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撞到南墙才明白的职场潜规则
8685800000024

第24章 转变消极态度(4)

终于,老板再一次找他谈话了:“胡飞,我已经将你这个月的工资全部打入了你的银行卡中,你以后可以不用再来上班了。”胡飞非常不解:“为什么?”“很简单,你自从到了公司之后,从来没有把公司的制度放在眼里。我请你来是为了使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而你呢?处处以制度为敌,你的行为已经惹得很多同事非常不满了,我们无法再接纳你。”

环顾自己的同事,再审视一下自身,胡飞这才明白过来,制度不是所有,但是不遵守制度的话,却会使自己一败涂地。

学会尊重办公室制度,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也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更不要管你的权力有多大。当你无视制度的时候,你就是在逼迫自己的同事与上司、老板无视你的学历与能力,同时也是在藐视你手中所控制的权力。因为一个不懂得尊重制度的人,是无法获得他人的尊重的。虽然通常的情况下,制度也许并没有起到它应尽的作用,但是一旦不断地触犯它,它便会必然地对你做出惩罚。

很多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力不足、对待工作不愿意尽力的人来说,他们常常会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并且常常以此来作为对自身现状的抱怨之词。这些人总是认为,一项工作,只要自己参与了,自己付出了,不管有没有效果,都应该算是一种成绩,否则自己的付出就是白费。但是现实生活却是非常残酷的:一味的苦劳永远都是无用的消耗,它对公司的发展毫无益处,更对自身的升职毫无好处。

苦劳是一种无用功

没有功劳的所谓苦劳不但耗费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还对公共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只承认效率与成果的时代,公司往往只认功劳而不认苦劳。职场也是如此,大家只承认功劳的存在。企业只有拿出了效益、员工只有拿出了成绩之后,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但是由于企业付出了劳动,顾客就必须要承认这种商品是有价值的,这便是苦劳者所持有的观点。但是事实上,承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说法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因为承认了苦劳就意味着对低效率的工作进行了承认,从而导致自身不再积极向上地进取,而是得过且过。这样一来,不但企业没有了效益,而且个人的苦劳也只是浪费资源。

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之后,张朋终于从一名极为普通的财务人员坐上了公司财务部总监的位置上。优厚的薪水与福利待遇使得张朋陷入了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惊喜中,但是不久之后,张朋就感觉到了工作所带来的压力。

财务部近期以高薪聘用了一名名牌财经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工资与待遇都非常优厚。张朋认为这是公司在为进一步更换新血液而做的准备。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之后,张朋发现,这位新员工年纪非常轻,而且性格较为内向。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张朋决定对她进行“全面遏制”的政策:在工作中,非但不以前辈的姿态来指点她,反而处处为她增设各种障碍,尽量不让她接触核心的业务,甚至连财务部的电脑也不让她碰,并美其名曰“专人专用”。

但这位新员工面对这样的责难却没有被吓倒,平日里,她只靠一支笔、一个计算器,就把经过自己手的账目做得无可挑剔。她忍辱负重,在工作中抱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她的成绩想抹杀都抹杀不了。

但是身为财务总监的张朋做的一些账目却总是出错,一次,他负责的一个重大项目的账目被当地税务局指出有偷税漏税之嫌,使公司面临了巨大的危机。公司领导毅然决定,由新员工走马上任财务总监,张朋日后负责内务。这一决定使得张朋告别了优厚的工作环境,处于了下岗的边缘。

俗话说得好: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分大小。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是那些可以解决问题、总是抱有勤奋工作态度的员工们,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是目前却总是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自以为是、懒惰的老员工。在这个凭借着实力来讲话的年代里,职场中更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去拿钱养一些无用的闲人。商业时代以效率为先,只有学会凭借业绩说话,自身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的话,那么不管自己如何辛苦与忙碌,一切的辛苦都是白费,一切的付出都是没有价值的。所以,苦劳永远是一种无用功,只有获得了成功,我们的付出才会得到回报。

功劳是有效的业绩

执行力永远是关注于结果、重视功劳的,只有那些重视功劳、结果、绩效的员工才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从而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推动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功劳胜于苦劳,以功劳而非苦劳作为评价的标准,是现代职场的必须,也是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

1993年IBM内部亏损惨重,企业马上就要分崩离析,这时,郭士纳出任了IBM的董事长兼CEO。上任之后,郭士纳的第一个扭亏为盈措施就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裁员,在这场裁员中,至少有超过了35000名的员工被辞退。

但是,在这次行动之前,IBM公司一直都奉行“不解雇政策”,而且公司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更是把这个政策当成了IBM最为重要的企业文化支柱,因为这个政策,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都感觉到了公司的安全与可靠。

