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危局
8623000000003

第3章 马云:被夸大的神话(2)

1997年底,马云带领自己的五个忠实部下远走北京,其中一个便是后来下课的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加盟了中国外经贸部下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一年内,马云和他的团队为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网站。对此,无数媒体曾这样报道:这一年网站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以致后来马云敢于在任何场合口出狂言:“我做阿里巴巴网站不是不能赚钱,而是不急于赚钱!”

一夜之间,马云的腰杆似乎硬了起来。上一次失败的前车之鉴已经被他抛在脑后。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工作的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走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与此相对应的一个背景是,这时候的互联网正越来越热,借助外经贸部的这个平台,马云认识了自己的偶像——大名鼎鼎的杨致远。这一次的认识,彻底地改变了马云未来人生的航向。

事实上,据马云的好友樊馨蔓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其实那时候马云在北京的这一段经历,混得比较惨,可以说是很不成功。

在樊馨蔓看来,马云的失败,和当初马云自己评论张树新一样,观念太超前了,别人根本听不懂,气候不对。

值得一提的是,樊馨蔓是着名导演张纪中的夫人,也是马云当年创业的最早见证者,为此,她还用摄像镜头拍摄下了马云早期创业的青涩经历。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在她的介绍下,马云结识了现已声名狼藉的道人李一。

1998年底,34岁的马云带领自己的团队登上长城后,再次宣告创业失败,他不得不带着他当初带来的5个部下,再次回到了他人生的起点——杭州。

“是时代给了我这个机会”

1999年2月21日,马云正式辞掉公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准备开始新一轮创业的征程。他在湖畔公寓自己的家中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后来一再被提及的“18罗汉创业史”。

在这一次会议上,马云试图建立一个不同于新浪、搜狐等已经很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网站,在马云的意识里,门户网站将无可避免地涉及不同国家的政策风险,不容易走向大一统的江湖,而商业是没有区域限制的,挣钱是所有人的内心驱动本能。

在考察了所有的互联网模式后,他决定把触角伸向电子商务领域。但这个根本不懂互联网技术的小个子根本无法说清电子商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争吵归争吵,但最后大家还是砸锅卖铁地凑足了50万元。

这在当时可以算是笔巨款。

为了见证这一伟大时刻,马云颇有预见地把这一次的会议进行了全程摄像。这也使我们在时隔多年后仍可以一睹马云当时创业的激情:一边口若悬河的演讲,一边辅助于不同的手势。

这后来构成了马云无数次留给新闻媒体眼中的经典画面。

3月10日,阿里巴巴中文网站正式上线。18罗汉沉浸在初涉互联网的喜悦中,然而,好景不长,互联网是个烧钱的行业,50万元很快捉襟见肘。作为当家人的马云不得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来回穿梭于杭州和香港,他要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寻找新的乳汁——风投。

按照后来马云自己的叙述,在他拒绝了38家风投后,这一年的10月,马云接受了美国高盛集团500万美元的救命钱。

阿里巴巴开始走出了湖畔公寓,搬到了华星,开始了走向世界的漫漫长征路。

马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引进高学历的人才,在12人的高管队伍中,除马云外11人都是来自海外。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MBA,但是后来这些MBA中的绝大部分都被马云开除了。

后来已经声名鹊起的马云无法忘却这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以至于他干脆把湖畔这里当做阿里人的传统教育基地,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湖畔学院,按照马云的一个公开说法,湖畔学院将成为培养阿里巴巴集团干部的摇篮。

1999年,不仅仅是对阿里巴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也具有不同一般的指标意义,活跃在中国当今的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在这一年诞生。

这一年,陈天桥辞去上海陆家嘴集团的秘书职业,以50万元启动资金和20名员工为基础,创立了盛大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而在南方深圳,生性腼腆的马化腾于这年的2月10日,正式推出了即时通信服务QQ,开始改变着国人的沟通方式。同年11月QQ用户注册数突破100万。

这年年底,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与徐勇一同回国,并迅速成立了百度。

即便是在1994年在美国已经出生的雅虎,也选择了这一年来到了中国。6年后,这家在美国创造奇迹的外来和尚并没有续写神话,以10亿美元的现金和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陪嫁到阿里巴巴。

