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性质音具有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特性。
①音的高低,就是音的高度,是音的主要特性之一。音之所以有高有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多少而决定的。振动的次数多,发出的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发出的音就低。因此次数与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②音的长短,即音的长度。音之所以有长有短,是由于发音物体振动的时间长短而决定的。振动的时间长,音就长;振动的时间短,音就短。
③音的强弱,即音的强度。音之所以有强有弱,是由于物体振动幅度(振幅)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动的幅度大,音就强;振动的幅度小,音就弱。
④音的色彩,即音色。音的不同色彩,取决于发音物体的不同质料(如木质、铁质、棉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音乐的结构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结构。那些几十层高的大楼所以能够稳如泰山,是因为它从地基、梁柱到房顶,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结构。音乐用音符组成,也要求重视曲式结钩。
音乐中能独立存在、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称为乐段。短小的歌曲有的只由一个乐段构成。乐段可划为更小的单位,那就是乐句,一个乐句通常是四个小节。
在乐句末尾往往有小的停顿,演唱歌曲就在这里换气。乐句如再细分,又可划分为乐节与乐汇。乐节大多为两个小节,乐汇多为一个小节甚至更短。
歌曲的第一句,往往是全曲的核心、出发点,称为歌曲的音乐主题。比较大型的乐曲,音乐主题可能是一个乐段。
在整个音乐作品的前面,可能有前奏,又称引子;最后可以有后奏,又称尾声。不同的乐句或乐句之间,可以用间奏加以连接。间奏又称过门。简短的过门,叫"小过门"。
音乐的构成要素贝多芬有一句引人深思的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究竟以哪些手段达到这样强烈的效果呢?归纳起来主要是音乐的语言、音乐的结构和音乐的谐和性。音乐的语言主要是指旋律;音乐的结构包括了节奏、曲式的因素,而音乐的谐和性主要是指和声。因此,人们常把"旋律"、"节奏"、"和声"作为音乐最主要的构成要素。音乐美学家们认为,"占首要地位的是没有枯竭、也永远不会枯竭的旋律,它是音乐美的基本形象;和声带来了万姿千态的变化,它不断提供新颖的基础;节奏使二者的结合生动活泼,这是音乐的命脉,而多样化的音色添上了色彩的魅力。"作为"三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旋律,它有如下一些功能:旋律能模拟自然,如流水、鸟鸣等等。旋律也能反映生活,如它可以表现钟表店里的挂钟、闹钟、小钟和怀表,还能描绘钟表店里的工匠边吹口哨边开发条的场面。旋律还可以表达感情,这是旋律最为擅长的功能。旋律同样可以塑造形象,这是对前三种功能的一种综合。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它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奏的律动来自生活,如走路、游泳、打夯、锄地,人体中的脉膊、呼吸、心跳,运转的机器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节奏的因素。虽然节奏有着纷繁的种类,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长、短、长短结合三类。
和声是指音乐中同时发响而又相互谐和的不同高低的音相结合所构成的多声部。和声的运用,能够使主旋律具有立体感,如前所述,它可以不断提供音乐发展的新颖基础。
音乐的表情与表意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通过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它的"表情"特征最为重要。比如,我们听到一曲李焕之的《春节序曲》,所感受到的首先是一种兴奋和欢乐的情绪。据此情绪,可能唤起你对欢度春节时生活场景的回忆。音乐艺术的这种表情特点与音乐所运用的材料有关。音乐运用人声和乐器声音作为材料,其实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
声音本身不具有形状、色彩的可视性,随生随灭,因此也就不具有确切的含义。它与音乐所表现的对象并无必然的联系,只是对人的情绪起到激发作用,能够迅速地引起人的情感反应。所以,音乐才以深刻的情感表现力见长。音乐有时也能够用来表意,即描绘某种场景,但与绘画那样直接呈现视觉形象也不一样。它是通过声音的比拟在联想中达到一种描绘的效果。例如,可以用音乐模拟鸟鸣、晨钟等自然声音,这是对乐音做了提炼或概括,进行了音乐化处理以后实现的。而且在生活中,可做这种模拟的声音毕竟是少数。所以,音乐的表现力仍然是在于表达深刻的情感内容,而不是表意性的描绘。
音乐形象据说贝多芬在青年时期善于从钢琴演奏中为某个人物"画像"。他的朋友把他拖到钢琴边,当场要他把所想定的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弹奏出来,然后再让在场的人猜测他"刻画"的是谁,结果在场的人每次都猜中了。这件事说明音乐是可以"刻画"形象的。当然,音乐形象的产生,首先是它所表现的某种情绪感染了听众,唤起了听众想象中的某种形象。因此,所谓"音乐形象"仍然是在音乐的表情特征上建立起来的。
音乐进行中的反复、展开、再现等手法循回展衍,矛盾对比,激发了人的情感,调动了情感记忆中的形象,这就是音乐形象形成的一般过程。音乐形象的形成,一般具有概括性、时间性、情感性、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音乐形象不具有可视性,但它是可感的。虽不是具象,却有一定的意象,难以言传,只可意会。
