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不是老板来借,而是一个年轻人,松下看他一副书生模样,不像是工人,但他说他是H厂的工人,来借车床的,松下问他什么时候到的H厂,他回答说是因为东京大地震,就转到大阪,别人介绍他进了H厂。松下觉得他实在不像是个工人,于是问他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出乎他意料的是年轻人说:“我在金属工厂做了很久的学徒,对这种模型类的工作是很有经验的。”松下在他工作的时候,站在旁边看他,技术的确非常精湛,甚至比他老板还要好,于是一心想邀请他到松下电器工作,正好几天后碰到了H老板,并跟他说明此事,但H老板却不赞同,认为他太啰嗦,总是在怪他工作不好,觉得这个年轻人不行。虽然如此,松下仍然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不错的,H老板说他实在让我头疼,如果你觉得他不错,那就请他到你们工厂去做事吧。松下也正有此意,就这样,中尾君到了松下电器。
中尾成为松下的一员后,从事模型制作和车床部门的工作,他是个对工作很热心,技术也相当优秀的小伙子。松下后来得知,中尾因小学毕业后父母早逝,就去了金属工厂当学徒,晚上去读夜间部,毕业于工艺学校。这让松下很高兴,认为他爱学习和钻研技术,渐渐地,将一些重要的技术工作都交给他负责。最让松下看中的一点是中尾身上并没有当时很多年轻人身上的野心勃勃,反而将名利看得很淡,这让松下认为他的人品非常可靠。
过了一年后,中尾意外地提出辞职,并解释说是以前他当学徒时候的老东家的儿子打算重新开厂,写信叫他去帮忙,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他愿意不顾一切去重振老主人家的名声。虽然松下非常舍不得这个人才,但是这样的理由又让他觉得实在不便挽留,于是集合所有员工给他开了欢送会,并在当时豪华的宴会上给他送行,称赞中尾的义气,还说万一工作不顺利一定要回来松下电器。这让中尾非常感动,表示以后一定要为松下贡献所有的力量,“埋骨于松下电器”。
中尾到了新东家之后担任要职,第二年松下去东京联络处的时候,主任对他说中尾去过,给他们留了他们工厂制作的收音机矿石检波器样品,当松下得知他们的经营并不好时,立即表示要帮中尾销售,虽然这个检波器通过销售卖得很好,评价也不错,但是仅凭这一个产品并不能让他的工厂实现盈利。松下陷入了两难,他想立即将中尾招募回工厂,但中尾表示“工厂这样的状态,我很担心,非常抱歉,不能接受您的好意,我一定要留下来,一直到工厂经营稳定为止,这是我的责任,如果有一天,工厂已经安定,不再需要我,老板也愿意放我走的时候,我一定回到松下好好努力,但是现在不能。”松下听完之后,更加敬佩中尾的为人,在主任安本君的建议下,将大阪的铁器部分,全部交给中尾的工厂去做,这样有利于三方。经过一段时间,工厂稳定后,中尾回到了松下电器工作,并且如他所说一直非常努力。这也是松下非常引以为荣的人才,也证明了松下的眼光和对人才的重视。
案例2·实实在在用人才
公司招聘了员工之后怎么用也是个问题,怎样用人才能使员工的能力最大化发挥?松下一向任人唯贤,他认为经营者和同事之间最好不要是朋友关系或者是亲属关系,不然,情感会影响自己的决断力,尤其是在朋友或者亲属的能力达不到公司要求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碍于情面还是让其留在公司,这样容易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整体效能下滑。
有一家和松下生意上有来往的批发商,遭受了空前的危机,当时两百家连锁店,大部分都受到了影响,除了少数店之外。这家店长和松下很熟悉,而且本人也是非常有头脑且经验丰富,他一直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松下借此机会和这位批发商探讨,为什么批发商经营这么长时间都没出现问题,却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么大的危机,仅仅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吗?他们为此展开了讨论:
“社长,您认为贵公司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松下问。
“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工作,但业绩始终不理想,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据我看,是因为有一个人妨碍了工作,所以不管你怎么努力,工作还是无法顺利地进展,如果你再不注意这点,恐怕以后很难再顺利发展了。”
“这个人是谁啊?”批发商老板大吃一惊。
“就是你担任常务董事的儿子。”
批发商老板还是非常纳闷,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意,还导致这么严重的问题呢?松下继续跟他说,“当然,您的儿子并不是有意这么做的,他也是为了您的店已经在全力以赴了,但是他一点都不懂经营,由他来担任常务董事,这不是妨碍工作吗?您觉得呢?”
