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金庸在写晦明小禅师时,是不是从冯小宝身上得到了一些灵感,仔细一想,这两个人的相似之处还真不少。首先,都叫小宝(这个名字透着一股淫荡气息);其次,都是假和尚;再次,都搭上了金枝玉叶,韦小宝搭的是建宁公主,冯小宝则直接搭上了女皇陛下。
和韦小宝一样,冯小宝本也是出身于市井,在洛阳城市井之中靠卖野药为生,被千金公主看中之后,冯小宝摇身一变成了薛怀义,而且很快当上了洛阳名寺白马寺的住持。从此经常出入武则天的寝宫,成了女皇的第一个面首。
无独有偶,虽然是草根出身,两个小宝都颇有一点政治手腕,韦小宝是康熙的好帮手,冯小宝则是武则天的“贤内助”,帮助女皇建明堂、伐突厥(韦小宝也曾去过俄罗斯,两者的相似度真是太高了)。
但冯小宝显然不如韦小宝那样聪明,恃宠而骄的他自以为做了女皇的良药,就可从此高枕无忧,却不知,通常情况下,良药才会沦落成药渣,被无情地抛弃。当冯小宝干出火烧明堂之类的傻事后,武则天对他虽颇有几分情意,也忍不住痛下杀手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冯小宝,就此死在了女皇近侍的乱棒之下。
我相当怀疑,韦小宝是否就是一个改良版的冯小宝,当然,经过改良之后,韦小宝同学贱也贱得人贱人爱,因此财色双收功成归隐。两个小宝的不同结局告诉我们,做人啊,得意的时候不可太忘形啊。
金庸情尼录
李莫愁VS鱼玄机
古墓派的风水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衰,凡是与此派沾上点干系的人,都难免为情所伤。前有林朝英寂寞终老,后有李莫愁因爱成狂。
在各版的李莫愁中,我比较喜欢雪梨的那个版本,那时候雪梨还风韵犹存,娇美的容颜中暗藏着一股幽怨之气,我认为深得李莫愁之神。电视中的李莫愁是个美貌道姑,长袍飘飘,手持拂尘,而看书时,我常常难以把她和道姑的形象联系起来,出家人讲究清静无为,而李莫愁却一身兼具贪嗔痴三毒。
李莫愁最大的贡献,在于普及了元好问的那首《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当你深深爱着的人却爱上了别的人,你应该怎么做?程灵素选择了献出生命,李文秀选择了离开,李莫愁却因爱成恨,从温柔走向了暴烈,得不到的人就毅然毁灭之。
这种以极端手段索爱的方式,不禁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女道士之一:鱼玄机。传说中,鱼玄机在被处死之际,无限凄楚地吟出了一句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句诗也道出了江湖剩女李莫愁的心声。
这两个人的相似之处确实挺多的:其一,都是知名的美貌道姑,一个蜚声文坛,一个叱咤武林;其二,都是迫于无奈出的家,李莫愁是陆展元爱上了何沅君,鱼玄机则是因为不被夫君李亿的妻子所容;其三,结局都非常之惨烈,李莫愁葬身于火海,鱼玄机则被处斩。
当然,她们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分歧就在于,李莫愁至死都是处女,鱼玄机入了道观之后,却摇身一变成了唐朝豪放女,与温庭筠等人都有过绯闻。可惜的是,贞洁也好,放荡也罢,她们都只是迫于无奈,最初的本心,无非是“愿得一心人,白首永不离”。看神雕时,每当看到李莫愁揽起手臂,展示那颗守宫砂时,我就有点小心酸,她何尝想将红颜付与空枕呢,只是终究等不来有心人罢了。
也许是因为对爱情太过于渴望,这两位女道士都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为爱痴狂的极端。李莫愁仗着武功高强,杀死了心上人和情敌,鱼玄机也是因为担心婢女绿翘与之争宠,而将其鞭笞致死。
因才名和艳名蜚声唐朝文坛的鱼玄机死时,不过26岁。《神雕》中未提李莫愁的年龄,但据猜想,应该也不过30来岁。
