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王石管理日志
8629700000041

第41章 九月:地产行业的深入反思 (2)

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的主流还是通过商业化形式来进行解决,提高效率。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比如说以英国的方式,给商家提供一块地,非常明确地规定你有一定的比例,10%或者15%,你做房子就得做成廉租屋的形式,这种操作是比较简单的方式。还有像德国在东西合并的时候,很多是要解决住房的问题,他们的地要发展商来盖,发展商再比较便宜地租给需要有资格居住这种房子的客户,当然和市场租金的差价这个问题,有德国方式,当然还有新加坡、香港地区,都由政府专门有一个住宅署、公共署来进行批量地盖,便宜地租给消费者。这方面国内许多城市也有成功探索,深圳也有做,也由住宅局来盖,用比较便宜的土地,盖比较便宜的社区卖给居民。

——2005年11月,王石在接受《南京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万科带头发起这个活动的契机是,2005年4月国务院“新八条”推出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房地产健康发展本身要解决更多居民的居住问题。“国八条”里,第一条明确提出关于土地供应体系,应该更多关注中低收入的人,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万科从中看到了明确的国家政策指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本身是一定要有政府行为参与的,另外也应有商业的行为配合。万科和上下游产业合作,将相关的产品推到社会上去,让社会来检验,共同参考,这是一个新尝试,也是一次新契机。

王石觉得,房产商并非为富不仁的代名词,社会公益方面要走在前面。万科准备决定把开发方向转向收益相对比较稳定的经济适用房,在2006年向市场推出适合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原型,并在下半年开工建设。

但是,王石直到今天也一直承认,在没有政府特别政策倾斜之下,万科是无法大规模开发经济适用房的。

行动指南

中国很多问题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企业也不能放弃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而是应该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

9月7日

让建筑赞美生命

万科此次新标所传达出的感恩意识,既包含对客户的感恩之情,也有对社会的感恩之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与客户、社会的和谐共生,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希望新标识伴随万科成长为百年老店。

——2007年10月29日,王石在万科换标仪式上如是说

背景分析

万科原标识曾经伴随这家企业走过19个年头,在原标识的设计阶段,万科还是一家以经营电器贸易起家的多元化公司,且有进入电器制造业发展的思路,因此原标识的设计带有适合在电器产品上使用的考虑。随后,万科在1993年将房地产住宅业务确定为其核心业务,公司开始进行专业化改造,将住宅开发外的其他所有业务转让,并逐步成长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住宅企业。原标识的内涵已经不完全吻合万科当时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有了新标识的诞生。

不过,万科这次换标志,因为变化比较大,所以外界接受起来,态度也比较复杂。更有一些品牌专家,对万科新的宣传主体语句颇有微词。

“建筑无限生活”与房子、居住的概念非常吻合。而且建筑无限生活有一种面朝天空的无限想象意境。与国人追求美好居住空间的心态非常一致。直白、吻合、有效。

“让建筑赞美生命”有一种带领所有消费者一起朝拜和敬仰生命的感觉。这种肯定句的主题很有高度,同时也限制在了一个狭窄的范围,这个范围单一、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且2007~2017年的国情和民情都不太可能去赞美生命。距离感太强,导致普通消费体不可能体会到,所以传播力和营销作用都较为有限。

行动指南

企业标志和广告语的变迁,有时候未必一定能够充分反应企业的战略思路和运营方式的变化。不过,这毕竟意味着中国的企业有意告别草莽阶段,走向品牌精细化的新阶段。

9月8日

中国人口红利的现状

万科对行业的基本判断是:至少在2030年人口拐点到来之前,由于人口红利和中国经济发展,住宅行业仍有相当大的潜力。但即使一个长期看好的市场,也不意味着没有短期波动。2007年二季度之后,市场持续高速上涨,万科认为带有一定过热因素,这种趋势不可能长期持续,理性调整的过程是必然的。

——2008年2月,王石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说

背景分析

根据国际研究成果,当劳动力抚养比低于55%~60%的区间时,存在人口红利(也称“人口机会窗口”开启);反之,则“人口机会窗口”关闭。当抚养比低于45%时,人口红利进入“黄金期”。

当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抚养比下降,会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这时,消费率降低,储蓄率增高,投资高速增长,进而推动经济迅猛发展。

中国人口扶养比由20世纪60年代的8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0.1%。也就是说,从全社会范围看,每100个中国劳动力所抚养的人数仅为40.1人。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在持续增长,到2005年,占总人口比例已达到9.07%。按照联合国标准(7%),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期,2000~2020年之间,进入人口红利黄金期。

人口红利是人口发展史上难得的机遇;人口红利带来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以及其他好处有力地推进了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万科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今后的3年内加速发展,尽可能多地跑赢大市。2010年左右,应提前做好抵御风险的准备,例如强化企业现金流管理,降低企业负债率等。2010年以前,公司应当完成战略变革,提高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下持续成长的能力。

