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春节后,史玉柱突然出人意料地宣布,请北大方正集团楼滨龙出任巨人集团总裁,公司实行总裁负责制。史玉柱在会上坦承:我本人有很多缺点,加上是技术出身,没有做过管理,因此犯了不少的错误。为了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请来高人执掌巨人。6个月后,这个人突然被宣布下课。
而之前的一个背景是,国外软件大举进军中国,抢走了汉卡的市场份额,侵占了巨人集团其他软件产品的生存空间,汉卡以前暴利的时代一去不返。
下一个投机的暴利点在哪里?
这年的8月,史玉柱很快给出了答案。一旦选准新的目标,史玉柱强烈的营销神话再次显现。对于史玉柱来说,他需要的不是技术,甚至不是产品,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讲故事但能够产巨额利润的概念。
急于从IT困境中突围的他把目光转向保健品,斥资1.2亿元开发全新产品——脑黄金。
这个不得不说的前提背景则是,一年前,在山东的济南,后来另外一家着名的保健品牌吴炳新、吴思伟父子靠以前代理另一个保健品昂立一号,赚得盆满钵满,也踏上了创立三株公司的征途,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这符合史玉柱一贯的创业特点:不做第一,只做后来模仿居上者。
许多年后,史玉柱在解释什么叫创新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可以代表他全部商业创新的精髓:什么叫创新,就是在模仿别人产品的基础上加以部分改进。
短短几年后,脑黄金和三株曾经供不应求的场面一去不返,创造的中国商业神话开始灰飞烟灭。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
1个多月后,宣称高科技的保健产品研发成功,为了给产品起一个叫得响又有说服力的广告语。史玉柱第一次引进了政治名人名言的导入概念。邓小平的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那个年代的流行词,史玉柱给脑黄金起了“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的口号。
12月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巨人30秒广告。深谙中国人心理的史玉柱当然明白,基于中国现实的土壤环境,中央电视台国家权威背景,这正是他最为看重的政治保证可以转换的商业价值。尤其是颇具争议性的商品,如果在央视的平台上播出,则产品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信誉和国家的承认。在以后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产品里,如果有足够的钱,那么第一个广告肯定投放给央视这个体制里的产物。哪怕是后来一直被人诟病的网游产品。这是史玉柱广告宣传的定律。
史玉柱经过市场分析认为,区域媒体以功能诉求为主,侧重地方日报、晚报,三天一期,然后再辅之以科普文章,加上PoP、挂旗、海报等终端宣传。仅华东地区每天的广告投放额就高达10万元,投入产出比则达到1:18。稍后,巨人脑黄金礼品盒全面迎合节日消费上市。广告语就是:今天x节不送礼,送礼就送脑黄金。就是凭借这一恶俗不堪的广告,史玉柱巨人也能够红到今天。
疯狂般地宣传气氛被营造出来了,市场被炒起来了。被暂时胜利冲昏头脑的史玉柱决定加大筹码,再次进行一次豪赌。
1995年2月10日,巨人集团员工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史玉柱就下达了一道“总动员令”——发动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
这一次,史玉柱第一次尝到了败绩。最终,“三大战役”,全以失败而告终,成了巨人的滑铁卢之战,巨人集团元气大伤。
史玉柱也公开在媒体上表示,“巨人交了上亿元的学费。”这上亿元损失,让巨人再也无法缓过劲来。
而巨人集团的地产项目因一再加高楼层,因需大量资金输血而陷入困境。1995年的下半年,对32岁的史玉柱来说可谓冰火两重天。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这样形容当时的史玉柱:他意气风发,向我们请教,无非是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所以没有必要和他多讲。而且他还很浮躁,我觉得他迟早会出大篓子。
而此时,已经陷入绝境的史玉柱竟然在广告宣传上动起了歪脑筋。在自己的一款“巨人吃饭香”的保健产品中竟然这样写道:据说XXX含有激素,造成小孩子早熟,产生许多儿童疾病。
这个带有明显恶意攻击的广告直指当时红得发热的娃哈哈。很快,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决定上告巨人涉嫌不正当商业竞争。
在杭州中院调解下,1996年10月达成协议,最后巨人集团赔偿娃哈哈200万元和公开赔礼道歉才算了结。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2001年史玉柱在泰山会议上大倒心中苦水,煞有介事地总结了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其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竟然赫然在列。
可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3月11日,史玉柱在作客新浪网时却这样说道:我不知道攻击别人有什么好处,我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我不主张行业里恶语相向,但可以谈谈别人的战略与产品,好的,善意的评论应该被提倡,你也能够看到,对于对手,除了产品层面的比较,我们不会用恶毒语言去攻击对手。