这两个女子,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女强人,拥有无比彪悍的人生,但却并未因之而获得追求的爱情。人们常常为她们感到扼腕叹息,但我想,对于李莫愁和鱼玄机来说,她们需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理解,套用一句网上曾流行过的话,彪悍的人生无须解释。你说她们执著也好,顽固也罢,反正至死,她们不曾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过。
关于守宫砂,多说两句。刚看了一本书,原来守宫砂起源于汉代宫中,是为了防止后宫中的后妃出轨发明的。宫中养有一批术家,术家们喂养了很多蜥蜴,喂以丹砂,等蜥蜴全身变红后,再捣碎其身,点在后妃手腕上。
比较神奇的是,此法并不像武侠小说中那样用来鉴定处女,而是可用于一切女子身上。只要该女点了守宫砂后没有“不轨”行为,丹砂终身不褪色。皇帝就是用这个方法来判定他未幸过的女子是否忠贞。
郭襄VS薛涛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郭襄与薛涛。郭襄虽生于襄阳,却成于峨眉,老于峨眉,前文说过,如果说“襄阳属浩然”,我们也可以说“峨眉属郭襄”了。
造化钟灵秀,郭襄与薛涛,一个居于浣花溪畔,一个居于峨眉山中,的确似乎将此二地的灵气集于一身。这两个同样出类拔萃的女子,在迥然相反的外表下,还是能找出千丝万缕的相同之处。
说到郭襄,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总是风陵渡口那个娇俏天真的小襄儿形象,说到薛涛,人们总是会想起乐伎的代表,但事实上,她们最后的归宿却全都是女道士。郭襄之风神萧散,迥异于绿林儿女,而是有着一种魏晋人士的林下之风,黄蓉秀外而郭襄慧中,与其母相比,郭襄打小就显示出一种高出流俗的豁达。其实想想,钩心斗角斤斤计较正是人间常态,与生俱来的通达与智慧,看来是生来就有慧根的,无怪乎后来出了家。
薛涛同样也是一个极聪明的女子,识分寸,懂进退,同样作为唐朝宝贝,对于身边环绕的男人,她却不像鱼玄机那样放荡决绝,亦不像李季兰那样谑浪笑敖,而是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自重,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失态的事。
比较起来,薛涛出生低微,历经沧桑后拥有的是一种看透世事人情的智慧,郭襄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慧。
史称这位才女“工绝句,无雌声”,所做的诗清空大气,极少柔媚之气,我非常喜欢她那首“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薛涛的字亦无女子气,笔力峻激。诗如其人,字亦如其人,可以想见,薛涛之为人,应不似寻常女子那样柔婉媚人。这一点和郭襄何其相似,风陵渡的小郭襄一出场,便好似一片霁月光风,展示了一番英豪阔量。我很难想象,这样的女子,居然为了那么一丝半点若有若无的情感,纠结了大半世,金庸也未免太偏爱杨过了。
郭襄和薛涛的情感史也比较相似,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有绯闻,无爱情”。郭襄和杨过、张无忌,薛涛和元稹、韦皋,都是名动一时的绯闻男女,但似乎都不存在真实可信、两情相悦的感情。
这两个女子的爱情悲剧,也可以概括为:爱上了一个不爱她(或者不够爱她)的男人。幸好,她们为人都极有风度,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失态的事,这点真是让我大为敬爱。杨过和小龙女飘然远去了,郭襄就一个人浪迹江湖;元稹回了京师,薛涛就静静地把这段情缘了断,临老时两人还能以诗相和,能够和你爱不够爱你的男人做朋友,那需要多宽广的襟怀和多淡定的风度?总之我是做不到的。
比起鱼玄机和李莫愁的为爱痴狂来,我更加欣赏郭襄和薛涛的淡定从容。你侬我侬时千般柔情并不难,难的是,离开的时候,还能如此姿态优雅神情淡定。
当你爱着的男人注定不能和你相守,那么你愿意选择像李莫愁那样因爱成狂,还是愿意像郭襄和薛涛这样,把那段往事凝成最美的回忆,再也不去触及呢?
