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里的植物
8558100000011

第11章 爱的使者——萱草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伯兮》

【解题】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抒情诗。

【注释】见第三节《飞蓬的性情》的注释

【植物档案】

萱草,百合科,别名忘忧草,宜男草。多年生宿根草本。百合科的金针(俗称黄花菜)和萱草形态类似,两者有时都被称做忘忧草。

先秦到至今,萱草最初落在人心上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一点相思,爱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秋树,对着失落的天空喃喃自语,长久之间,竟生出爱的病症来,这是自古痴情的样子,无论是应对古代的伦常戒律,还是今时欲望浮泛的道德影子,这种情态总会让人感动,因为爱着的人总比无爱的人要来的幸福,痴情的人总要比多情的人更为安然。

《诗经》里的谖草,指的是萱草,朱子注的诗经里,解“谖”为忘忧之意,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的美名。爱,却又没有办法和爱人相见,生的琐碎还要继续,为心态放的平和,唯有忘忧才能做到,这该是是朱子的意思吧。我喜欢萱草长在自然里的样子,喜欢它丛生的剑叶和奔放的花,有雪青的,鹅黄的,愤红的……不是单纯的颜色使我产生联想,而是从中看出几千年的爱浮在阳光和烟尘中间,让人想起人心上背负的忧郁和一点痴迷的坚定的目光。这是一副周全的去爱的样子。

在1907年五月,美国维吉尼亚的安娜乔薇斯,在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上,为母亲献上一束康乃馨,来象徵母亲花。随着美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康乃馨也是今天中国人熟悉的母亲花了。但是,在次之前,萱草早已是中国的母亲花。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给母亲献上一束鲜花,在旧日中国并不是通行民间的习俗,但是,懂得母亲,并将自然之坚韧、柔和、宽博连接于神圣的母性,在中国的厚重文化里早已经有萱草作为母亲草的记述。在今日信息一体化的世界里,在母亲节给母亲献一束康乃馨,是一种温暖的表达,但很少有人懂得献上一束萱草,从历史的传承中,按照一个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的自信,来让这份爱更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质。

相思之爱、亲子之爱的互通当中,萱草都是爱的使者。

记得一篇写的极凄美的文字,见着作者的名字里有一个“萱”字,在这份凄美之外,却又突然感觉到一点爱的气息,竟然怀着温暖的心,再去品读文章里飘渺而又坚定的情绪。现在想起来,这些应该都是萱草的功劳了。

网上,一群认识的朋友,曾经为萱草和黄花菜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争的不亦乐乎,写这些文字时记起这件事,想着争来争去的,是大家喜欢聚在一起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