强弩之末
1997年1月21日,史玉柱率领他的高层来到了安徽黄山脚下的太平镇,召开一次攸关巨人集团生死存亡的高级会议。
此时的巨人已成强弩之末,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史玉柱试图以这一次的会议,来寻找到拯救巨人的良方。而此刻,一场更大的风暴将等待着这个投机狂人。
当日下午4点多,一份当日深圳《投资导报》头版头条题为“巨人史玉柱深陷重围”的报道被复印传真到了远在黄山的史玉柱手里。该报道详细披露了巨人集团正在遭遇到的资金危机。
史玉柱看完报道后大惊失色,他明白,巨人的神话游戏开始结束了。
第二天,他不得不带着部下赶往杭州。在这里,还有一场更致命的新闻发布会在等着他的到来。当然,这一次不是像以前风光无限地推介他的产品。
11月22日,巨人集团与娃哈哈集团在杭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巨人集团向娃哈哈集团公开道歉,并履行法院调解协议中赔偿娃哈哈集团经济损失的义务。
随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媒体以报复性反弹全面报道了巨人以及史玉柱岌岌可危的困局。
史玉柱后来愤愤不平地说:我突然休克了,是媒体的错。
我本来身体就很虚弱,你突然一下子把我的鼻子和嘴巴捂住了,我彻底休克了。从此我对媒体敬而远之。
事实上,史玉柱恰恰忘记了这一点,当初正是他从媒体的投石问路,到政府正面典型的宣传,最后到他本人对媒体广告和软性新闻的过度依赖,却导致了自己盲目自大走向了一条高速扩张的不归路。
把自己早期的失败归咎于媒体,显然是史玉柱的一种个人托词。在史玉柱日后的复出之路中,他也正是多次利用媒体的力量,才创造了死而复生的神话。
甚至在后来复出的关键性产品脑白金的策划书中,他也这样写道:炒新闻是市场导入的最重要手段,在企业尚未登场,消费者尚未产生戒心时,将脑白金体这一概念和作用植入消费者脑海,为日后企业登场打下良好的概念基础。
巨人面临绝境之际,史玉柱想到了曾经无数次参观这家企业的各级政府领导。无奈之下,他不得不给珠海和中央领导写信请求政府出面予以帮忙。
然而,此刻的史玉柱对政府已经失去了最后的价值而成为一块负资产。领导最后以“这是企业行为”打发了事。
史玉柱知道回天无力后,只得动起了最后一个脑筋,弃签下的2亿元巨额债务不管,准备申请破产。但珠海市政府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一直未予批准。
史玉柱一心想建立的那个巨人帝国,在1997年的那个春天,像一条破碎的丝带,飘散在珠江香洲区的那个废弃荒芜的只有巨人大厦的上空。
曾经视他为上宾的这个城市再也待不下去了,为躲债,史玉柱开始远走他乡,销声匿迹。
脑白金神话的炮制
就在人们不再热切地谈论史玉柱时,在江苏上海等地,在当地的电视报纸等一切新闻媒体上,一种人们名字听上去似曾相识的叫脑白金的神奇产品呼啸而来。“100岁老太太吃了脑白金生了个胖娃娃”这样天方夜谭的消息借着新闻这个传播载体疯狂传播。
脑白金连着史玉柱的大名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
后来发生的故事众所皆知,按照史玉柱自己的公开说法:
1998年,除了几次旅行,几乎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史玉柱重新回到了原本建立了较好根基的保健品市场。史玉柱仍不舍“巨人”的浪漫主义情结,借用音译的“Giant(巨人)”,很快注册成立了上海健特公司,并开始做保健品。这一次他有针对性地将目光瞄准了江苏省一个县级小城市江阴。
那些日子,史玉柱戴着墨镜在江阴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寻访。由于白天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史玉柱一去,他们特别高兴,史玉柱就搬个板凳坐在院子里跟他们聊天,从聊天中,史玉柱不但了解到什么功效、什么价位的保健品最适合老人,而且知道了老人们吃保健品一般舍不得自己买,也不会张口向子女要。
这些为史玉柱创意“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提供了极其鲜活的第一手素材。
那么这个被史玉柱宣称的天花乱坠的产品到底从哪生产出来的呢,这在当时是个绝对的高度商业机密。全国各路记者按照产品说明书的地址都进行了查询,最后都无功而返。
人算不如天算,史玉柱口中“最得意的产品”,终于江苏一家报纸刊登的一则豆腐块新闻让脑白金出生地浮出了水面。
原来脑白金是由珠海康奇有限公司委托江苏常州武进区戴溪镇一家叫“天龙”的乡镇食品厂生产,康奇公司因涉及“伪造产品地”被工商部门罚款。
后来新华社记者的一次调查简直让人目瞪口呆。2000年3月,上海健特生物科技公司和黄山康奇实业公司,共同收购了无锡华弘,并将其更名为无锡健特药业公司。对于这一段历史,史玉柱的叙述是:“我们先是委托无锡的一个厂生产。在加工过程中,我们觉得也需要一个基地,慢慢付点现钱,也就接手这个工厂管理了。最后就把它盘下来了。”
2001年3月,就在史玉柱将无锡华弘“盘下来”、大批量生产脑白金的一年以后,无锡健特忽然将原无锡华弘生产的“双达芬”、“双达林”、“比奇尔”等3个国家级新药申报江苏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原来,无锡健特同时正在申报“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而按照规定,只有先拥有了高新技术产品,才能获评“高新技术企业”。问题是,执行15%税率的无锡健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把由它掌控的脑白金价值链上的绝大部分利润,转由执行“零”税率的无锡生物去实现呢?
