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子点拨】
任何时候,父母都要看到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是最有希望的,这样孩子也会朝着有希望的方向发展。
1.不要对子女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 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为重要的。而一味地拿孩子与别人比,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父母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孩子从心里是不服气的,也不会接受。而且还会使孩子永远有“够不着”的感觉,因为不断有新的榜样会出现在面前。
如果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会对孩子否定,进而发展到孩子的自我否定。于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会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2.孩子永远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暂时的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所以不妨冷静下来,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但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操之过急,以一颗谦卑的心来感谢生活,学会多想想孩子的好处,感谢孩子给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不要总想他的这不好、那不好。调整好你的心情,少责骂批评孩子,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前面的人生路,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教育箴言】
事实上,不管多么优秀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都会身不由己地去和他人比较。这种自卑正是人不断地追求卓越的一种动力。作为家长,不要只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点,而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进步。
用爱心把批评包装一下,没有斥责的批评同样也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就是“椰壳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任凭父母哄、骂、打,都不见效。一次,父亲出差带回来一只别致的椰壳碗,于是给孩子用椰壳碗盛饭,结果吃得津津有味。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碗盛饭,孩子就能主动把饭吃下去。
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椰壳效应”。
教育学家指出,在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如果换一种批评方法,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一次看到一位学生正用泥块打另一位同学,就上前制止了他,并要求他放学后去校长室等候。
陶行知回到校长室,发现那位同学已经在门口等候了,就掏出一颗糖果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还要准时。”接着又掏出一颗糖果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制止你打同学,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对我的尊重。”那位同学诚惶诚恐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听说,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非常有正义感。”于是又掏出第三颗糖果给他。这时那位同学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打。”陶行知满意地笑了,立刻又掏出第四颗糖果说:“你已经知道错了,再奖励你一颗,我们的谈话到此结束。”
陶行知对学生的批评方式,正是利用了“椰壳效应”,把批评变成“糖果”,让学生在甜蜜中受到教育。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椰壳效应”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做父母的细细品味一番呢?
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孩子不听话,不完成作业,书写不认真,欺骗父母、老是做坏事,等等。一旦发生这些事,父母往往会板起面孔或大发雷霆地训斥一番,或当众挖苦一通,更有甚者对孩子实施惩罚……这些惯用的直接、简单而颇带火药味的教育方式,虽能显示家长的威力,但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难以产生自觉改正错误的念头,甚至对父母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形成越批评孩子,他们就越“需要”批评的恶性循环。
那么,同样是批评教育孩子,我们为何不能利用“椰壳效应”,换种语气温和地表达呢?让孩子轻松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励和促进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育子点拨】
批评是家庭教育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可以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批评。如果家长能够巧借“椰壳效应”,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与措施,就能让批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先赞扬后批评
孩子都喜欢听赞扬的话,而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表现出与父母的对抗。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可以先对孩子的进步予以赞扬,也可以用赞扬代替对孩子的批评。
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父母可以先赞扬孩子头脑灵活、点子多、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观察力也不错,然后对他说:“如果你能把这些优点都用在学习上,那么,你也可以成为好学生。”
2.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
有些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也是先对孩子进行赞扬,但是一阵赞扬过后,却一个急转弯——“可是”。孩子一听“可是”心里就反感,即使前面的赞扬再精彩,孩子也不愿意继续听下去。因此,父母可以换“可是”为“如果”。比如孩子淘气,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父母可以先赞扬他聪明、正直、人缘好、能力强等优点后,然后对他说:“如果你能做事再细心些,凡事多想想后果的话,你一定会成为最棒的孩子!”那么孩子经过赞扬与鼓励后,以后再做事时,就会认真思考父母的话,不会再轻举妄动了。
【教育箴言】
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就是一剂良药,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成为孩子改正错误的契机,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效果;用得不好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孩子的心灵,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对立。
爸爸妈妈,请对孩子笑一笑,在你们的微笑里,孩子们将开始一天的快乐生活。面对您的微笑,孩子会感觉到父母的期望与鼓励。
微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它是人们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润滑剂,它能让别人对你所怀的顾虑在一瞬间消失,它能让你与别人的关系融洽,它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无声语言。既然如此,那么,请大方起来,别再吝啬你的微笑。
日本的原一平本是一名非常普通、平凡的保险推销员,他相貌平平,身高只有158厘米,然而他为什么能成为全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呢?正是因为他对微笑的潜心研究,把练习出来的39种微笑成功地应用到工作与待人中去,从而使平凡的他变得不平凡了。因为他的微笑可以让你感觉到温暖,可以让你感觉到亲切,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可以让你烦躁不安的心立刻安静下来。正因为他的微笑,让人乐意去买他推销的保险,认为他推销的保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正因为他的微笑,让顾客与他成为无话不谈、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微笑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反映,我们不仅能通过视觉看到它,还可以通过声音来感受它。蕴含着微笑的声音,传递着友善、甜美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它让人们感到无比的亲切,使人愿意与之接近。因此,请不要吝惜你的微笑,用它去感染身边的人吧!
