西京杂记》:“寒食日禁火,赐侯家蜡烛。”④五侯:西汉成帝封诸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日封,世称五侯。东汉桓帝也曾同日封宦官单超等五人为侯,亦称五侯。此泛指贵族近臣。
【今译】
春意洋溢的京城中,到处都飞舞着落花;寒食节日,东风轻吹,皇宫内苑的柳树迎风夭斜。黄昏时分,汉家的宫殿里,正向近臣们颁赐着蜡烛;一缕缕轻烟升起,飘荡在五侯之家。
【评解】
诗写寒食节在京城所见。前两句写景,“春城”、“寒食”点明时间、地点,“飞花”、“御柳”总括春城景色,写得非常浓冽热闹。后两句写事实,说宫廷中向权贵们颁赐蜡烛,用笔轻灵,补足上两句。诗不仅气骨高妙,且针线绵密,既紧密围绕寒食,又相互映带,如飞花、柳斜,是东风吹拂的结果,御柳引出汉宫,又作为传蜡烛的先导。从表面上看,诗全写景记事,描摹帝城春浓,宫廷闲暇,帝王大度,臣子霑恩,歌颂了升平气象,所以后来唐德宗见了非常欣赏,特地点名起用韩翃作知制诰。但细品全诗,结合当时社会状况及韩翃生平,可以发现诗实际上是借汉言唐,含蓄婉转地对朝廷进行讽刺。正如贺裳《载酒园诗话》指出的:“此诗作于天宝中,其时杨氏擅权,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盛荣,莫之能比,故借汉王氏五侯喻之。寓意远,托兴微,真得风人之遗。”
江南春①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②,水村山郭酒旗风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①杜牧集中题作“江南春绝句”。②绿映红:指绿叶红花,互相辉映。按:明杨慎《升庵诗话》认为“千里”当作“十里”,他指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样解释,排斥诗的想象,胶柱鼓瑟,所以多被后人批驳,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说:“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并挖苦杨慎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③酒旗:古代酒馆用作标志的旗帜。又称酒帘、酒望子。④南朝:指建都于南京的宋、齐、梁、陈。南朝帝王多好佛,如梁武帝时,仅南京佛寺便有五百余所。这句中“四百八十”是概举其多。
【今译】
江南千里,到处有黄莺儿婉转啼唱,绿的柳,红的花,满眼是艳丽春光。水边的村庄,山下的城镇,都可见到酒旗儿迎风招展。南朝时弘扬佛法,修建四百八十所寺庙道场;还有数不清的亭台楼阁,都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中,缥缈苍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