人声分类音乐中的人声,主要可以分为男声和女声。依据不同嗓音的色彩及音域,男声、女声又可以分别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声部。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如果再细分一下,女高音可以分为:
抒情女高音:音色柔美,演唱中常以音质而不以音量取胜。善于抒发富有诗意的内在感情。
花腔女高音:声音轻巧、富于弹性,音色中含有年轻少女那种明亮、清脆而华丽的色彩。花腔女高音受过更多的花腔训练,例如模拟夜莺、百灵鸟的音区相当高而又婉转清脆的衬腔演唱,即需要花腔技巧。
戏剧女高音:声音浑厚有力,适宜表现激动、复杂的富于戏剧情节变化的歌剧选曲或音域更宽的声乐作品。
女中音:音色与戏剧女高音相近,虽不如女高音那样光彩夺目,但使人觉得比女高音更为深厚、甜美、内在。
女低音:这是声音最为丰满、结实、浑厚、庄重的女声。
男声声部亦可参照女声声部的分类做更细一层的划分,一般分为:
男高音:音色开朗、豪放、昂扬,音域比女高音低一个八度。
男中音:音色明亮、宽广,近似于戏剧男高音,兼有男高音与男低音之长。
男低音:纯厚沉着,朴实感人。深沉的男低音声音重浊、音量宏大。
音乐中的Do、Re、Mi、Fa说起来,阿拉伯数字还真管用!它不仅可以代表数量和顺序,可以计算,还在音乐中有它的用武之地。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当老师在黑板上写 l、2、3、4、5、6、7时,同学们谁都不会把它念作一、二、三、四、五、六、七;而必须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否则的话,真像滑稽演员所表演的,将5656161|5| 65323|唱成五六五六一六一,五一六五三二三,那才要叫人笑掉大牙了呢。
其实,大家都很熟悉的这种用 l、2、3、4、5、6、7代表 Do、 Re、 Mi、 Fa、Sol、 La、 Si的乐谱称为简谱。它并不是记录音高的唯一的记谱方法,也就是说音乐中的 Do、 Re、 Mi、Fa、 Sol、 La、 Si也可以不用阿拉伯数字,而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自从人类创造音乐以来,为了使乐曲能够流传、继承,就先后发明过不下几十种的记谱方法。例如用文字记录音高的,称为文字谱,我国就是最早使用文字谱的国家。而在西方和阿拉伯一带,则多以字母记谱,称为字母谱。此外还有工尺谱、唱名谱、符号谱、手法谱等等。然而直到今天还被有效使用的也就只剩下五线谱和简谱这两种了。从本质上讲,五线谱和简谱都属于唱名谱,即乐谱上的音高都是用 Do、 Re、 Mi、 Fa、 So1、 La、 Si这七个唱名演唱出来的。要知道在简谱中为什么 Do、 Re、 Mi、 Fa、 Sol、 La、 Si要写成l、2、3、4、5、6、7,还须先了解一下这七个唱名的由来。
相传在公元11世纪,意大利教会的教士(同时也是音乐家兼合唱指挥)圭多·达伦佐在研究一首名为《施洗的约翰赞美诗》的宗教歌曲时,发现这首由七句歌词组成的赞美诗的前面六句中每一句的第一个音都分别比前一句要高一个音阶,如果把这六个音按顺序排列起来,则恰好构成一组六声音阶。于是圭多就用原赞美诗中这前六句歌词中的第一个拉丁词的读音来为这组六声音阶命名,唱作 Ut、 Re、Mi、Fa、Sol、La,并以此来教人唱歌,这就是唱名法的起源。这种六声音阶的音乐在教会音乐中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教会音乐有很严格的规范限制,不得随意改动,显得保守、陈旧。而在此期间,教会以外的世俗音乐中七声音阶的音乐已相当普遍,它所体现出的优越性迫使教会的音乐必须改变。于是,到了16世纪,又有人从上面这首赞美诗的最后一句(即第七句)歌词中的两个拉丁词sanc和 ioan中各取一个字母 S和 i拼成 Si,作为第七个唱名。不过,由于第一个唱名 Ut(读做乌特)的发音不够响亮,17世纪的意大利音乐家博农契尼用Do取代了 Ut,最终确立和完善了七声音阶的唱名法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定制。
有意思的是本世纪初当这种唱名法传入中国伊始,为使它能便于记忆,利于推广,我国早期的音乐教育家沈心工根据其唱名的译音,编成一句七言诗,叫做:独(Do)揽(Re)梅(Mi)花( Fa)扫( Sol)腊(La)雪( Si)。
那么这七个唱名又怎么变成了 l、2、3、4、5、6、7呢?原来,最早创用这种阿拉伯数字简谱的倒并不是阿拉伯人,而是一位名叫苏埃蒂的法国修道士。这是由于当时五线谱尚未确立,线谱从四线、六线到七线都有,记谱呈现混乱而又复杂的状态。为使记谱方法简化、方便,苏埃蒂在其1665年写的《学习唱歌和音乐的新方法》一书中,首次介绍了用数字代表音阶唱名的记谱新方法,以后又经卢梭等人加以改进,遂形成了简谱。不过,当这种简谱用来记录多声部(即每个声部演唱演奏不同旋律)音乐和变化较为复杂的乐曲时就比较困难了。因此简谱在它的发祥之地的欧洲几乎从未真正地普及,倒是在东方却受到了欢迎。19世纪初它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通用乐谱。它由日本传人中国之后,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提倡和推广五线谱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我国国民音乐普及程度还不高,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简谱仍将是开展学校音乐教育和群众性音乐活动的主要工具。
乐音和噪音的区别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状态的规则与否,音就有乐音与噪音之分。乐音有固定音高,和谐悦耳;噪音无固定音高,口曹杂刺耳。
在音乐中,乐音与噪音都有,但以乐音为主。像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锣、钹和大鼓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则是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