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如果因为眼前的风光而变得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话,那样会被已有的成功所迷惑,甚至走向衰亡。因此,要想成就一家长久不败的企业,就不要在成功的时候骄傲自满、盲目自信。越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就越要谨慎从事。即使成功了,也要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化解内部潜在的危机,也就是要做到唐太宗所说的“自惧危亡,必不敢懈怠”。培养危机意识,这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的经验时,特别强调:“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这个方面很多成功企业都是极为相似的,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人为”地制造“危机”,从而使企业树立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即使获得令人可喜的成功,也不可高枕无忧,安于现状,而要时刻注视市场动态,不断创新。
星期二不求虚名
前代帝王,大有务广土地,以求身后之虚名,无益于身,其人甚困。——《贞观政要征伐第三十五》【译文】前代的帝王,大都致力于扩展疆土,以求身后虚名,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弄得百姓困苦不堪。唐太宗认为,君王虚名不可求,不仅于己无益,而且也会让百姓感到困苦不堪。有人将我们所处的社会称为“名利场”,认为世间太多的人,都在为“名利”二字所累。曾经的国内首富史玉柱因为图虚名,本来一座18层的大厦,在舆论和大众的吹捧下变成了70多层,最后结果是悲剧性的。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企业领导者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影星,更不是时尚人物。但是众多的企业领导者喜欢扬名,乐于作秀。尤其是被媒体一报道,上报上镜,鲜花、掌声、喝彩声,声声入耳,无数企业领导者便深深陶醉其中,不知今夕是何夕。卡内基也始终认为,作为商人,当以求利为本。利来而名自至,根本用不着考虑一时的虚名。卡内基不务虚名,但他把事业做大了,做人做到了极高的水准,人们都乐意传诵他的名字,于是他就名扬全球。这比那种争虚名、想露脸的做法无疑高明多了。要时刻保持清醒,要活出自己的品味和性情,活得潇洒,不为虚名所累。
星期三辩证的智慧
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是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第三十五》【译文】前进中包含着后退,生存中包含着灭亡,得之中包含着失。在中国的思想宝库里,存在着许多这样富有智慧的句子。例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这些句子闪烁着智性的光华,高明地认识到事物对立和相反的一面。事物的对立双方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彼此依存,互为存在的根据;它们更是能够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即物极必反,万物莫不如此。
其实我们人生中处处存在着辩证法,得到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失去,而失去往往又预示着另有所得。过于走运和顺利就会招致重大挫折,坎坷挫折经历多了,必然会时来运转。同样,贫穷是富贵的起点,而富贵也是贫穷的始发,大奸若忠,大智若愚,大自然到处充满玄机,生活也是如此。优秀的管理者也应把这种大智慧恰当地运用到管理中去。例如松下幸之助,就从中国古代“无为,无不为”的辩证思维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无为”不是领导者完全撒手不管的意思,它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 第一,是制度的运行和个人礼仪修养要达到某一个层次;第二,是下属的衣食都必须由领导者充裕供应,“不虞匮乏”。所以,领导者在放任无为之前,须先预作策划,也就是做到“看似无为却有为”,将这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培养商业辩证思维,正确处理进退、存亡、得失等。
星期四至公理天下
夫为人君,当须至公理天下,以得万姓之欢心。——《贞观政要灾祥第三十九》【译文】作为人君,应当公正地治理天下,以此获得老百姓的欢欣拥护。从古到今,帝王学、领导学、管理学大都会强调公平公正原则在统御部属中的作用。公平公正顾名思义就是公平正直,处理事情合情合理,没有偏私。这一点说说容易做到难,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要有公正公平的立场,并自始至终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管理中,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激发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实现组织目标,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以公平原则为基础的发展机制。可以说,公平是企业管理者的尚方宝剑,管理者操练的水平高低关系到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一位管理者的管理能否成功归根到底就在于能否稳定人心,使员工安于工作,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杰克韦尔奇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访问时曾经提到,他总是要花费至少一半的时间来处理员工的问题,让每个员工知道自己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保证企业良性运转的法宝就在于: 企业能否给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管理者应该多花些心思在员工身上,把关系、资历等不利于管理的因素彻底根除。公平的环境包括动态的薪酬体系、平等的晋升机会、民主的决策机制等。从制度、理念上让员工感到享受了公平的待遇,才能让员工真正对企业满意并愿意为企业服务。应当具备公正、公平之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提高自身的感召力、吸引力和亲和力。
