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白鹿论丛
8674600000044

第44章 学术研究(2)

蒙古文本:译者,敖特根、色旺吉格吉德等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2000年10月第1次印刷,印数2000册,定价:人民币28元。

其他改编情况:

连环画本:石良改编,李志武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上下册,定价75元。印数2000册。

秦腔剧改编:编剧,丁金龙,丁爱军。刊《当代戏剧》(西安)2000年增刊,《剧本》(北京)2001年第4期,《西安艺术》(西安市艺术研究所主办,内部发行刊物)2002年第二、三合期(该期为丁金龙剧作专集)。

话剧改编:编剧,丁金龙。刊《西安艺术》2002年第二、三合期。

丁金龙,西安市第一秦腔剧团团长,剧本创作员,一级编剧。丁爱军系其子,父子两人合作。据我的长安乡党、秦腔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马宏伟说,秦腔《白鹿原》只演了两场,他认为改编不很理想。因马宏伟是超级秦腔戏迷,他说只演了两场,我觉得不大可能,但不敢贸然怀疑,只是心存疑问。后来问到曾任《当代戏剧》主编的田涧菁,田先生说秦腔《白鹿原》上演不止两场,而是许多场。后找到丁金龙本人,证实秦腔剧《白鹿原》共演出78场,并获第十五届曹禺戏剧奖提名奖。据田涧菁说,丁金龙编剧的话剧《白鹿原》未演出。

话剧改编二:编剧,孟冰。演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演出时间:2006年5月31日至6月底。西安演出时间:2006年7月9日至12日。

现代交响舞剧:编剧,和谷。导演,夏广兴。作曲,杨青、张大龙。演出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手抄本:据《三秦都市报》报导,陈忠实小说《白鹿原》发表以后,陕西咸阳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对此爱不释手,但因年老眼花,看书吃力。老俩口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叫任安民,任安民先后用了五年多的时间,用毛笔手抄小楷《白鹿原》全书50万字,以供父母赏读。近日,该手抄本按原貌公开出版发行,并被陕西省书画研究院收藏。报导说:《白鹿原》面世后,80多岁的任老爹爱不释手,但由于年老眼花,用放大镜阅读感到很吃力,于是就要求自幼酷爱书法的儿子任安民用毛笔手抄《白鹿原》供他阅读。可惜的是老人只看到第23章的时候就病故了。此后,他的母亲也迷恋上这部小说,他又以极大的毅力为母亲继续抄写。遗憾的是,他的母亲看到第18章时也去世了。痛失双亲,任安民曾想停笔,陕西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杨顺得知此事后深爱感动,看见任安民的楷书后也大为欣赏,鼓励他坚持到底。任安民按《白鹿原》每章抄写一册,共抄写了34册,于2004年7月完成,奉献给社会。原作者陈忠实先生为手抄本热情题名。

这个消息我先在西安的几家报纸上看到,后来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如上《三秦都市报》的报导。这个报导有两个问题:一,这则消息说,《白鹿原》按原貌(即以抄本形式)公开出版发行,确有其事?我认为这不可能,记者可能没有弄清楚。二,报导中说,任安民的父亲已看到第23章,说明已抄写至此,怎么后来他的母亲要看,他又继续为他的母亲抄写,而母亲才看到第18章?按逻辑推理,这只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他的母亲不是看到第18章,而是第23章以后哪一章,比如是第28章,记者笔误或报社排版误排成第18章;一是他的母亲是看到第18章,但并不是所谓的“他又以极大的毅力为母亲继续抄写”,而是他母亲看的就是他已经抄写好的;一是他重新为他母亲抄写了另一个手抄本,比如说字更大一些,抄写到第18章,而这又似乎是不可能的,有必要另抄一遍吗?总之,这个报导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说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白鹿原》有一个手抄本,这个手抄本是以小楷字抄成的,一章一册,共34册。这个手抄本经陈忠实题名并被陕西书画研究院收藏。

初稿:2005年1月25日

修订:2006年12月28日

陕西文学大事纪

(1949—2006。初稿)

白鹿书院《陕西文学50年》编写组

执笔 邢小利 赵润民

1949年

2月 《荒地》月刊社编的《荒地文艺》月刊创刊。

3月29日 陕甘宁边区文协戏剧工作委员会成立。马健翎任主任委员。

5月20日 中共西北局作出《关于加强训练大批新区知识分子的决定》,并将陕西省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政学校、延安大学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马明方任校长,李敷仁任副校长。

