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为什么国美控制权之争爆发以来,网络上超过90%的网民站在黄光裕一边。“做人不能太陈晓”、“古有陈世美,今有陈晓人”等成为网络流行语,就说明了这一点。作为国美的职业经理人,陈晓必须忠于黄氏家族。
因此,从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商业文化的角度来看,陈晓的胜出,实质上是对支撑三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内在商业文化的颠覆。这种情况下,黄陈之争显然已经不是单纯的控制权之争,陈晓的胜出,也不仅仅是得到国美控制权那么简单,而是对中国的商业伦理和多年来的职业经理人道德体系的重新拷问。
换一句话说,如果黄光裕胜出,也不是黄光裕本人的胜利,而是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胜利。
因此,黄陈大战不是清宫戏,不是阴谋战,而是中国公司制度建设上、中国公司民主史上的重要时刻。陈晓不是谁的奴才,黄光裕也不是谁的主子。在市场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社会最需要的是现代企业的信托责任,而不是白帝城托孤的刘备。
黄陈之争告诉大众,有人担心黄光裕的专断,有人担心陈晓与境外资本的结合,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制度进行制衡。
双方心怀警惕,却能够通过制度约束对方;双方为了更大的利益,摒弃成见通过谈判建立成本与激励机制,这才是现代社会的企业正常生态。
在缺乏制度制约的场合,个人的个性与路径选择有可能成为企业悲剧,有时甚至夸大为国家悲剧;而在制度执行较好的场合,企业家的个性将为企业添光加彩。因此,黄光裕可以保持个性,但不能突破规则的底线;陈晓可以有自己经营理念,却不能违背信托机制损害投资者的权益。
由是,有人指出:没有黄光裕的国美,不会再那么嚣张,但也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陈晓出局
然而,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有嫌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终究不是好事,是国美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国美之争还将进行下去。
不过,这个时间没有让人们等得太久。
2011年3月9日下午,陈晓走出鹏润大厦,钻进了那辆跟他多年的纯黑色的迈巴赫,随后,他给很多媒体记者发了临别赠言: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生活!因为我们一起快乐,我们的一切幸福,我们的一切希望,都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祝幸福快乐每一天。
身后的鹏润大厦无语。陈晓执掌国美电器的时代就此结束,接替他的是原大中电器董事长、大中投资董事长张大中。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结果:争来争去,强势霸道的黄光裕入狱了,老谋深算的陈晓出局了,一心想安度晚年、已经在家电连锁行业隐退多年的张大中却挑起国美的重担。
至此,张大中和陈晓于是有了更多的共同点:他们都曾是家电连锁业的一方诸侯,他们都曾与黄光裕为敌,他们的企业都曾被国美收购,他们前后担任国美电器的董事局主席。
然而,张大中与陈晓所扮演的角色却又完全不同。正如当初被国美收购后,陈晓选择继续做黄光裕的职业经理人,而张大中却彻底身退。
张大中的接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国美之争最关键的无外乎利益关系和权力平衡两点。而张大中出山,则是各方利益和权力平衡的最佳选择。
2008年金融危机前,张大中将大中电器转卖给黄光裕,从其手中拿走了36.5亿人民币,堪称彼时业内利益最大化的“套现”。在36.5亿真金白银面前,张、黄作为竞争对手的所有恩怨“随风飘散”,一对业内“夙敌”转成故交好友。
有分析指出,此次张大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如当年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入狱后出任董事局主席的王殿甫,都属“友情演出”,承载“过渡者”功能。
黄光裕家族核心人士称,从一开始,黄光裕的妹夫张志铭和张大中都没有在考虑的名单之中。最终选择张大中是一种折中的选择。黄家曾倾向于邹晓春出山,但贝恩资本对并无零售经验的邹投了反对票。王俊洲原本是合适人选,但黄家却对其失去了信任。各方最终达成协议,选择了已经隐退多年的家电老江湖——张大中。
但要打动张大中是一件难事。显然,他不缺名不缺利,其重新出山背后更多的是感情因素。
知情人士称,黄光裕收购大中电器后,虽然张大中选择了全身而退,但至此化敌为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此外,黄光裕将大中电器并购后一直保留着大中的品牌,也是让张大中心存感念的原因之一。现在出山,不需要太多的付出,不需要改变现有的生活和工作,张大中借此也还了黄光裕的情。
用张大中自己的话说:“不就是一年开四次董事会嘛!”
张大中出山的因素,还包括他对陈晓的态度。知情人士称,陈晓的做法不符合张大中的价值观。不管外界对陈晓如何看待,在张大中看来,陈晓没做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2006年,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合并失败,也使张大中对陈晓“非君子不诚信作态”耿耿于怀。
张大中虽然出任董事局主席,却是非执行董事,这也意味着其并不会参与具体的公司经营管理,这与陈晓之前的职位有很大的不同。有陈晓与黄光裕的冲突在先,黄家决意不可能让同样的事情在张大中身上重现,这一点张大中想必心领神会。
同样,张大中出山,远比黄家直接掌控国美电器更易为贝恩等境外投资机构认可,况且张大中在业内也颇具威望,除了他,家电连锁江湖也难以再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且,为了获得贝恩投资的支持,黄光裕家族已经作出了“2012年前将非上市公司门店注入上市公司”的承诺。业内人士指出,若估值高达100多亿港元的国美非上市门店,最终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注入上市公司”,贝恩可以预期的投资回报非常可观。
此外,张大中曾是王俊洲的老板,他的“空降”,可以有效成为曾经心生隔阂的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润滑剂。
知名财经人士叶檀评论说:陈晓离开国美,这个结局从开始时就已经注定。就事论事,就事论事,他是个职业经理人,不但没有过错,还有过河之功,在国美最危难时刻起了巨大作用,因此,他不该受到诛心攻击。陈晓完成了他的使命。
同样,正如陈晓当初的行为并不是对黄光裕的背叛,黄光裕方面如今的行为也说不上道德欠缺,离开狭义的道德江湖,我们才能在上市公司治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天地里,看得更透彻一些。资本时代就是如此,以日后资产是否增值为唯一博弈目标考量。这是市场理性博弈的必然结果,没有人愿意鱼死网破。
从这一点说,资本市场脱离了疯狂的道德攻击,向理性方向迈进了一步。
黄光裕入狱之后,国美历经三部曲:第一步由陈晓出面实行人机分离模式,确保国美不会出现机毁人亡的惨剧。贝恩资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第二步通过黄陈之间的博弈,给贝恩资本与黄光裕之间划出底线,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绝对不会触碰,如黄光裕方面的控股权与对公司经营的控制力,如贝恩资本希望获得的溢价;第三步陈晓出局,进入黄光裕方面与贝恩共同执掌的时代。
从国美的一连串博弈可知,唯一能够与中国大型民营企业创始人抗衡的,是资本的力量,而不是职业经理人。不管今后张大中是否会进驻国美,国美都不会因此打上张氏烙印,而张大中将是另一个过客式的经理人,陈晓带领国美走出黄光裕入狱事件的阴影,而张大中则带领国美走上正常经营轨道,国美会就此走向常态化。
因此,“陈黄之争”的积极意义也许在于,对国美管理层、国美全体员工,乃至对整体国人来说,都对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及治理结构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