阿九VS玉真公主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公主出家人,除了独臂神尼外,唐朝还有一位玉真公主。当然,这位公主的爱情也好,人生也罢,都远远较阿九妹子来得丰富多彩。
金庸写小说有个毛病,有扬后抑先的倾向,在前一部小说中倾国倾城的人物,到下一部小说出场时,往往风采全失,黄蓉如此,阿九也是如此。你能够把那个娇滴滴、怯生生的阿九和那个独臂神尼九难联系在一起么?阿弥陀佛,一说到九难,我马上想到周星驰版《鹿鼎记》中那个欲火焚身的老尼姑来,真是亵渎了我佛,原谅我吧。
崇祯挥刀砍向阿九时,含泪道:“奈何生在帝家。”比起阿九这个倒霉的末代公主来,生活在大唐盛世的玉真公主可是要幸福得多了。但这两个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终其一生都没有嫁掉,而事实上,两位公主都十分恨嫁(恨嫁等于恨不得马上嫁掉)。不幸的根源就在于,她们爱上的男人都太过纠结了,和她们暧昧有之,一碰到婚姻嫁娶之类的节骨眼,就犹豫徘徊使人心伤。
阿九喜欢的是袁承志,此男一度被我视为金庸书中面目最为模糊、最无个性的男主角。袁承志爱阿九吗?根据新版的描写,那简直是大爱特爱,可惜此男纠结成性,最后只有抱着醋坛子温青青,偷偷想他的阿九妹子。
玉真公主的感情史远较阿九丰富,而且她的两大绯闻男友来头实在是不小,说实话,我知道有玉真公主这个人,也是从诗人们的艳史中看到的。此二人是谁?我担保你曾经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就是李白和王维。
王维和玉真公主的故事在《唐才子传》里看到过,据说王维年青时长得白皙英俊,还擅音律,某日随友人到公主府中,只是一曲《郁轮袍》,就使玉真大为心折,转而向玄宗大加推荐。
这段绯闻还只是若有若无,李白和玉真那档子事,却是被好事者深加开发。最令我震惊的是,居然有人考证出,李白写的那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其意不在乎敬亭山,而在乎玉真公主也。因为,玉真公主就住在敬亭山上。
传说中,玉真公主死后葬在敬亭山上,李白死后葬在敬亭山下,真可谓生不同衾,死亦同山。说到这里,我真是觉得考据党们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一点,若是玉真公主果然看上了李白,想嫁就嫁了,李白何必去娶什么宰相的孙女?直接当驸马不是更拉风?
据资深人士分析,玉真公主终身未嫁,是因为她看上的男人都不愿意娶她,据记载,唐玄宗曾经对张果(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张果老)说:“张果啊,我们家公主,从小就特别仰慕你。你终于显形了,我们真是有眼福啊。现在我郑重宣布:把公主嫁给你!”张果说:“我考虑一下。”然后他就消失了。依此推断,王维和李白可能也是考虑再三,最终没有痛下决心。
同样是女道士,玉真公主享尽了荣华富贵,还时不时闹点桃色小插曲,可怜的阿九妹子,却最终流落江湖,沦为一欲火焚身的老尼姑(此点据电影)。两位公主的幸与不幸,都是时代使然,写到这里,真让人对那个开放自由、大气淋漓的盛唐时代神往不已啊。
如果可以穿越的话,我愿意回到唐朝,然后把所见所闻录为一册,号为《唐才子艳情录》,铁定会使洛阳纸贵。
仪琳VS陈妙常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美娇娘,又不是男儿郎。”这一段《思凡》,唱的原是尼姑陈妙常的故事,但细想一下,这何尝不是仪琳的心声呢?
也许每个打小出家的妙龄女尼,都难免有情窦初开的时分吧,仪琳如是,陈妙常如是,《红楼梦》中的妙玉也是如此。
仪琳是最圣洁的女尼,可这样一个虔诚向佛的小尼姑,其本质却如曲洋所说的,这个小尼姑是个多情种子。仪琳她爹不戒和尚曾经流着泪说:“琳儿若见不到令狐冲,我看迟早得死。”当看到仪琳在无人处一声声深情呼唤着“令狐大哥”时,不单是令狐冲,连我等局外人也深感荡气回肠。
仪琳天生具有出家人的慈善为怀,我想,在她心目中,佛祖应该和令狐大哥一样都很重要吧。仓央嘉措曾经写过一首诗,移之用来描述仪琳摘西瓜那段的心境也差强可之:“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设想若仪琳不为佛门清规所羁,效仿圣姑任盈盈的倒追大法,是否也有微弱的胜算呢?两美相遇,总是勇者胜,盈盈和仪琳如此,赵敏和芷若亦是如此。
同样是动了凡心的小尼姑,陈妙常的结局却大好,因此还演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在古今偷情的出家人中,陈妙常可能是唯一未受指责的,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生来就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吧。
陈妙常和仪琳不同的地方是,他们遇上的男人太不一样。令狐冲这个人太具有道家消极无为的思想,甚至在爱情方面也是如此,相对来说比较被动。而陈妙常遇上的潘法成,却深谙主动出击、百折不挠之道,在被陈妙常拒绝之后,仍然色心不改。
据说潘法成得以成功,是因为看到了陈妙常夹在经卷中的一阙艳词,从此后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转盛。
比较起来,仪琳何其不幸,前有岳灵珊,后有任盈盈,正所谓腹背受敌。像仪琳这种温柔的姑娘,最适合持久战,但上天根本不给她这个机会,就让擅长攻坚战的盈盈抢了先机。
两位妙龄女尼的故事告诉我们,哪个少女不怀春,纵然削去了青丝,却斩不断万缕情丝。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始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大欲,与其堵之,不如疏之。若仪琳能和令狐冲相偕,又何尝不是一段武林佳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