同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安。

5月27日 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易俗社剧场召开西安市戏剧电影界座谈会,百余名与会者听取军管会几位领导阐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讲话精神。

5月 周扬主编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出版,收入马健翎的《十二把镰刀》《血泪仇》《穷人恨》等剧目。

6月2日 西北文艺工作团一、二团由延安进入西安。

6月12日 西安市各界群众举行大会,庆祝西安解放暨欢迎人民解放军。10万群众及秧歌队、高跷队、宣传队涌上街头庆贺。

6月 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在西安成立。院长朱丹。在校学生600余人。

7月15日 陕甘宁边区文协在西安召开戏剧座谈会。

7月2日—19日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7月2日开幕式,19日闭幕式。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祝词,周恩来作政治报告。郭沫若作题为《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报告。

平津代表第一团,团长;李伯钊,副团长:周巍峙,贺绿汀,光未然。

团委除团长、副团长外有:江丰,吴雪,欧阳山。

平津代表第二团,团长:曹靖华,副团长:冯至。

团委除团长、副团长外有:李广田,吴作人,盛家伦,闻家驷,凤子。

华北代表团,团长:萧三;副团长:田间,高沐鸿。

团委除团长、副团长外有:王亚平,阮章竞,胡苏。

西北代表团。

华东代表团,团长:阿英;副团长:陆万美,张凌青,冯毅之。

团委除团长、副团长外有:李淦,汪普庆,马少波,虞棘。

东北代表团,团长:刘芝明:副团长:塞克,吕骥。

团委除团长、副团长外有:朱丹,安波,李纶,周立波,吴印咸,张庚。

华中代表团,团长:黑丁。(代表人员较少,没有副团长、团委)

部队代表团,团长:张致祥;副团长:赖少其,宋之的。

团委除团长、副团长外有:丁里,丁毅,王地子,时乐蒙,陈播。

以上为解放区代表团。

南方代表第一团,团长:欧阳予倩:副团长:田汉,冯乃超。

团委除团长、副团长外有:洪深,马思聪,符罗飞,张骏祥,黄药眠,蔡楚生。

南方代表第二团,团长:冯雪峰;副团长:陈白尘,孔罗荪。

团委除团长、副团长外有:巴金,沈知白,吴组湘,倪贻德,陈望道,黄佐临,靳以,熊佛西。

以上为国民党统治区代表团。

西北代表团名单:

团长:柯仲平

副团长:周文 马健翎

团委:力群 朱丹 林山 周文

亚马 柯仲平 马健翎 张明坦

代表:力群 王一达 王依群 石鲁 史行 朱丹羊路由 西戎 束为 李少言 周文 林山林扬 吴坚 岳松 亚马 邵子南 柯仲平施林杉 柳青 马烽 马健翎 高敏夫 张一然张云 张明坦 张季纯 张棣赓 张惊秋 常苏民黄俊耀 斯曼尼 景炎 贾芝 杨醉乡 赵闻捷蔡国铭 邓泽 刘蒙天 刘莲池 墨遗萍 钟纪明韩起祥 苏一平 芦梦

其中:文学界15人,音乐界4人,戏剧界21人,美术界5人,共计45人。

7月23日 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

7月 西北军政委员会戏曲改进委员会派杨公愚到易俗社协助工作。增补西安市副市长张烽伯、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马健翎、西北文联副主席张季纯、西北文联秘书长苏一萍和杨公愚、刘尚达为易俗社社员。

9月 边区民众剧团二队调入西安,1950年更名为西北民众剧团,1952年编入新成立的西北戏曲研究院,改名实验剧团。

9月29日 《群众日报》编辑部邀集文学艺术界部分人士座谈戏剧工作。

10月19日 西安文学艺术工作者1000余人集会,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10月25日《人民文学》杂志创刊,毛泽东为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11月 《群众文艺》(周刊,后改为双周刊)创刊。

到1950年底,共出到47期。1950年内,共出38期(九期至四十七期),全年共约五十七万字。该刊1951年改为《文艺习作》。

《西北文艺》1951年2月号:

《西北文联西北文艺社(原群众文艺社)一九五0年工作总结》一文中,第三部分为:今后打算怎样办?回答是:一、“明确规定《西北文艺》是文学艺术的综合刊物。今后应加强文艺批评,更紧密地配合时事政策,多登创作,加强文艺工作经验的交流及西北各地文艺活动情况的报导。”这一段话明确了该刊的特点。主编胡采是批评家,所以强调“加强文艺批评”;“更紧密地配合时事政策”,更是体现了那个时代文艺的特点。“二、《群众文艺》在过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自从《西北文艺》出版后,再继续单独出版的必要性就不大了”,“更重要的是:在所有来稿中,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初学写作者。为了更有效的帮助这些人提高写作能力,并适当地容纳一些他们的稿件,我们决定把《群众文艺》性质改变一下,使文章更通俗一些,更短小一些,并明确对象:是面向工农兵及其干部、青年学生、店员中的爱好写作者。但它不是一般的群众文艺读物,而是较为偏重指导初学写作者,研究写作方法的一个群众性文艺读物。我们估计这样的东西,更能够适应于大多数人的要求。为了名符其实,这刊物将更名为《文艺习作》。”《西北文艺》这一期刊物的封底即登了一则《文艺习作》即将创刊的约稿广告,注明《文艺习作》为文艺综合性通俗读物,编辑部地址在西安市东木头市公字二号,此地为西北文联所在地,与《西北文艺》地址同。

1950年

1月19日 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马健翎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

1月30日 西北艺术学院在西安成立(前身为西北艺术学校,1948年创建于绥德边区的兴县,1949年5月迁至西安,改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今改现名)。院长柯仲平,副院长亚马、张季纯。

3月15日 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杨明轩任主任。

3月20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转发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第一次民主评定的可演与停演剧目。可演剧目有:《穷人恨》《血泪仇》《官逼民反》《保卫和平》《大家喜欢》《黄巢》《鱼腹山》《廉颇与蔺相如》等23个;停演剧目有:《马义救主》《杨氏婢》《黄河阵》《探阴山》《大劈棺》《杀子报仇》《可怜虫》等63个。

4月1日 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成立。

5月10日 陕甘宁边区文协召开创作座谈会。会议要求艺术家们多写、多反映新中国经济生活的作品。

5月 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戏曲改进处成立。特约碗碗腔艺人杜升初(又名“一杆旗”)口述剧目30多本。

5月21日 陕西文艺工作团成立。

8月6日 西安市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周元青、胡采、郑伯奇为执委。

9月20日 陕西省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代表160余人。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

9月21日 西北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马健翎主持大会,原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张季纯致开幕词,大会总主席柯仲平做报告。大会选举柯仲平、马健翎、张季纯、郑伯奇、胡采、赵望云、石鲁、王汶石、黄俊耀等75人组成西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柯仲平任主席。

9月26日 西北文学工作者协会、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西北戏剧工作者协会、西北音乐工作者协会、西北曲艺改进协会、西北电影工作者协会等在西安成立。

10月1日 中苏合拍的彩色文献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在西安上映。解放电影院特制《中国人民的胜利》放映纪念章赠送观众。

10月5日 《西北文艺》(月刊,文学艺术综合刊物)创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出版。编辑者:群众文艺社(地址:西安东木头市公字二号);出版者: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发行者: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基本定价:3.50元。

主编:胡采。

《西北文艺》是“西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机关刊物,是综合性质(文学的、戏剧的、音乐的、美术的、曲艺的,等等)。西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通过《西北文艺》,指导全西北地区的文学艺术运动。”(《(西北文艺)今后打算这样办》,载《西北文艺》1952年8月号)

1951年1月5日出版的第一卷第四期编辑者变为:西北文艺编委会。

1951年2月5日出版的第一卷第五期出版者变为:西北人民出版社(地址:西安西五路138号)。

创刊号头条为“代发刊词”,题为《迎接西北文艺运动的新时期》:“西北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就要开幕了。这个大会的召开,标帜着西北文艺运动新时期的开始。

《西北文艺》,就是为了迎接西北文代大会的召开,为了迎接西北文艺运动新时期的特点,为了推进和实现新时期的新任务而发刊的。”

这个发刊词末尾注明为:九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