星期五创业
维艰,守成不易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贞观政要灾祥第三十九》平定天下,朕虽有其事,守之失图,功业亦复难保。——《贞观政要慎终第四十》【译文】开创平定战乱的事业,成功已经很难;守住已成就的基业,更加不容易。平定天下,我虽然参与了其事,但如果治理不当,功勋业绩仍然难以保持。古往今来,有史为鉴,任何一个朝代势必经历形成、发展、鼎盛、衰败这样一个过程。其中的形成时期就是创业的结果;而发展、鼎盛、衰败时期则是守业经历的三个阶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创业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里程碑;而守业则是在逐步发扬光大的基础上永无止境的行为。
因此“创业与守成孰难”这个问题经过千百年已经有了标准答案:“创业维艰,守成不易”。这句话每个人都会讲,但很多人其实不甚了解其真意。创业、守成两者皆难,创业之难在领导人必须为一世之雄,体现为打拼、理智的攫取和占有;守成之难难在继起者能够掌握时代脉动,也就是顺应趋势、不违潮流,体现为一种对既有成就的巩固、开发、利用和提高。其本质区别在于创业是自力更生,依靠自我,白手起家;而守业则是建立在创业结果基础之上的一种施政行为,划分的唯一标准是“基础”。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不管你是在创业还是在守业阶段,想在商界巍然屹立,就要磨炼自己的心性,时刻做好面临困难的准备。
第三周星期一怨气
生离叛之心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贞观政要灾祥第三十九》【译文】如果怨气充斥心中,则背离叛乱的思想就会产生。如果一国的官员和所统御的百姓对国君的统治有太多的怨气,那么他们必然会产生离叛之心,所以明智的国君都会注意有效平复臣民的怨气,以聚拢人心。在现代,一家公司的员工若都开心,具有积极的企业文化固然好。如果公司的员工偶有怨气,也很正常,因为怨气的产生,是员工一种正常的心理情绪。当员工认为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会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情绪有助于缓解心中的不快。怨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者没有体察到这种怨气,或者对抱怨的反应迟缓,从而使抱怨的情绪蔓延下去,怨言满天飞,最终导致管理的混乱与矛盾的激化,那么这家公司就会很危险。管理者应当及时发现员工的怨气,并正确地处理。当发现下属在抱怨时,可以找一个单独的环境,让他无所顾忌地进行抱怨,你所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只要能让他在你面前抱怨,你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你已经获得了他的信任。任何怨气的产生都有起因,除了从抱怨者口中了解事件的原委以外,还应该听听其他员工的意见。在事情没有完全了解清楚之前,不应该发表任何言论,过早的表态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星期二慎战
臣闻兵恶不戢,武贵止戈。……且兵,凶器也;战者,危事也,不得已而用之。——《贞观政要征伐第三十五》【译文】我听说战争最可怕的在于不能止息,武功最可贵的在于能够制止战争。……况且,兵器是凶险的工具,战争是危险的事情,万不得已才使用它们。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要出兵征伐高丽,房玄龄上书劝谏唐太宗慎重用兵,这固然是出于告诫帝王不要重蹈历史上穷兵黩武覆辙的考虑,同时,也为帝王如何治理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细看房玄龄用来警示唐太宗慎重用兵的依据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武力征伐的目的不在于战争本身,而是为了遏制战争,这个观点是非常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今天,当许多企业自恃资本雄厚,在市场竞争中准备大展宏图吞并其他企业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上述深刻的道理,从而导致企业兼并的失败。二是,武力征伐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的,也就是说只有迫不得已才可以施展破坏整个和谐局面的斗争手段。这固然是中华民族不喜好主动冒险的相对保守思想观念的结果,同时也警示现代管理者,面对风险重重的市场,领导者要善于捕捉商机。但是,并不应该把这个理解为穷兵黩武式的扩张地盘,许多著名企业的破产往往由于无休止地主动出击,摊子铺得太大,财力因此耗尽所致。应该具有积极竞争、挑战困难的精神,但不要扭曲为盲目好斗、无休止兼并的商战。
星期三以逸待人
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贞观政要征伐第三十五》【译文】所以,有道的国君,用安逸使人民得到休息;昏庸无道的国君,用音乐使自己得到享乐。希望陛下要根据农时合理使用人力,那么人力就不会枯竭了;使用他们又让他们得到休息,这样百姓的内心才会高兴。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大兴土木,给天下百姓带来了诸多困苦,宫中妃子徐氏上奏劝诫唐太宗,讲述以逸待人之道。在男权社会下,一个女流之辈能够大胆上书唐太宗已经足见其过人魄力,但更令人敬佩的是,其提出的以逸待人的治国管理思想具有如此深刻的道理: 一是君王有道还是无道的区别在于是“以逸待人”还是“以乐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