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王石管理日志
8629700000012

第12章 三月:战略成就万科 (2)

这些未必很准确的判断,印证了王石当时模糊的担忧,这场争战再次提醒王石和万科:转型已是迫在眉睫。于是,也就有了万科后来长达9年的调整期。现在想来,9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个生命周期了。要坚持这么长时间的调整,可能当时王石自己也没想到。不过,熟悉他的人也能够理解,对于这个意志坚定的人来说,除非他没有想清楚,没有下决心,否则他一旦深思熟虑决定要做的事情,即使是10年8年,也不会轻易动摇。

行动指南

最了解你的人,可能恰恰就是你的竞争对手。来自竞争对手的意见,哪怕未必准确、未必客观,企业家都需要高度重视,找出其中的有价值之处,促使企业自身转变提高。

3月7日

零售业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百货零售业绝非一个暴利行业,万佳的成功,是因为自1991年起,万佳就在不停地交学费,积累经验。到了1994年后慢慢走上成功之路,绝非侥幸。最重要的是,因为母公司是较为成熟的上市公司,万科包括资金、人才以及其他看不到的大量资源的支持,才使得万佳能够健步如飞,而这是其他对手难以“克隆”的优势。

在20世纪90年代中,每一年,一方面是一些大型商场在紧锣密鼓地开张,争夺零售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也有些前一年才开张的大型商场在悄悄关闭。由于经营大型零售业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且管理极具专业性,故属经营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一般来说,新介入的零售商的生命周期很难超过3年。

——2001年,王石在出售了万佳百货零售业务之后发出的感慨

背景分析

王石在很多场合介绍万佳成功经验的时候,都很清醒地提到,做零售业,对投资者是要求很高的。

零售业是一个管理难度非常大的行业,行业经营的成功率实际上并不高。根据国外的统计,零售企业开业第一年的破产率为35%,开业5年后的破产率为92%,可以说是沙里淘金。在中国,由于破产情况没有正常化,再加上企业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所以难以感觉到零售业类似程度的破产率,但相信实际状况并不比国外好。由于社会普遍对零售业的经营管理难度缺乏足够认识,零售业经营出现一个前赴后继的现象:一边有一大批草率进入的经营者陷入经营失败的泥坑之中难以自拔,另一边又有一大批新的经营者不断踌躇满志地开办新的商店。

零售业经营环节众多,管理复杂。试举一例:一个中等规模的商场,经营品种就在一万种以上,一万种商品的订购、进货、储运、分类、上架和销售,其间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何其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漏洞而招致损失。商场客流如云的背后所包含的一系列复杂的管理问题,是从事零售业务的企业所不能不面对的严峻课题。

也因此,零售业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高科技管理手段的试验场之一。世界零售业发达的国家,零售业的电脑化管理都非常普遍,辅以其他高科技手段,才能保证庞大物流的井然有序和商场经营的顺利进行。

在今天各类洋商场大举进入内地大中城市,各自分割市场的时候,其实全国的零售业还是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状态。这个时候,重温万佳这样一个曾经辉煌的国产零售业品牌的盛衰故事,相信对于业界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行动指南

零售业虽然现金流充沛,能够大量占有供应商资金,但是,这一行业门槛很高,既需要管理能力,又需要有强大的资源后盾,欲介入者要非常谨慎,谋定而动!

3月8日

进入市场时先取高端

1991年6~8月间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上海别墅奇缺,与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经过分析论证,万科高层领导确定以潜力大、回报高的别墅为突破口,借此打开上海市场。当时上海市的土地招标对外商优先,万科志在必得,便联合香港仲盛公司绕道香港投标,但是万科地产要先垫付对方投标要出的750万美元,以后再以合作公司的名义贷款冲还。万科地产调往上海三个人,就开始了整个项目的经营操作,全部业务的技术人员都由深圳地产分阶段派出人员。

——1994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进入90年代以后,深圳企业不仅调整了产业结构,而且开始了跨地域发展,上海正是深资企业所要争夺的重要市场。所以,1991年8月,上海市土管局推出古北新区第24号地块进行国际招标时,王石再次飞赴上海,小心翼翼地询问:特区的企业有资格参与吗?得到土管局一位处长的肯定答复和细心指引。这位官员诚恳的态度和热情的眼光给特区来的投资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上海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打开了对内开放的大门。

就在这一年,万科联合仲盛公司以高价中标取得“西郊花园”的开发权,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上海万盛房地产有限公司。“西郊花园”是万科房地产业务跨地域发展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建国后上海新建的第一个大型高档别墅区。“西郊花园”的地价为1500万美元,万科仅以400万美元投入就启动了该项目,其余资金就靠抵押贷款和预售房款来支持。通过少量资金启动项目,再以当地资金滚动发展,这成为万科以后开发物业的重要法宝。1992年3月,“西郊花园”开始发售,同时设立深圳和上海两个销售点,结果连广告都没有做,销售成绩就很不错,别墅第一年就卖完了。深圳方面,只有后来成为万科地产副总的一个女职员在卖别墅,结果就卖出去27套,每套售价约40万美元。“西郊花园”88幢别墅于1993年6月基本完工交付使用。“西郊花园”项目的成功,使万科进军上海市场的信心大增,为万科跨地域开发房地产项目积累了经验。

