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要懂心理学
8617500000022

第22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性格塑造中的心理学(3)

人总是被多此一举的猜疑心理折磨得烦恼丛生:因为多疑,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因为多疑,失去了朋友的理解与帮助;因为多疑,自己的性格变得离奇古怪,最终还是被身边的人所抛弃。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别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同样,喜欢猜疑的孩子会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话他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他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而且疑心重的孩子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培根说过:“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鸟中的蝙蝠,他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因为猜疑不光明磊落,它既是对别人的不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所以猜疑只能藏匿于心底。孩子正值身体和思想在成长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摆脱猜疑心理,才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育子点拨】

有猜疑心理的孩子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孩子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是如果过于敏感,尤其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父母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教孩子用客观的态度审时度势

有猜疑心理的孩子总是通过假设去判断别人。父母要打消孩子心中由“先入为主”的假定所引起的心理定势,让孩子头脑冷静、客观、公正地分析事物和他人,防止消极的自我暗示。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以体验他人的心理感受,避免走极端,总认为别人针对自己。

2.教孩子调查后再下结论

俗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父母要教育孩子在有了猜疑之后,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调查,了解别人的真实态度,不能听到风就是雨。父母还要经常提醒孩子注意调查和分析,这是帮助他们掌握自己、控制心理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

3.加强孩子的人际交往

父母要加强孩子的人际交往,为孩子创造愉快的人际心理环境,尽量多安排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并及时进行交往技术训练,比如让孩子与他所猜疑的人进行交流等,都有助于克服孩子的猜疑心理。

【教育箴言】

有很强猜疑心理的人,精神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因为他总是凭自己的好恶和想象来理解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于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吹毛求疵,扭曲了人际交往的正常状况。

自负者是很“恋旧”的,他经常沉湎于往日极少的胜利之中,故而不听他人的意见,最终因为自负成为自己人生的绊脚石。

我们都知道,“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因此,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人能够谦虚谨慎,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满,不妄自尊大。可是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对自己很自信,甚至因自信过度而演变为自负。

心理学认为,自信大多是由于我们对自己认识的过分膨胀。目空一切,心高气傲,自以为是的人,常常会让自己过分膨胀的自信冲昏头脑。“虚胖的自信”就是自高自大,它不但欺骗了自己,还常常伤害别人。

自负的孩子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就是不会自知,他们总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藐视对方的价值。自视过高的人,总会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强得多,而把别人看得一文不值,还会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有一天,一位教授应邀到一所学校的特长班进行一场和同学互动式的座谈。

这是个语文特长班,班里的学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才进来的。每个学生都天赋甚高,聪明无比,可是在为人处事上,却自视不凡,谁都不服谁。在整个座谈中,傲慢的学生们对待这位教授的态度明显不恭。

就在座谈会即将结束之际,这位教授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个盒子摆在讲台上,告诉同学们:“这个盒子里面放着一张世界上最为傲慢的动物的照片,那么同学们中有谁知道,到底是什么动物呢?”全班同学对教授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特别感兴趣,于是就有人说是乌鸦,有人说是孔雀,有人说是老虎,还有人说是狐狸。可是教授对台下同学们的答案不停地摇头,最后对同学们说道:“现在,请同学们按次序到讲台上,打开盒子看看,就会知道里面到底放着一张什么动物的照片了。”谁知道,每个上去的同学打开盒子的一刹那,都愣一下,然后埋下头,一言不发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上,而且谁都没有告诉其他人,自己究竟看到了什么动物。原来,这个盒子里面,嵌着一面镜子,所以每个人在盒子里面看到的所谓“傲慢动物”,就是他们自己。

自负意味着无知。

越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越会因此而吃尽苦头。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容易高傲自大,越是容易犯错误,也才会有历史上的关羽“败走麦城”。

心理学家指出,有自负心理的孩子大多自尊心很强,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于是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看到别人失败,他会幸灾乐祸,看到别人成功,他会非常嫉妒,从而不给别人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评价过高,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而一味夸大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常常是:我是最好的,别人批评我是出于嫉妒,其实他根本没有我强。

自负的孩子喜欢与别人竞争和比较,希望在比较中压倒对方,证明自己的高人一筹。然而一旦不能超过对方,就会心生嫉妒和敌意,并恶意污蔑、抨击他人。

因此,自负是一种不良的心态,需要加以纠正。所以作为父母,从小就要教育孩子,不要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能自以为是、盲目自负,而应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育子点拨】

谦虚是孩子成长与做人都不可缺少的品性之一,他有助于孩子树立好人缘,有助于孩子虚心学习,踏实进步,有助于与孩子在人生与事业上走向成功。因此,父母要想培养孩子谦虚的性格,就要先帮孩子摆脱自负心理。

1.对孩子表扬要适度

当孩子成功地做了一件事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尽量不在众人面前表扬他。当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父母也不要顺势插话,而应适时地转移话题。

2.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

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让孩子尝试失败的经验。大人可以交给孩子一些较难的事去做,当他没能完成任务时,要帮助他分析原因,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大人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智力比拼的游戏。在比拼中,要让孩子有输有赢,输的次数要多于赢的次数。当孩子失败时,要教他学会调整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能接受失败的考验。

3.给孩子讲伟人故事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伟人不骄傲、不自满,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比如孔子,比如牛顿,比如贝多芬,他们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但是他们却很谦虚,从不自高自大,不但不鄙视不如他们的人,还虚心向不如他们的人学习。以此告诫孩子,连学识渊博的伟人都懂得谦虚,知识浅薄的他们又有什么理由自负呢?

【教育箴言】

拒绝生命,嘲笑死亡,只抱着野心,把智慧、思想、恐怖都忘却,正如你们所知,自负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莎士比亚

在自信面前,一切障碍都是渺小的,一切曲折都是微不足道的,一切高度都是可以逾越的。没有自信,就没有追求的成功;没有自信,就没有信念的实现;没有自信,就没有野火烧不尽的绿色生命。

自信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充满自信的人,从来不懊丧后悔;缺乏自信的人,却时常内心企盼——如果能有更多一份自信,那该多好啊!

人们常常认为,自信与生俱来,一些人天生自信,而另一些人似乎天生与自信无缘。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没办法,我就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那些拥有自信的人,真是幸运的人”。其实,这些都是误解。一个人的自信是可以在其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也就说,自信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