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百科知识-艺术百科-音乐杂谈(科普新课堂)
8542600000012

第12章 中乐曲谱史(4)

3"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交响音乐作品,它的内容总是与某一特定的具有诗意的形象和文学情节相联系的,所以每一首交响诗都有它特定的题目。由于它的特点是篇幅紧凑、结构自由,常用"自由曲式"来写,又便于抒发作者对某一个事件、某一个人物的感情,所以它已成为交响乐作曲家最爱用的体裁之一。如交响诗《嘎达梅林》、《黄鹤的故事》等都是。

4"交响曲"是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由于它的篇幅比较大,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便于反映重大的题材。交响曲一般由四个部分(一般叫四个乐章)组成,有时也有多或少于四个部分(四个乐章)的。而这四个部分各有各的用处,分别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不同的事物和场面。交响曲的第一部分(即第一乐章)多半是快速度的,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第二部分(即第二乐章)的速度比较缓慢,并富有歌唱性。第三部分(即第三乐章)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节奏活跃欢快,具有明显的舞蹈性。第四部分(即第四乐章)是快速度的,一般要比第一乐章的速度还快,情绪热烈高涨。如果作品的结果是乐观胜利,常常采用民间节日欢乐的场面或高唱胜利的颂歌。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等都是。

5"协奏曲"也是一种大型器乐作品,是交响音乐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协奏曲一般是指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叶起,是指由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乐队互相竞奏的器乐曲。大多数协奏曲都是为小提琴或钢琴写的。它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乐章),如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此外,也有单乐章的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属这一类。

上面介绍的只是这些乐曲的一般特点,而更重要的还是要多听、多分析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对各种不同体裁乐曲的分辨能力和欣赏水平。

吹口琴有时吹不响,有时音不准口琴是一种轻便易学的乐器,现在已成为同学们的好伙伴。悠扬的口琴声给校园、给家庭都增添了不少乐趣。当然,口琴的损坏也是常会发生的,口琴有时吹不响,有时音不准,给同学们带来了烦恼。怎么办?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修理方法。

1口琴吹不响,怎么办?口琴里有许多不同长短的小簧片,口琴就是靠簧片振动而发出声音的。如果口琴吹不响,那一定是簧片无法振动。造成的原因之一是有碎屑杂物卡住簧片,所以发不出声音。修理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你打开琴盖,把卡住簧片的杂物清除掉,口琴就能发出声音。第二个原因是吹口琴时流进琴孔的唾液过多,以致把簧片粘住了无法振动。这时只要把口琴内的口水拍干,就能发出声音。

2口琴变音了,怎么办?口琴是上下两片簧片同时振动而发音的,只要其中有一片变音,就会发出颤抖声,音也就不准了。这时应打开琴盖检查一下,找出哪一片簧片变音了,有时也可能上、下两片簧片都发生变音。如果是吹音1、3、5、1·变低了,可以用小锉刀尖插进簧孔内,把变音的簧片轻轻挑起,用如双面刀片之类的金属薄片垫在簧片下,再用小锉刀把簧片的头部锉去一点,这样就可使发出的音变得高些。如果是吸音2、4、6、7变音了,那只需要用金属薄片垫在变音的簧片下(因为吸音的簧片是钉在座板外面的,所以不需用锉刀挑起),再把簧片的头部锉掉一些。如果没有小锉刀,也可以用旧刀片代替刮削簧片。

当然,为了使口琴不出毛病,注意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保护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尽量不要让口琴跌落地上或碰击。

2口琴不用的时候,要用干净的手帕包起来,保持清洁。

3吃过东西以后要吹口琴,一定要先漱口,清除口腔内的杂物。

4不要把口琴借给别人吹,也不要借别人的口琴来吹。

5口琴不能和香水、樟脑丸之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选择和保养手风琴初学手风琴的同学,总想选购一架合适的手风琴。但手风琴的规格很多,有大有小。选择怎样的琴才算合适呢?我认为应该选一架大小适合自己身体条件和演奏水平的琴。由于每个孩子的身高、体力和智力不同,所以不可能明确规定几岁的孩子拉多大的琴。但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拉8贝司的琴较合适,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演奏技巧的提高再不断更换新琴。这里必须注意,年龄小的同学练琴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负担过重。有的同学担心拉小琴以后会影响拉大琴。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大琴和小琴在结构和重量上不同,但琴键的宽度都是一样的。有个别的家长要孩子拉大琴,认为拉的琴大可以表现孩子拉琴的技术好,这是错误的。拉过大的琴不仅会使体力承受不了,更容易影响正常发育。根据以往同学们学琴的情况,年龄与琴重的关系一般是这样的:7岁左右用24贝司的琴;9岁左右可用48贝司的琴;10岁左右用60贝司的琴;12岁左右用80贝司的琴;13岁以上可用120贝司的琴。