行动指南

进入一个陌生市场的时候,要善于分析形势,发现市场缺口。如果条件成熟,就尽量争取高端切入,这样能够积累品牌势能,起到业务后续开发时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月9日

主流企业不应该错过上海市场

1991年的深圳房地产市场竞争得十分激烈,而且凡是万科地产接触的新项目,最后全被其他同行公司以抬高价钱的方式中间截走,包括雅园路口的四块地、长安路口的三块地、翠竹路口的两块地,还有市政府对面的那块地。结果那几块地上的房子,有的已经造好了许久,但到了90年代末还有许多没有卖完。面对着在深圳搞房地产如此艰难的形势,万科羽翼未丰的地产业务将往何处去?

万科地产到上海去,到中国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去争取生存和发展。

——1992年春,王石在万科集团总经理办公会上如是说

背景分析

1991年,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万科投资建设的“西郊花园”在上海推出后,引起市场热烈反应。上海市土管局也给万科以高度评价,认为万科带动了上海房地产市场和促进了上海市土地制度改革。万科趁热打铁,于1992年4月获得现“万科广场”的土地使用权。1992年8月,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这标志着万科正式全面进军上海房地产市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王石率领万科在上海顺利进军之际,1994年底,“万科广场”南北两座对称的18层浅灰色塔楼,在古北热情洋溢的酒红色楼群中卓然独立,深受青睐。

“西郊花园”和“万科广场”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万科进军上海房地产市场初战告捷。

确定“万科广场”项目时,王石的理由是,当时上海外销商住楼尚不多,像上海国贸中心这样的商住楼租金正不断上涨,因此投资高层商住楼,将来无论是外销还是出租,都是有利可图的。“万科广场”所处的虹桥古北新区是上海近两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市区,在“万科广场”的周边都是高档写字楼和住宅,是上海的“高尚住宅区”。

到了2003年,万科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地位已经确定。凭借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旺势之中,上海万科迅速获得了充足的增长,当年利润接近两亿元,成为万科两大利润集中地区之一。这个比例到2008年仍然维持不变。

行动指南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市场。欲成为全国性的公司,一定要在上海滩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3月10日

选择大众化住宅,瞄准最大多数的用户

1992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消化存量和结构调整时期,高档产品渐趋饱和,中档产品紧缺,房地产市场以外向型为主、走高档化路线开始遭受质疑。同时上海的城市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城市郊区化提上议事日程。万科在产品战略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开发中档住宅。

——1998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万科在上海缺别墅时投资了“西郊花园”,在上海缺写字楼时投资了“万科广场”,但是,王石观察到,上海最缺的还是主流的居民住宅,于是王石又萌发了投资上海居民住宅,吃这张最大的饼的想法。

有一幕场景经常在谈到万科发展历史时被提及,就是:王石在上海闵行区七宝镇距离飞机跑道1300米远的一片水稻田里,叉着腰连说了几声好,之后就下决心买了这里的512亩农地,准备建造上海人民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大众住宅——上海“万科城市花园”。

当时在场的一位老万科职员对笔者回忆:“当时第一眼看到那块望不到边的500亩水稻田,郁郁葱葱的水稻在风中摇舞,百多架飞机在地中间的上空以45度的角度下降,飞机离地面的最低高度为120米,大家看得心寒。”但是经专家测试,确定飞机引起的噪音在允许范围内,而且在晚上10点以后基本上没有航班经过。况且万科公司也注意到,香港启德机场周围也发展了大量居民住宅。于是王石在那片麦田中央站了足足4个小时,最后还是确定了下来。为什么一贯心细的王石会如此冒险?因为时间不等人,发展就是硬道理。在上海,万科介入居民住宅,这可能就是唯一的良机——不是机会的机会。

于是,“万科城市花园”品牌的第一个项目就在一片怀疑声中开始了。这也是万科历史上第一个集居住、商业、教育、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郊区大型社区。

行动指南

看准了方向的投资项目,有条件要上;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就得积极主动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成败有时候就在一个契机的把握上。

3月11日

领先的产品开发理念能够推动市场

上海“城市花园”,卖的就是孟大强先生的规划。

“万科城市花园”的推出,在市场定位、时机把握方面都是恰到好处的,万科打出的“明天,我们住在哪里”的广告语引起了上海市民的共鸣,特别是万科的经营理念、物业管理更是给沉闷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清风。可以说,万科在某种程度上促动了上海房地产市场。

——1998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万科获得“万科城市花园”项目开发权后,王石看到,深圳华侨城的设计规划很好,于是他就有了一个当时很少有开发商想到的主意,就是邀请华侨城的规划者——新加坡的建筑大师孟大强先生到上海进行总体规划。孟先生在整体规划中把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协调放在首位,在上海首次引入围合及人车分流的概念,为居住者创造一个“共享的空间”。时至今日,“万科城市花园”宽松、悠闲的自由式布局,仍使众多来访者流连忘返。

行动指南

一个好的地产项目,规划、定位和时机需要相辅相成。而领先一步的开发尝试,一定能够得到超额的市场回报。

3月12日

两个相邻项目为何一成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