批发商老板陷入了深思,松下劝他如果想让店重新再发展起来,就赶紧让他的儿子去别的地方先学习3年。看起来有点不合情理,但是批发商老板还是接受了松下的建议,让儿子先到别的地方学习,并在这个期间重新策划生意,终于让所有的店都扭亏增盈,而他那做常务董事的儿子在外面学习3年之后,也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商人。
为什么松下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他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松下有个朋友叫武久君,和松下一样,从小在米店做学徒,后来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由于两个人是一条街选出来的议员,对合作社的工作意见也一致,慢慢地变成了好朋友,时常就如何做生意交换意见。他起初是从小资本开始做,因为夫妇通力合作,生意兴隆,资产也增加了。经营租赁生意也很顺利。他在新开町内,做了5年生意,已经拥有两三万元的资产。但是武久君并不满足于此,经常和松下先生讨论投资和经营生意方面的事情,渐渐地,对松下电器也慢慢感兴趣,并偶尔为松下做点事情。当时,松下考虑到电热器的发展,计划在松下电器增设一个电热部,并将这个计划告诉了武久君,希望他可以出一部分资金共同经营这个电热部,武久君欣然同意,于是松下将电热部交给了技术非常可靠的中尾君和武久君合作发展。
后来中尾君设计出了“超级电熨斗”,在当时电熨斗的市场需求并不大,可能一年不到10个,而且当时还有比较著名的其他3家工厂在做,加上一部分西方的舶来品,供给多,需求少,定价还高,一般人买不起。松下先生特别交代中尾君价格一定要比市场上便宜三成以上,品质一定要好,但中尾君计算过后发现,最少要制造1万个,价格才可以便宜三成以上,松下先生也同意了。经过先期销售,结果比预期的要好,因为生产出来的电熨斗既便宜质量又好,很受大家欢迎。后来电热部就完全交给武久君和中尾君负责,松下专心经营自己的生产工厂,但是过了半期决算的结果却发现出现了亏损。本来一个非常好的计划,最后却出现了亏损,松下一直思考问题出在哪里。经过冷静的思考,松下找到了症结所在,计划和方针都没有错,但在执行上还是有不得当的地方:作为负责人的武久君,是电器方面的外行,对制作也没有经验,再加上自己的米店要经营,偶尔会分下心,所以松下认为主要是他们俩不够专心为电器部卖力。
松下经过反复思考,对武久君提出关于电热部亏损这件事,是因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虽然两个人是共同经营者,也是好朋友,但是不应该将经营的责任交给外行的武久君,并希望以后自己将精力放在电热部上面,而武久君还是做自己专业的米店好了。但武久君认为他已经参与了经营,而且对电器也比较感兴趣,舍不得离开。松下对他说,如果他真的对电器非常感兴趣并希望一直做下去的话,希望他能做个普通的职员,从头开始。但又怕武久君做了负责人之后再从一个普通职员做起,会觉得没面子,所以让武久君回去再考虑一下。第二天一大早,武久君便向松下说,希望能做一名普通职员。这让松下非常高兴,他认为虽然他失去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朋友,但得到了一名可靠的职员。
案例3·不遗余力培养员工
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松下幸之助问公司的一位中层雇员:“在与客户打交道时,如果客户问你,松下电器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什么,你怎么回答?”所有在座的人都觉得奇怪,松下电器公司的主要产品不就是各种电器吗?这位下属也不解其意地说:“当然是各种电器。”松下对他说,“不对,以后客户问到松下是做什么的,应该说培养人才,兼做电器的。”松下先生一直坚持培养员工,就像他说的松下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兼做电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