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名铁木真,蒙古族,蒙古帝国奠基者、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统帅。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太祖。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生于蒙古乞颜部的一个世代首领之家,他的童年时代是在部落混战的动乱岁月中度过的。
铁木真九岁那年,父亲在部落仇杀中被毒死,从此家道中落,孤儿寡母过着困苦的生活。后来,仇人们抓到了他,给他戴上了沉重的木枷,一天夜里,他用木枷打倒了卫兵,成功逃跑了。
由小国走向世界舞台
成年之后的铁木真决心统一蒙古各部,改变长期混战的局面。在父亲的好友和自己结义兄弟的帮助下,他召集本族旧部,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他先后击败了蒙古诸多部落,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地位。1206年,铁木真被一致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蒙语意为“强大”)。这样,成吉思汗终于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全族公认的领袖,正式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蒙古政权。
为了巩固统一,成吉思汗建立起一整套军政合一的国家制度,创制了统一的蒙古文字。蒙古的经济文化也得到初步发展,开始由一个地区性小国走上了世界历史的大舞台。
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曾这样说过:“即使把所有其他有关战争的记述都从史书中抹掉……只要把成吉思汗的战例保留下来,我们的军队就仍然还拥有一座无价的矿山,从那里可以提炼出造就一支军队所必需的知识金块。”
成吉思汗能一扫所有的陈腐传统,以崭新的方式果断处理问题。很早他就提出了“总体战”这一现代战争的概念。成吉思汗的蒙古马不知疲倦,只要三天饮一次水就能活下去。它可以在任何条件下找到饲料,它能够用蹄子扒开冰雪寻找残留的干草,而成吉思汗则可以一天一夜不下鞍。
在装备方面,这位天生的军事家显示了既能周密布局又能妥善安排的天才。蒙古人的盔甲都是用经过硬化处理和上漆的生牛皮做成的。每个士兵配备两张弓,一张供马上用,另一张供马下使用。箭分长、中、短三种。那种分量重、镶有金属头、射程近的箭是专为射穿盔甲而设计的。每个战士带有一份应急的干奶酪,只要一点儿即可维持一天的战斗。每人都带有备用弓弦、线蜡和针以供修理装备使用。这些装备都装在一个皮袋子内,渡河时可以往袋子里充气。部队的编制分为十人、百人、千人和万人各种战斗单位。除战斗兵员外,还编有后备部队,包括:设计师和操纵石弩及其他攻城设备的特种人员、军需队、一个战马补充机构、军火管理人员以及一个收容队。后方国内的人民尽量节衣缩食,生产食品和装备支援前线。
成吉思汗的一些战斗,仅靠战前的宣传活动就已取胜了一半。在利用语言做武器方面,没有一个指挥官能够超过这位目不识丁的蒙古人。商队的商人秘密支持他,他通过客商在那些他图谋进攻的国家雇用奸细。他注意研究敌对国家的地理、民族与政治,笼络不满分子并使他们互相残杀。有一次,他的间谍报告说,苏丹的母亲非常妒忌儿子的权势。于是,由成吉思汗口授给她写了一封假信,诡称是对她的数封来信的回复,感谢她主动提出帮助。然后,他故意安排让信使被苏丹抓住。这样,当成吉思汗开始进军的时候,他的部队发现这个国家已经临近了内战边缘。
东方帝国的缔造者
成吉思汗一生戎马倥偬,征战4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骁勇帝王。他统一了蒙古各部,结束了草原上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对蒙古民族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元朝的统一使中国结束了长达5个世纪之久的割据对抗的战乱局面,为元以后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同时,成吉思汗得心应手地利用宣传在本国内树立起必胜的信念,他极力赞扬士兵的职业,使所有老百姓把辛勤操劳、养兵打仗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成吉思汗赖以征服世界的军事机器。他于1227年在一次战役中病死,去世之后,那架军事机器继续向前滚动。四十多年后,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征服了包括俄国、中亚、波斯,以及亚洲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
成吉思汗将草原上落后、分裂的蒙古族融为一体,统一中国,并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使元朝成为当时东方最强大的帝国,重开了“丝绸之路”,推进了东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留下深刻的影响。
名人逸闻——不设标记的寝陵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之一,保留了十分奇特的皇家葬俗。据称,他们将死去的皇帝埋在一个山谷之中,不堆坟丘,不设标记,只在墓上杀一头小骆驼,等来年春天长草后撤离。祭祀时,让被杀小骆驼的母亲带路,一旦母骆驼哀鸣不已时,就举行仪式。在元人文献中不记帝陵位置、陵号。
按照传说,成吉思汗死后,2500名工匠为他打造了陵墓。为了让陵墓的具体位置成为千古之谜,工匠被士兵杀死,这些士兵在返回都城后也被集体处死。他们的耳朵被割了下来,以证明他们全被杀死。因此,知道成吉思汗陵墓具体位置的人没有一个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