奇宾·当斯被评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台主持人之一。他所主持的节目收听率最高,他的听众几乎遍布全美。当问到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收听他的节目时,有的听众说,他的声音里充满微笑;还有听众说,我们通过她的声音看到了他的微笑。曾有听众要求见见这位梦幻中的主持人,想亲眼看到他的微笑。结果,这位听众实现了愿望。当他看到声音和面部微笑如一的当斯时,激动地说:“当斯,你的微笑和我们听你的节目时想象的完全一样。”当斯说,这份发自内心的、穿透声音的微笑让他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快乐。
微笑,简单的一个表情,每一个人都拥有,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表现。请别吝啬你的微笑,它能让一颗在风雨中徘徊的心找到避风港,能让一个绝望的人重新看到朝霞的绚丽,更了不起的是能让你培养出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来!要知道,幸福,不是你送的芭比娃娃,不是你给孩子买的最新动画片,也不是你给他的一柜子衣服。幸福很简单,只要你别忘了每天送给孩子一份最温馨的礼物——微笑。
孩子需要父母给他百分之百的爱,而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就是对他笑一笑。在他遇到困难时对他笑一笑,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和信任!在他成功时对他笑一笑就是对他最美的祝贺和奖赏!哪怕是在他做错事时,对他笑一笑也是对他无声的责备和无限的期望!微笑对于父母来说是最简单的肢体语言了,对孩子而言却非同寻常。
它犹如春天里的阳光,是万物生长的催化剂。
能够经常对孩子微笑的父母总会受到孩子的喜欢,由此孩子也愿意亲近父母,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说出他们心中的想法。因此,请父母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吧!
【育子点拨】
没有孩子会喜欢看到一张紧绷的脸,也没有孩子愿意任何时候用微笑换来的只是木讷。慢慢地你会发现,看到一张张微笑着的脸,可以让彼此忘记烦恼,忘记愤怒,忘记疲倦,忘记仇恨。没有笑容的人是可怜的,缺乏笑容的世界是可悲的,所以父母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1.多对孩子笑一笑
孩子都喜欢观察父母的表情,他们能够从父母的表情中来推测父母的内心想法。所以,孩子总会在父母高兴的时候与父母交流想法,一旦父母板着脸,孩子也会不作任何言语,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间,尽管心理有话想要对父母说。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对孩子板着脸,会导致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以至于亲子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矛盾中。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多欣赏欣赏孩子,多对孩子笑一笑,让微笑来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2.用微笑鼓励孩子
当父母用无声的身体语言赏识孩子时,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强大的力量。这告诉我们,当父母用微笑去鼓舞孩子时,孩子就会特别努力,甚至发挥出最佳水平来。因此,当孩子面临不好解决的问题时,不要急于帮助他,而是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这样孩子就会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获取成功。
3.用微笑肯定孩子
很多时候,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施以点头微笑时,孩子会表现出比听到任何表扬的话还高兴。因为点头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肯定,而微笑则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因此,每当孩子做对一件事的时候,父母都要对孩子点头微笑,以鼓励、称赞孩子,以增加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加好。
【教育箴言】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卢勤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神就是这扇窗户里的内容了。在教育中,你可以从孩子的眼神中探视到他的心理,可也别忘了,他同样可以从你的眼神中读出你对他的感觉。
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渴望被人关心,被人信任,孩子更是如此。他渴望生活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里,渴望着拥有理解他、信任他、爱他、像朋友一般的父母。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时,不仅要靠有声、有形的语言和动作,更多是来自无声的心灵交流。
孩子们很善于观察父母,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他们都会从中体会到父母对某件事的看法。当孩子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或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去探寻父母的目光,看看父母是怎么看他的。这时父母就可以用眼神来告诉孩子我们对这件事的态度。
在一场长跑比赛中,有三个孩子都摔倒了。第一个孩子的母亲赶紧跑上去,把孩子扶了起来,拉着孩子拼命往前跑;第二个孩子的母亲看到孩子摔倒后,就跑到孩子面前严厉责备孩子的不小心、不争气;而第三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去扶孩子,也没有责骂孩子,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眼神里种满了信任与鼓励。结果,三个孩子都跑到了终点,可是唯有第三个孩子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因为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了终点。后来这个孩子长大了,并有了自己辉煌的事业,可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时,他都会说“促使我努力达到终点的是妈妈的眼神,我将一辈子牢记妈妈的眼神。”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而父母充满鼓舞的目光,却能帮他们找回自信。即使父母没有任何的言语,只要让孩子从父母的眼神中看到对他的肯定,他就会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用期盼的目光去激励他、欣赏他和关注他,让他慢慢地能读懂父母的目光,读懂父母的关怀和信任。
要知道,大人的眼睛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通过这面镜子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决定是否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家长应充分利用这面镜子,让孩子既看到鼓励、关注、爱心,同时也要让他看到批评、指导和教育。因此,“父母的眼神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媒介”。父母若能以一种温和、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眼神接触,再搭配适当的语言,便可以将爱与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父母的视线里逐渐变得快乐、自信,健康地成长。
【育子点拨】
“好鼓不用重擂”。眼神,这种非语言形式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比语言形式的作用更大。那么,父母该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神呢?
1.给孩子微笑的眼神
微笑的眼神能够使孩子对父母不产生畏惧感,从而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密切亲子关系。孩子弱小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他能够读懂父母的每一个眼神。如果父母对孩子投以微笑的眼神,那么他就会感觉到父母的友善,心里也充满了自信,他愿意亲近父母,与父母做朋友,并努力表现自己。
2.给孩子鼓励的眼神
我们都知道鼓励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法,平时也经常对孩子进行言语鼓励、写信鼓励等等。其实,眼神鼓励也可以对孩子起到非常好的鼓励效果。因为,鼓励的眼神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感染孩子的心灵,鼓舞孩子不断努力、进取。
3.用眼神教育犯错误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父母不要总是用斥责来教育孩子,如果能用眼神来给孩子以宽容,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并不是有意犯错误的,所以父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通打骂。很多时候,越是犯大错误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谅解。就是父母什么都不说,只一个轻轻的眼神,足以让孩子感到心神不安,羞愧不已。从而也使父母在孩子心中树立了伟大的形象,孩子也会更加敬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