2002年,马云在接受刘韧采访时坦言:如果我早生10年,或是晚生10年,那么我都不会有互联网这个机会,是时带给了我这个机会。

然而在2003年,马云在接受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叶蓉访谈时对着台下无数渴望创业的年轻人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却说:

第一没有钱,第二不懂技术,第三永远不作计划。他甚至这样放言:如果马云能够成功,那么80%的青年人都能够成功。

回顾马云早期创业的两段失败经历,马云显然夸大了成功的机率。很难说,他没有炫耀的成分。

在无数个场合,马云一直宣称自己创建了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并一直永不放弃地把这一模式走下去。

即便这样,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一直津津乐道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当时并非像他一直宣称的那样,无先例可循。其实早在1995年9月4日,美国人玛格丽特·惠特曼就在互联网上推出了这项服务。她后来也因此成为美国eBay公司前首席执行官。

正因为如此,才埋下了后来eBay控股公司易趣和阿里巴巴的一场肉搏战。阿里巴巴后来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或多或少都打着这家电子商务先行者的烙印。

而在中国,早在1997年10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孙德良就从公司辞职,在杭州开始创业,并于1997年11月,开通国内第一个专业化的垂直化工网站。这也就是互联网早期的B2B。他也因此后来成为阿里巴巴B2B最强劲的对手。

当时,eBay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从战略的长远眼光来看,互联网真正的商业高度甚至是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并非电子商务,而是搜索和社区建设。这两个选项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高度,一旦占领,对下游产品的延伸将会攻城略地,无所不能。而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将无可避免地遭遇到天花板。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了百度和腾讯几乎涉及互联网的所有产品,包括马云一直认为无可复制的电子商务,百度推出的有吧和腾讯的拍拍以绝对的战略优势,正步步紧逼阿里巴巴。马化腾也以近500亿美元的市值,远远地把马云甩在了身后。

如果从这一点来看,以马云过早触网的先驱者经历,并没有让他站在互联网一个真正的高度看到其未来的真正价值。没有做搜索和社区是马云的失策,电子商务只是附加在互联网未来这两翼的一根羽毛,马云短暂利益的诉求,扼杀了一个可以诞生真正一家伟大互联网公司的生命萌芽。

或许,这也是马云一直自得不懂电脑才成功的真正不为人知的软肋。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等,还是中国百度的李彦宏和腾讯的马化腾,无一例外的都是技术出身,正基于这一点,他们才能够看到互联网的未来。

马云只是在那个适逢其时的年代,正好发现了一块可以充饥的蛋糕,而不是一座未来可以开发的金矿。

马云的最好时光

2000年,正是互联网的第一个泡沫高峰。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而中国多家门户网站开始赴美上市。

这场“疯狂”背后的基本脉络就是——这其实就是风险资本催化下的一场全社会的“烧钱”运动——编梦、融资、烧钱、上市、再烧钱。

这一年的9月,一派风光的马云从中牵线,在杭州召开了“西湖论剑”,一代大侠金庸和那时互联网的巨头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等悉数到场,一时盛况空前。马云也俨然成为这个江湖的带头大哥。许多后,马云回忆这一幕时不由感慨道:那时真是互联网的好时光啊。

在“西湖论剑”后不久,10月1日,马云选择在国庆这天,在当年毛泽东住过的西湖宾馆召开了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宣布进行“整风运动”。

然而好景不长,高盛的500万美元很快告罄。

2001年1月,按照马云在无数场合的公开说法,日本的软银等机构再次投了2000万美元给阿里巴巴。而这一笔巨额投资本来是3500万美元,而他自己觉得阿里巴巴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他和软银老板孙正义只谈了6分钟,就确定了这笔投资。

在这里不得不提马云曾在1995年的一段往事,这段往事马云也颇为自得。

据马云自己说:早在1995年,当时人们根本不知道互联网是个什么概念,所以也根本无从知晓他的中国黄页。后来他想了个主意,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深刻地改变人类。这样许多人都相信互联网了。其实这话是他马云自己说的。

孙正义至今仍是互联网投资界教父级的人物。孙是韩裔日本人,一手创建了软银帝国,他的版图涉及世界各大互联网企业。这一段故事,一再被马云无数次提及,因而在业界流传甚广。

