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座普通的小城里,有一位姑娘叫玛格丽特,她从小就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成长。父亲常常给她灌输一种思想: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而不能被人落下,即使是乘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不允许女儿说“太难了”、“我不能”之类的话。
由于父亲这种近乎过分的教育理念,使玛格丽特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后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都会时时记住父亲的教导。她总是抱着积极向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做好每一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所有困难,事事必争一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第一排”的誓言。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勇往直前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仅仅一年就修完了5年的课程。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榜首。玛格丽特不光学习优秀,在音乐、体育、演讲等方面也都出类拔萃。她当年所在学校的校长对她的评价是:“玛格丽特无疑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会做得很出色。”
正是在这种“永远都要坐第一排”的信念激发下,多年以后,玛格丽特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她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她雄踞政坛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鼓励永远是别人的事,而唯独“自信”才是自己的事。因此,在不知道能否会得到别人的鼓励之前,必须先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有独立判断,不依靠别人恩惠的力量,才能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坚决,才不致迷失方向。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当你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当你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这就是自信心的作用。自信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自信可以克服万难,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孩子具有信心,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他面对一个成年人的世界时,虽然他拥有未来,拥有将来的世界,但是现在他是弱小的,他的自信心也是特别弱小的。父母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应该采取切实的行动,帮助孩子树立、壮大自信心,进而获得健康的成长。
【育子点拨】
自信是一个人做事乃至活下去的支撑力量。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心,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
1.要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父母切忌热心包办和冷淡对待。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应支持他们去做。孩子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父母应多给他们安慰和鼓励,帮助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
2.切忌对孩子说“你懂什么”之类的话
这是许多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殊不知,这是伤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恶语”。每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自然会泛起难言的苦涩:父母都不信任我,我还有什么前途?甚至会因此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是自信的大敌,缺乏自信的孩子大多都是自卑的。所以父母要经常让孩子保持一种信念:“我行”、“我能行”,利用这种心理暗示在孩子的心田上播撒自信,消除自卑。
4.杜绝孩子的消极用语
没有自信的孩子总是喜欢说:“我天生就这样”、“我不行”、“我没有希望”等。如果他们喜欢把这些消极用语挂在嘴边,就永远没有可能建立自信,而且会让他们更加自卑。所以,父母一定要阻止孩子说这些丧气话。
【教育箴言】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凡的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他的父母和老师对他有没有信心。信心是能够传递的,只有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有了信心,孩子对自己才会有信心。
在现代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时刻准备着超过别人。他们所用的方法并不是读书、学习,而是大把大把地挥攉金钱,以换取那些无用、甚至有害的奢侈品,在攀比中取得虚荣心的满足。
生活的差别不可避免,于是人们在差别中不由自主地产生攀比心理。而盲目攀比总会让人们习惯性地以自己的贡献与报酬和别人比较,如果自己的所得小于另一方,那么就会导致心理失衡。
当你理性地看待生活,就会发现,其实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并没有偏袒谁。有的人苦尽甘来,有的人甘尽苦来,有的人大起大落,有的人大喜大悲,世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就如自然界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不能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味攀比何时了。
然而,当我们在不停地强调大人不可攀比时,一场迅猛的攀比之风又开始在学生身上蔓延了。大学生先攀比买手表;后攀比买名牌服装、运动鞋;再攀比买手机、买电脑。如果说大学生还能理清头脑,那么在中学生身上出现的攀比之风,则让人更加忧虑。他们的攀比已经不仅仅限于什么名牌服装了,而是到了攀比谁家的车子更高档的地步了。攀比之后,他们会有悬殊的心理落差,因此会产生低自我价值感和低自尊的挫折感,进而引发焦虑。
汤恩是移民族,小时候家里贫穷、拥挤,心里自然很渴望社会的接受。在小学他结识了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这个孩子出生于医生家庭,非常富有,住着明亮干净的别墅,而他也总是穿着得体整洁、彬彬有礼。能有这样的朋友汤恩心里非常自豪,也感觉好像是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小心翼翼地生怕失去。
作为朋友汤恩被邀请去朋友家吃饭,宽大的餐桌、雪白的桌布、牛排西餐、闪亮的刀叉让他惊叹。礼尚往来,他自然也要请朋友到自己家里吃饭,可这让他非常忧愁,甚至恐慌。因为自己家里常年只吃一种菜,就是把各种各样的菜炖在肉汤里,黑黑的,一点也不好看。汤恩甚至逼自己的母亲去学习做西餐,要求母亲准备精美的餐具。但多次要求都被母亲拒绝,母亲说:“我不能因为请客就换掉餐具。但我们的钱只能花在必要的地方,如果他因为这些就不和你做朋友,那么他就不是你的朋友!”请客那天,汤恩心里忐忑不安,他想象着朋友告诉同学自己家里是那么寒酸,那么可笑,进而所有人都嘲笑自己的情景。当他的妈妈一边给朋友夹菜一边说:长得太瘦了,一定要多吃点时,汤恩觉得简直无地自容。但是他的朋友在试着吃了一碗菜后,居然又要了一碗,说真好吃。
经过这次,两人的友谊继续,汤恩也感受到了更多自信。原来自己的忧虑那么多余,母亲的坦诚也让他知道,自己拥有的并不是值得羞愧的。
从此事可以看到,母亲的态度、主见和作为显然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家庭经济不宽裕,没必要为了面子浪费;用真实的家庭背景、自己传统的决不做作的方式待客;在孩子担心会因为寒酸、怪异而被嘲笑的情况下,坚决地展现家庭本来面目和自己的处事方式,这既是自然的,也是自信的。她用行动告诉孩子,自己的家庭,没什么不好意思,更没有什么可羞愧的。
孩子的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同样要有”,以显示自己与别人有同等的身份和地位,甚至比别人的还要优越,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由此可知,攀比心理只会令孩子变得奢侈与虚荣,作为父母,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远离攀比心理。
【育子点拨】
如果孩子总是比吃、比穿、比花钱,那么这种攀比之心要不得。作为父母,一定要坚决抵制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
1.父母不要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父母一味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就会助长孩子奢侈的花钱观念和攀比气焰,还可能将孩子引入歧途。作为奖励,可以偶尔给孩子买一两件有助于孩子学习的用品,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至于使孩子养成奢侈的习惯。
2.教孩子进行正确的比较
攀比心理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就是盲目攀比。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对比,把自己的吃喝穿用和他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较,自己的长相和别人比,等等,不一而足。其实,父母只要多让孩子想一想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孩子的心里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了。面对众多普通人,孩子的心里就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可攀比的呢?
3.将物质攀比化为精神攀比
孩子与人的攀比大多是物质和金钱上的攀比。因此,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竞争倾向,将攀比的目标转向学习、才能、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正确引导孩子发奋努力,勇于超越,不但矫正了孩子不正确的攀比心理,还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教育箴言】
攀比,是一件无须太在意的事情,我们更是没有必要在攀比面前感到没有面子而自卑,或是因攀比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很多事情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必常常挂在心上,与其样样攀比、踯躅不前,倒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攀比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