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爱自行车”这样的话,我说出来有点心虚,觉得自己没资格这么说。在沈阳,爱好自行车运动的人超过好几万,骑行1万~3万元自行车的人也有好几千,骑10多万元自行车的人不下十几位。他们比我更有实力和资历大声说——我爱自行车,我只能等他们说完了,小声说一句“我爱自行车”,但我确实喜欢自行车。
在沈阳,骑自行车上本溪、抚顺,当天去当天回来的人有的是,一天骑一百公里的人更多。他们矫健、黝黑,穿骑行服,戴头盔,从神情到装束都带着特种部队的骄傲。我不行,我没有骑行服和头盔,也不骑车去太远的地方。见着他们,我老远致以注目礼,比面对国宾车队还尊敬。
对他们怎能不尊敬呢?有一年春天,我到江西婺源旅游,看油菜花,从田埂上走来一队推自行车的人,自然都穿骑行服、戴头盔,说话沈阳口音,一问,是皇姑区的,从海口往沈阳返,顺道看看油茶花。这还不算奇,奇的是他们连男带女全都是七八十岁的人。真是很厉害呀,七八十岁的人骑自行车从沈阳到海口打往返。对他们来说,民航业、铁路业、客运业都不存在,胯下一架自行车便可浪迹天涯,年龄根本成不了问题。
骑自行车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肌肉耐力,这谁都知道。但我不用自行车健身,没这么好的耐力,跑步是我所爱。而骑自行车可以满足我漫游的愿望,毫无目的地东溜西逛。杜甫诗: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几乎说出了骑自行车漫游的乐趣。堂上燕与水中鸥都没什么功利,不必去哪里开会、赴什么饭局,也不用买个小排量的汽车装点身份。我骑车,比如向南到浑河返回,往北至道义始归。骑自行车,两条腿的动作比散步还节省动能,走得却很快。有人觉得天热骑自行车不舒服,差矣。骑上车就有风,清风习习,腋下清凉,并不热。冬天也不冷,事实上,让北风吹吹脸很舒服。我有时不理解东北人去海南买房图的是什么?他们有钱花不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什么不让自己的身体在冬天冻一冻、夏天热一热呢?说冬天在海南不挨冻,听上去觉得挺搞笑。海拉尔、额尔古纳的冬天零下40多度,当地居民也没觉得不妥。让身体冻之热之乃是顺乎自然,自然就结实。
城里堵车越发严重,骑自行车外出比打车先到一点不奇怪,至于说骑自行车环保也是一个大道理。大道理指的是人对环境应尽的本分,少排碳,重视环境伦理。有一天,一人间我:你骑自行车不嫌寒碜吗?我没听懂,请他重复。他说你骑车而不是开车,曰寒碜。我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的问题,没答上来。我在大街上看骑车的人,他们寒碜吗?不寒碜呀。开车的尊贵吗?我没看出来。我觉得骑自行车是十分自然的状态,归不到“耻”的范畴。我希望到了八十岁,也可以骑自行车从沈阳到海口打个往返。
当今的荣辱标准多元化了,奢华的、神秘的、古怪的,不一而足。我觉得用德国双立人锅也好,背两个LV也好,都没什么不好。接近大自然更好,比如步行与骑自行车。我在德国的斯图加特生活过一个月,没见德国人戴欧米加表、背LV包,他们的穿戴比道义乡的农民还朴实,而他们最羡慕那些跑步与骑自行车的人。出席聚会如果哪个人开了汽车来,他会向大家道歉,说怕迟到,才开了车。一个人开一辆车在德国会受人白眼,有如举止乖张,违背了环境伦理。德国人都像老子的信徒,喜欢自然的、不矫饰的生活。我的车具有“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格调,外表不咋地,轴圈辐条、前后飞轮都是好东西,后换的品牌产品。它们不会辜负你,骑上就知道。所有的力量都没浪费,拧成一股绳冲向前方。骑这样的车怎么会寒碜呢?太容易骄傲自满了。我骑上车就提醒自己谦虚点,别的事不谦虚也就罢了,骑车一定要谦虚。我谦虚地骑在败絮金玉车上,看滚滚红尘,观四季美景,对生活感恩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