马云说,那时软银大概每年要接受700家企业申请,而孙正义每年只会面见一个人。后来有记者向孙正义求证马云所说的这一段轶事时,这个深谙中国国情的日本人一直笑而不答。

尽管如此,但这一段往事却一直被演绎,因为有了孙正义的加持,这也成为马云走向神坛的踏点,开始成为了试图利用互联网创业的无数中国青年的偶像。福布斯杂志形容的那个瘦弱的小个子的马云开始丰满伟岸起来。

而令马云意想不到的是,2001年,那时互联网泡沫已经散去,每天有无数家互联网企业在寒风中死去。整个行业哀鸿遍野,一片萧瑟。马云的第一个寒冬也来了。鲜为人知的一个细节是,由于扩张过度,资金链条趋紧,阿里巴巴不得不宣布裁人。

2008年7月2日,马云在“湖畔论道”时不得不承认:历史经验证明,2001年阿里巴巴正因为及时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融资,做好了过冬物资的准备,才使得公司回到了价值观和使命感的轨道。

2001年,尽管阿里巴巴已经聚集了一定的流量,但是因为一直是免费提供给客户,阿里巴巴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赢利模式。直到这一年“中国出口商”和“诚信通”的成功开发,马云如获至宝。

“中国出口商”和“诚信通”是建立在阿里巴巴上的一摊位,通过这个摊位可以在阿里巴巴这个全球最大的贸易市场直接销售你的产品,并宣传你的企业和产品。主要用以解决网络贸易信用问题。阿里巴巴B2B(企业对企业)收费模式终于确立。

芝麻终于开门了。直到现在,这也是整个阿里巴巴所有产品链条中最为外界看中的一块核心业务——具有清晰的赢利模式。

而与此相关的一个大背景是,国家开始对民营企业松绑,珠三角和长三角大量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

凭借这块核心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云的财务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也为后来进一步融资提供了最好的宣传,阿里巴巴开始崭露头角。2001年,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马云为年度“商业领袖”。

2002年5月,马云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这样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

记住:免费的是最昂贵的

2003年在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非典带来的阴影持续不散。5月10日,马云在杭州宣布创立淘宝网,专做C2C(个人对个人)购物平台。

据这一年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经过了非典三个月左右的蛰伏期后,中国的投资和消费两个驱动轴心均有良好的复苏——体现在实体经济上,也就是后来被人称为“宏观经济增速不减,被压缩的消费欲望持续上升”——对于依赖国内消费和出口贸易双向拉动的中小企业而言,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积淀开始缓慢发力。

后来的很多宏观经济数据证实,这一年非但没有成为中国经济面临严重压力的一年,相反,这是中国新一轮经济腾飞的沸腾岁月。

或许只是一个巧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淘宝网的发展脉络再度跟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产生了微妙的重合。

财经作家吴晓波后来在他的文章中说,如果要想找一个企业来证明中国经济的内在萌生动力的话,淘宝网是最合适不过的样本。

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中国互联网业,已经开始尝试突破之前的门户赢利困局,转而寻找更现实的商业模式。

马云以他特有精明的商业眼光,再次把握住了这一次创业机会,他也迎来了后来为他带来无数荣耀和困扰的淘宝网和支付宝时期。

2003年,中国人对网上购物已不再陌生。电子商务巨头美国eBay在这个时候投资1.8亿美元,全面接管易趣,实现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目标。

1999年8月,易趣在上海创立,主营电子商务,由邵亦波及谭海音所创立。和阿里巴巴一样,易趣也经历了中国网络经济的疯狂与寂静,当时可谓一枝独秀,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拥有良好的品牌优势和用户基础,易趣由此在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惠特曼曾经在宣布进军中国市场上这样说:大概18个月可以结束这场战争了。

惠特曼的信心并非全无理由。作为电子商务C2C模式的开山鼻祖,eBay率先确立了为个人提供自由交易的网上平台,以及收取商品展示费用和交易佣金的“网上集市”商业模式。

这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上线,再次采用了此前屡试不爽的完全免费的策略,这一举措迅速卷走了大量基础薄弱的新生卖家。

一场你死我活的肉搏战役打响了。

2005年初,eBay的市场占有率下滑到24%,淘宝则上升到了57%。一年后这一差距被进一步拉大,沮丧的eBay决定摆脱这一无法带来正向现金流的市场。2006年年底,eBay出售了易趣51%的股权,退出了水土不服的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