这一次的大规模裁员使得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大家都对郭士纳公然废掉“不解雇政策”、执意进行大裁员的主张非常不解。在一次开会时,郭士纳向员工解释说:“在你们这些被裁员工当中,有很多人已经为公司效忠了许多年,但是到头来却反而被宣布为‘冗员’,而各大新闻媒体也登载了一些有关于业绩评分的报道,这些当然都会让你们伤心和愤怒。我知道这对大家很残忍,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大家的痛苦,但大家都必须明白,此举势在必行。”

在裁员的行动全部结束之后,郭士纳对那些被择优留下的员工们说:“我们公司总有人在不断地抱怨,认为自己为公司付出了青春与汗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自己的薪水却还是那么少,而且职位升迁也过于缓慢。只是,那些只懂得抱怨的人们啊,你们想要多拿薪水、想要得到升迁,请拿出你们的业绩给我看看好吗?你们为公司创造的业绩在哪里?现在,请你证明给我看,你是否可以继续留任、你是否会得到重用,其主动权完全在你,业绩是你惟一的证明方式!”

在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之后,经过了短短的六年时间,郭士纳就将IBM这个曾经的传奇式偶像企业挽救出水深火热的局势之外。如今的IBM又重新走上了业绩增长、帝国复兴的大道。

着名的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戴尔对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向给予最为优厚的奖励;同时,他们给予那些业绩平平者的则是严厉的“走人政策”。这种以业绩考核作为标准的现实,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为结果而不断地打拼着,同时也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使自己远离他人的伤害,人们大多对不关己事的东西抱着一种明哲保身的为人处事策略。职场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开始以缄默不语的办事方法应对纷繁的人事关系。一时间,“不知道”渐渐地在职场中流行开来,这种不确定的态度使得人们免去了很多的麻烦,也使得人们少了很多的尴尬,使人免了很多的思考。但是经常说“不知道”的职场人士的职场之路真的就变得轻松起来了吗?答案非常明显,那些总是以“不知道”来回答他人的人,最终将被残酷的职场所淘汰。

“不知道”让老板看扁你

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工作变得越来越难找,生意也变得越来越难做了。职场中人总是非常容易就发现,工作中的麻烦越来越多,哪怕自己拥有三头六臂,也总是难以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得非常完美。其中不乏些因为没有达到了上司的心意而被冷落、被看低、被炒鱿鱼的。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于是,为了让自己远离这样的惨状,一部分钟于旁门左道者便想出了一个对策:为了不出错,多说“不知道”来主搪塞同事与上司。

赵军非常聪明,他经常可以在他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就感觉到了危险来临。这种对于危险的直觉使他养成了在他人还蒙在鼓里的时候便已经溜之大吉的习惯,而且也使他远离了自己所无法应对的沉重工作负担。面对工作时,赵军的原则一向是:对于有危险的工作永远说“不知道”,以此来防止将领导惹怒。

一次,公司运作出现了困难,老板只好求助于部下:“谁有什么好点子,请多提建议,如果可行的话,我会采纳,不可行也不会怪罪大家的。”同事们都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而赵军则想着如何才能逃避开这种责任,以使自己远离危险。当老板的目光注视到他的时候,赵军便装作正在认真“思考”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不是随便可以讲的,点子要是好的话,可能会招来他人的嫉妒,但是一旦错了,就有可能被老板炒掉。赵军刚想到这儿,一个同事提出的建议真的触怒了老板,老板大怒:“你在这儿工作了这么多年了,怎么想法还是这么幼稚。从明天起,你就重新回到基层吧,好好锻炼锻炼。”赵军更加相信自己的猜想,所以当老板重新扫视大家的时候,赵军一边装作思考,一边将身子往下压。

“这个办法怎么样?”老板自己提出了一个建议。大家一一发言,轮到赵军时候,赵军便猜测老板的看法,能不说的绝对缄默。几个问题过后,其他几个同事都被老板狠狠批评了,惟有赵军安然无恙。突然,老板发话了:“赵军,大家都说了各自的看法,你好像一直都没有发言啊。”“哦,不是啊,老板,我是学中文的,对于这方面不怎么懂啊。”赵军小心翼翼地为自己辩解。“哦,没关系。在现在这样的特殊关头,什么意见都是欢迎的啊!”老板说道。老板说的都很好听,我可不能上当。赵军这样分析后,回答道:“我还没有想好呢,都还只是一点点看法。”

赵军这样应对。“没关系,说说看。”老板不依不饶。“我对经营真的没什么想法。刚刚想的点子跟大家的都差不多……说出来只能让您生气啊,我……”赵军尽量说地温和。可是,还没等赵军说完,老板哈哈大笑,转而突然停止,拍桌子道:“又是不知道,你不说就不会触怒我吗?我最忌讳公司有像你这样的窝囊废,什么都不知道!”