不过,有专家分析,如果按照人口红利推算,暴利时代可能要结束了。这几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建立在两个重要基础之上,一个是透支,另外一个就是对祖辈储蓄的利用。根据哈继铭的分析,中国的主要储蓄比例将在2015年达到顶峰,之后会大幅下降,因此,房价拐点会在2010~2015年之间出现。

行动指南

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所以企业的发展较为得心应手。如何恰当地把握好人口红利的机会,又要避免过分乐观盲目扩张。其中的节奏最为考验企业家。

9月9日

行业之间应重整合

供过于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曾参观过索尼公司在东京的专业级摄像机生产线。在装配线上,我不仅看到索尼的品牌,还见到JVC、松下、日立等索尼竞争对手的品牌。大的电子制造商利用品牌占领市场,生产领域却按规模经济生产的原则进行分工合作。我感叹品牌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资本主义精神。

反观中国的主流彩电企业,仍走着互相竞争而不合作的道路。很难设想争夺彩电市场第一、第二把交椅的长虹、康佳两家企业能互相委托加工,但为什么不擅长生产电视机的海尔、TCL进入彩电市场也不采用委托加工的形式呢?我们曾反思过计划经济的“小而全”、“大而全”,可惜,家电行业仍在走着大而全的发展模式。

——王石、缪川,《道路与梦想》,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

背景分析

适度的竞争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创造都有好处,但是恶性的竞争却往往导致对某个市场主体的伤害,甚至造成波及整个行业的灾难。

但是反观内地各个行业,不仅仅是家电业恶战得一地鸡毛,连带网络游戏、保暖内衣、网吧、纺织品乃至会计师行业,都存在各种恶性竞争。这样的后果,是内地多个行业缺乏积累,一旦遇到经济周期震荡和外资压力,这样的行业往往一触即溃,全军覆没。

鉴于彩电行业的经验,住宅产业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呢?无疑,简单的规模化是行不通的。要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竞争力的发展商应该在产权、资产、专业分工的综合层面上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具规模、有影响力的产业集团,才能彼此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竞争局面。

行动指南

行业之中的竞争难以避免,但是行业之中的合作同样有价值。整合同行业资源,这是所有企业家不应错过的一环。

9月10日

住宅行业应该考虑“经济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80年代,中国城市曾大量建造“火柴盒”行列式住宅,新兴的发展商认为它是过时、缺乏生活情趣的,因此予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注重绿化居住环境、关注建筑立面的美观、满足生活舒适方便的现代住宅。但换一个角度看,“火柴盒”行列式住宅却是用较少的资源解决城市普通居民住房的最佳选择,在动员国力资源开展工业化时期,有其经济上合理的一面。

而在90年代流行的住宅小区,无论住宅环境公园化,还是住宅空间的无限扩大化、住宅装修高级化、卫生间重复化都表现出经济的不合理。以卫生间重复化为例,从住宅区的公用厕所过渡到单套住宅配备卫生间,是城市居住文明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问题是:单体住宅配置两套、三套甚至四套卫生间是合理的吗?万科曾考察过日本的高尚住宅区,惊讶地发现,很少单体住宅配置两套以上的卫生间。日本的人均GDP多少?中国内地的人均GDP多少?为什么我们的住宅卫生间配套这样“奢侈”呢?

——王石、缪川,《道路与梦想》,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

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王石经常提到住宅行业的一个概念是“超前消费”。事实上,长期以来,房地产行业之中,有一种为了牟利,过分迎合乃至诱导超前消费的倾向。争相盖大房子,多洗手间以及安装其他炫耀性不实用的功能。

所以,王石感慨:我们现行的商品住宅存在着经济上的极大不合理性。在迎合“新富”消费群体时期,这种经济不合理性却能满足消费虚荣的需要,而面对普通消费者,无论从个人的消费能力,还是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来看,都是不可取的。面对普通消费者,应该反省住宅开发中的贵族化倾向,以舒适、实用、经济为前提,研究、开发满足普通居民的居住需求。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中国还需要保证18亿亩耕地,因此,可供开发的城市土地是有限的。因此,地产行业要有大局观念,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涸泽而渔。

行动指南

每个企业都是和社会共存的。在推广发展自己业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与社会的相容程度,不能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9月11日

湿地是一个生态链

万科开发住宅小区的理念也是非常强调水,但开发的却是湿地。而房地产开发商通常的做法,就是简单地挖一个坑,并往里面注水。但在万科看来,搞湿地却能打造一个生态链。万科的理由是,中国缺水,东部城市缺水,西部城市更缺水,而挖一个湖,水就不可避免地蒸发。湿地可以栽种很多水生植物,这样水的蒸发量仅仅是湖地蒸发量的1/4。万科看重的另一个就是生态链,因为水生植物有生态链,而且湿地补充的水更多的是降落在小区的雨水。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实际上仔细看万科跟其他企业相差特别大。比如我们非常明确地提出节能、环保住宅的要求。这其实就是万科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2005年2月,王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onWetlandsofInternationalImportanceEspeciallyasWaterfowlHabitat,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至2007年4月,有154个缔约方。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