当然,如果你体力较好,演奏水平较好,选用稍大一些的琴也是可以的。

为了让手风琴发挥良好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就一定要懂得一些手风琴的保养知识。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

1保持清洁。手风琴是靠气流冲击簧片振动发音的乐器,所以一定要保持琴体的清洁,尽可能不要让尘土飞进琴体内,以免堵塞簧片而影响发音。一般可在使用前用布轻抹琴体和琴键,使用完毕后也要用布把汗渍和灰尘抹掉,并轻轻放进琴盒内,最好在琴盒外套上布袋。

2用力恰当。弹琴时用力要恰当,手指触键、按变音器和贝司用力不能过大。不然会造成琴键凸起、低音贝司键钮下陷、变音器失灵等现象,这样就会影响你的正常演奏。

3避免撞击。使用手风琴时要轻拿轻放,尽量不要撞击,以免外型和机体受到损坏。

4防潮防热。使用时要防潮防热,不要在室外潮湿的阴雨天拉琴,也不要在夏天烈日下练琴。

区分提琴的种类当交响乐队在舞台上演奏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提琴,有站着拉的,有坐着拉的,这些提琴几乎占满了舞台的前半部。在一个由一百余人组成的交响乐队中,演奏提琴的就有六、七十人。这些提琴组成一个组,叫做弦乐组。是交响乐队中四个组(即弦乐组、木管乐组、铜管乐组和打击乐组)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组。

别看提琴这么多,如果根据它们的体积从小到大来分类,可以分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四类。

小提琴在弦乐组中个儿最小,可算是提琴家族的小弟弟。但它的本领可大着呢,不但音域宽广、音色明亮,还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交响乐队中,它常常唱主角,担任演奏曲调的主要部分。一个乐队中的许多小提琴,可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个组,构成两个声部。

它们靠得狠近,演奏时音响融合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音乐会上,小提琴独奏是一种常见的演奏形式。

中提琴的模样长得和小提琴差不多,就是个子长得大一些,好像是哥哥一样。它发出的声音没有小提琴那样优美,但比较圆润、深沉。中提琴一般担任主要声部的伴奏,有时也演奏旋律。

大提琴的体积要比小提琴、中提琴大得多,就像提琴之家族的爸爸一样。由于大提琴的个子大,只能把它竖在地上由演奏者坐着拉。大提琴发出的声音柔和、浑厚,给人一种温暖、热情的感觉。因为它的音响美妙动人,常常作为独奏乐器。

倍大提琴又叫做低音提琴,它的身材最大,音色也是又低沉又浑厚,还能发出最低的音。

它的威严庄重的模样活像提琴家族中的爷爷一样。由于它的体积大,所以只能站着演奏。在交响乐队中,常常用拨奏手法来打击节拍或节奏。

如果你能记住它们的外形、体积、音色和演奏姿势的话,提琴的种类就一定能分清了。

节奏乐器节奏乐器基本上都属于打击乐器。这类乐器有的用金属制成,有的用竹木制成,有的用皮革制成。有的有固定的音高,如铝板琴、木琴等;有的没有固定音高,如响板、三角铁、串铃、碰铃等。打击乐器大多用来加强节奏,其中有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常常在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课内出现,用它们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些小的打击乐器,通常叫它为"节奏乐器"。

常用的节奏乐器有以下几种:

大鼓,大鼓的音色低沉,没有固定音高,用来加强节奏。常常作为加强小节的强拍之用。

小鼓。小鼓的音色清脆坚实,没有固定音高。常用来表现人们列队迈着雄壮的步伐奋勇前进。

铃鼓。铃鼓是将羊皮蒙在用木条变成圆框的一面。鼓框上有好几个空格,每个空格里装有一对金属制成的小钹,空出一个圆格作为手持之用。铃鼓的音量较大,没有固定音高。常用来为舞蹈伴奏,以增强节奏感或造成某种特定的音乐效果。

碰铃。碰铃也叫"碰钟"。两个铜制的小铃为一副,并用线绳将两只小铃连在一起。碰铃的音色明亮,没有固定音高。常在强拍上敲击,以增强节奏感。

响板。响板也叫"舞板",流行在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由两片圆形的木片用绳固定构成。响板发出的声音清脆明亮。常在带有西班牙特色的乐曲和节奏乐中使用。

三角铁。三角铁是用钢条弯成等边三角形的金属打击乐器。音色清脆而明亮,好像银铃,没有固定音高。

双响筒。双响筒是将一根圆木的两头挖空,并各开一条长短不一的细缝,圆木中间装一根木柄。用木棒敲击时,一端发出高音,另一端发出较低的音,连续敲击两端时可发出"的哒、的哒……"的马蹄声。在作伴奏时能增强节奏感。

串铃。串铃又叫"马铃"。是蒙古族、藏族的打击乐器。串铃是将十几个小铃系在用塑料(或用皮条)制成的圆环上,只要摇动就会发出响声,常用于民间歌舞的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