就这样,赵军成了被裁掉的第一人。

一个只懂得逃避、即使在公司处于危难关头,也不懂得积极开动脑筋献计献策的员工,不仅不可能得到老板的喜爱,而且一定会成为老板最痛恨的“寄生虫”。

“不知道”虽然可以让你逃过一时,但是却不能逃过一世。就像赵军这样,虽然凭着“不知道”,躲过了降职、挨批,但最终却首先触怒老板,被炒鱿鱼,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或许赵军的聪明才智并不比其他员工低,但是老板只相信他看到的、听到的,当你经常说“不知道”的时候,那么即便老板知道你“很知道”,也会以你“不知道”为由埋没你、辞掉你。因为没有能力的人,留在公司只能是环境的蛀虫。

“不知道”让同事鄙视你

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如此复杂,稍不小心便会被对手抓住把柄,使自己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所以,很多职场老油子便会在遇到了自己没有把握处理的事情时,以“不知道”来推卸责任、逃避难题。他们对于那些自己可以避免的事情能不过问就不过问,尽量让自己少负责、少出错,从而建立起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遇事逃避的态度不仅不会使同事们对自己产生好感,而且还会使他们从心底认为你是一个无能的人,从而对你产生小视之心,并进而对你转为敌对的态度。

高明家境不是太好,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在一家小公司里面非常本分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从来不会多事,并以此想要保住这份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

“高明,这次的广告设计出了点问题,你知道这份广告词是谁写的吗?”同事王德江着急地问道,高明拿过广告设计一看,原来那是上个星期办公室的刘师傅的小组负责的,但是如果这么坦白地告诉了对方,不是明摆着和刘师傅结仇吗?他犹豫了一下,假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说:“上次的设计我并没有参与,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你可以去问问别人。”

回答完王德江的提问,高明连忙低头装作进行自己的工作了。谁料,一会儿王德江又回来了:“高明,今天周末,值班的师傅中就您最了解办公室的情况了。他们都是些刚来的新人。您能帮我想想这次广告最可能是哪个小组做的吗?”同事更加着急了。“哦,让我想想。”高明一边敷衍,一边思考:看来这次不是简单的“不知道”能解决的了。我应该怎么……“哦,对了。我可以帮你分析一下啊。陈师傅最近好像主要在培训新人,应该不是吧;刘师傅好像这几天请假了吧,不过我这几天忙得只顾自己的事情了,也没有太在意,不知道来了没有;赵师傅、周师傅和刘师傅最近都在忙着做东西,不知道是谁负责了你说的这个广告。你要不给他们打个电话。”高明装作挖空心思才想出了这么多信息。“哦,谢谢。我这就去打电话。”同事走到安静的地方打电话。

看着同事离去的身影,高明终于松了一口气。谁料还没等他低下头,同事又转身回来了。“这个广告是今天必须交给客户的,如果再直接找那些负责的同事的话,可能就来不及了,不如这样好吗?您帮我修改一下,之后我会让他们把您的工作折合工作量的。”什么?本来就是个有问题的方案,如果问题再扩大了,不是连我也要被搭进去了吗?这可不行!他张口回绝道:“术业有专攻,我虽然也是搞设计的,但是这个广告不是我负责的,我也不知道客户的要求是什么,所以,您还是另找人吧!”

同事听了这样的回答之后,脸上立即变了模样:“您怎么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知道?真不知道您这么多年在公司里是怎么过来的!早就听说您的外号叫“不知道”了,没想到您还真是这么个人!”同事满脸鄙夷地离去了,剩下高明一脸诧异,他原以为自己的人缘还过得去,怎么最后落了这么个名声呢?

高明这样的人在职场并不少见,他们以为只要凡事都少往自己的身上揽,在遇到了事情之后都说“不知道”,就可以少得罪人,使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工作都做到最好的状态。殊不知,遇事只懂得说“不知道”搪塞他人的人在同事们的眼中只能是一个没有上进心、不懂得思考、没有责任心、毫无团队精神的愚蠢、冷漠的人。也许“不知道”的处事态度可以在使你在短时间内少得罪人,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人们便会知道你是怎样的人,从而对你保持着远离的态度,并进而孤立与疏远你,在心底鄙视你。到那时,也许你的“不知道”也许就会变成你取得成绩、得到晋升的阻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