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白鹿论丛
8674600000016

第16章 白鹿论坛(16)

魏晋之交,政治黑暗,文人自然十分小心,轻易不写文章。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有阮籍、嵇康等人。嵇康为了避祸,平日在大树下边打铁。他的散文最为出色。鲁迅先生深得嵇康文笔的真谛,也很喜爱嵇康的散文,用了很大的工夫校注《嵇康集》,并说:“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比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师心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敢于讲自己的话。晋代的散文,按照来裕恂先生的观点,是“晋汲老庄之余流,……左思之赋,陆机之文,亦竟事词藻,不能行于古作者之林”。陶渊明则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思想高远宏达,辞气洒脱,看似直白,而内秀曲折,是散文的又一艺术境界。鲁迅先生在其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和酒之关系》里说:“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更平和。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像《五柳先生传》这样的文章,比起建安正始的文章来,确实平和了。还有《归去来兮辞》,其序文写得平淡之至,语言简练,语气平和,是以前的文章很少见的。当然,《桃花源记》则更是优美的散文。陶渊明对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凡是有特色的文章,其价值是永远不能磨灭的。

南北朝时期,南朝散文多有佛学思想,北朝则多少还有经术色彩。南朝梁武帝的文章是值得阅读的,他的一些书札小品,耐人寻味,比如《答陶弘景论书书》“钟书乃有一卷,传以为真,意谓悉是摩学,多不足论。有两三行许,似摩微得钟体。逸少学钟的可知,近有二十许首。此外字细画短,多是钟法。今欲令人帖装,未便得时。来月有竟者,当遣送也。”——平实有趣,仪态尽出。梁武帝多才多艺,学识广博,厚积薄发,自然文字天然。北朝的大家不少,我最心仪的是庾信。庾信,南阳新野(河南)人。《周书》、《北史》有传。他的著作有《庾子山集》。他的散文成就主要在赋,特别是老年的赋,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他的赋,名篇有《小园》、《枯树》、《哀江南》,而为世传诵之文是《哀江南赋序》,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读来让人唏嘘不己。设置这样的艺术意境,引人入胜。吴均的山水散文也是很有成就的。吴均是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一带)人。在南朝梁任职,因为私自撰写《齐春秋》而被黜,后来朝廷又命他修《通史》,没有写就死了。是悲剧的一生。他的书信很好,可以说是优美的山水散文,他的《与朱元思书》,大家可能都读过的,“风烟俱净,天山一色”,令人神往。在这封书信中,他很讲究语言的艺术,比如最后的部分全是对偶旬:“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是骈体文,骈体文的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典故。还有,他的《与顾章书》也是很不错的,全文不长,但是清丽简洁,其引人入胜之处不光在于状形着色、拟声传响的自然清新,而且更在于寄寓其间的人生乐趣和淡泊情怀,“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还著有《续齐谐记》,其间也不乏好的篇章。一个人的作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精了就有了审美的价值,也就能流传后世。郦道元的《水经注》既是古代历史地理名著,也是很美的散文。既是讲水道的书,也是描述山水的好散文。比如《巫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样的文字,具有极高的散文审美水平。这时,还有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在叙事、抒情、写景方面,都有优美的文字。总之南北朝的散文,不论是赋体还是山水散文,都有绝美的文章,特别是陶渊明的散文,是闪烁着古典散文审美智慧的大家之作。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从文化上来说,唐代是一个诗歌极度发达的时代。单以清代彭定求等人编纂的《全唐诗》来说,就有48900余首,诗人2200多人。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批伟大的诗人。诗歌已经成了唐代社会科举考试、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人的个体文化素质的标志。散文在唐代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退出自己的舞台,它在积蓄着力量,沿着自己的发展轨道前进。到了中唐时期,就诞生了中国散文史上闪亮的明星,其代表人物就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韩愈的散文,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里说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意思是说韩愈继承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的散文精神。为韩愈编撰《昌黎先生集》的门人李汉在其序言里的首句就是:“文者贯道之器也。”说明韩愈的散文是很讲究思想性的。又说:“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也就是说,韩愈的散文在文体上,也起到了革命的作用。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大量墓碑和墓志铭,其中也有些“谀墓”之作,当时已受讥斥。韩愈散文里面的祭文,却是很抒情的文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但是韩愈的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仍然有相当遥远的距离,韩愈的散文无论在格局和气度上,都不能和先秦诸子散文相抗衡,论说理,他比不上孟子、荀子、韩非子,论文才,他比不上庄子。他的散文,主要是以儒家的思想为宗旨,来评判天下的事物。虽然文章里也有着波澜起伏,其情感有时候如同潮水一样汹涌,毕竟思想单一,缺乏先秦诸子散文那种原生态的创造性的精神。再说,韩愈的散文,既有对古典散文的审美智慧的继承,也有在其创作的实践过程中萌生的消极因素。清华大学杨民对此的论述是很有见地的,他在《万川一月——中国古代散文史》里说:“由韩愈主唱,由柳宗元、孙樵以及李翱等人和唱的这一场古文运动,立意神圣、虔诚,效果也很好,但也因此将散文朝‘代圣贤立言’的死胡同拉,一步步寂灭作者的灵性,路子愈走愈窄。”确实是这样,韩愈的散文,我就不喜欢他的谈“道”的篇章,每每读《韩昌黎文集》时,常常不去再读,倒是很愿意读他的摆脱了所谓“道”的束缚,随意写出来的散文,比如他的《与崔群书》、《与孟东野书》、《题李生壁》等这些书信类,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十分生动活泼,亲切感人。韩愈是语言大师,他的散文里的语言,词汇很丰富,他还创新出非常精工的语言,为人称道,“业精于勤”、“含英咀华”、“诘屈聱牙”等等,都已流传千古了。只不过,韩愈的散文在古典散文艺术美学意义上,我以为他比不上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