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史玉柱才能够回答。巨人第一次兵败珠海时候,史玉柱曾经把失败归结于他第自己不懂财务,所以忽略了风险的控制。
2006年,史玉柱在新浪访谈时说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一个企业要健康快速的发展,绝对不能够游离在国家法律的政策之外,这首先要表现在依法纳税上,依法纳税,一方面又想着避税,这样的人不少,我看不见他们。
2001年,史玉柱掌控的“脑白金”的生产企业,申报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来借此获取的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总额高达一亿多元。
然而,就是这样所谓的高科技公司,据后来在《南方周末》上撰文批评脑白金“彻底是个科学谎言”的邓曙华透露,早在2001年2月,南方一家大报批评脑白金的文章已经就绪。当时史玉柱得知后,到该报痛哭流涕,苦苦哀求。与此同时,说客络绎不绝。该报编辑一时心软,就将稿子压了下来。
2002年,在得知《南方周末》即将发表关于脑白金的文章后,史玉柱带着他的助手试图再次进行危机公关,但最后被《南方周末》拒绝。2002年3月14日,由邓署华和《南方周末》记者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报道——《脑白金真相调查》,对脑白金进行了严谨科学的查证,最后发现这款所谓最神奇的生物原子弹产品,不过是在欧洲早已被禁止销售的褪黑素。消息披露不久,史玉柱在公开场合坦承,《南方周末》披露的关于脑白金说的基本是事实。
许多年后,史玉柱和老朋友段永基聊天时如此戏谑:成功经验的总结多数是扭曲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才是正确的。
尤其在2001年高调还款之后,曾经的失败反倒更像是史玉柱另一种引以为傲的经历——以借来的50万元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创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他说,自从“三大战役”失败后,我就养成一个习惯,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要把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史玉柱还说:营销是没有专家的,唯一的专家是消费者,你要搞好的策划方案。
那么史玉柱软文炒作的神话是如何炮制出来的呢?
根据媒体的披露,首先史玉柱会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写作班子,由史玉柱本人亲自负责抓点。先准备好必备的资料,然后把写作班子集中起来进行10天的软文写作培训,最后每个人进行独立写作。写完后经过史玉柱的一审,最后由各大区销售负责人进行投票表决哪一篇软文可以打动消费者。
根据这些要点,史玉柱最后总结出妙趣横生的字诀,供广告市场部人员使用。妙诀如下:
软硬勿相碰,版面读者多,价格四五扣,标题要醒目,篇篇有插图,党报应为主,宣字要不得,字形应统一,周围无广告,不能加黑框,形状不规则,热线不要加,启事要巧妙,结尾加报花,执行不走样,效果顶呱呱。
软文是史玉柱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新闻语境下的一种畸形怪胎。在这个制度缺失的母体里,史玉柱游刃有余地纵横其间,如入无人之境。
但是一个以广告营销为整个生命线、追逐暴利的企业,到底能够走多远?
2008年,史玉柱在接受媒体访谈时专门对此作了回应。他说,我分析中国保健品市场,10个有9个是不挣钱的,为什么?
因为产品功效不明显,过分依赖广告。这样的产品必死。
而之前的一个背景是,为史玉柱挣来了大把钞票的脑白金已经转手易人了。
同样是这个人,2007年史玉柱在央视《赢在中国》担任嘉宾时,面对电视镜头他却说了这样一番关于“广告”的话:广告专家往往忽略广告的真实性,只重创意。创意是叶,真实是杆。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够感动人,只有强烈的感染力量,才会使得产品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在2008年5月亚洲财富论坛上,他却又这样说:广告就像是性骚扰,一两次是性骚扰,次数多了就成暧昧了。
正是在这样“天才”创意的催生下,一个个服用脑白金的神话连同销售的神话诞生了。
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
1999年7月12日,史玉柱来到了上海。在这里他要继续完成他曾被断层的巨人神话。这一天,上海健特成立了。健特就是英语里巨人的意思。史玉柱也结束了他在外面的流浪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