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1833—1896),瑞典籍化学家、工程师,是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他在自己的最后一份遗嘱中用其巨额遗产创建了诺贝尔奖。人造元素锘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
诺贝尔1833年10月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技师家庭,9岁随家迁居俄国圣彼得堡。他自幼学习勤奋,成绩名列前茅,16岁时已通晓五国文字,并掌握了很多科学技术知识。1850年,父亲送他去美国学习机械,但他的兴趣却在化学方面。两年以后,他又回到俄国,在父亲开办的工厂里工作,开发地雷、水雷和其他炸药。父亲的工厂倒闭后,他开始独立谋生。
他把自己炸得鲜血淋淋却大声欢呼
早在1846年西欧就出现了一种炸药——硝化甘油。它威力巨大,但性质极为神秘。诺贝尔最初见到硝化甘油,是在圣彼得堡的时候。当时有位名叫西宁的教授,曾在诺贝尔父子面前进行过实验。他把硝化甘油滴在铁砧上,然后用铁锤捶击,受到捶击的部分立即发生爆炸。这次实验给诺贝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便对硝化甘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他反复实验,寻找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
他首先想到利用黑色火药,使硝化甘油爆炸。最初,他把装满硝化甘油的玻璃管套进装满黑色火药的金属管,然后,以火绳点上火去燃放黑色火药,但效果不理想。1862年夏天,他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水下爆炸试验。他先把硝化甘油装入玻璃管内,闭封起来,再把这个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里,最后装上导火索。实验成功了,但火药量远大于硝化甘油,这个装置不具实用价值。他又想办法用蜡将装火药的玻璃管口封死与导火索接好,然后放入装有硝化甘油的容器内。这个装置又取得了成功。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雷管装置,它是诺贝尔富于勇气的创造力、艰辛的探索、冒着生命危险实验研究得到的成果。诺贝尔并不满足,他对雷管加以改进。他将玻璃管开一个小孔,插上塞子,塞子跳出,其起爆力便传导至全部的硝化甘油。这一革新为爆炸装置增加了不少威力,爆炸也更准确。这是火药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这个方法的发现,真正完成了所谓诺贝尔雷管,使硝化甘油炸药进入了实用阶段。但是硝化甘油的安全问题又随之而来。
1864年9月,实验室发生了空前的大爆炸,许多在场者当场被炸死,其中包括诺贝尔那天分极高的弟弟——埃米尔。这次事故对诺贝尔家庭来说是致命的,老诺贝尔因悲伤过度而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由于爆炸过于猛烈,周围的居民联合向政府提出要求,禁止诺贝尔在市内进行炸药实验。震惊的瑞典政府作出决定,禁止诺贝尔在陆地上进行实验。
诺贝尔在悲痛中并没有动摇研制炸药的决心。市内不能进行实验,他就到郊外去进行。诺贝尔租了一条船,在离斯德哥尔摩三百多公里的湖上,设立一个小实验室,继续研制炸药。直到次年,他才又找到地方继续实验。这时,诺贝尔研究的主要课题,仍然是寻求一种代替火药的引爆物。
1867年秋天,他找到了雷酸汞。这次成功却是用鲜血换来的。在进行最后实验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实验室被炸得飞上了天,他自己也鲜血淋淋。人们惊恐万分之际,却看见诺贝尔高兴地欢呼:“实验成功啦?选”一种新型的引爆雷管在诺贝尔遍体鳞伤时诞生了。但是,硝化甘油炸药遇到强烈震动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重大事故不断发生。
诺贝尔迎难而上。他试验了上千种物质用以使硝化甘油固定。从木屑到棉花,其中的艰辛,绝不亚于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硅藻土。诺贝尔把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按3∶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制成了一种新炸药,这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黄色安全炸药。
尽管黄色安全炸药为他带来了声望和财富,但诺贝尔并没有因此裹足不前。他把许多不同物质,包括枪用火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进行试验,希望能找到一种硅藻土的替代品,既能保证炸药的安全性,又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
科学无国界 诺贝尔奖无国籍
诺贝尔一生待人仁慈宽厚,慷慨好施,一向崇尚科学,认为科学能够征服自然、造福后代,能够唤起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他从小喜爱文学,并具有非凡的诗才和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歌具有雪莱的风格。他还是一个世界主义者,希望世界能永久和平。
正因为如此,诺贝尔于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920万美元财产作为奖励基金存入银行,将其每年的利息分为五份,其中三份分别奖励给那些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医学领域内作出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励给撰写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文学作品的人,一份奖励给能增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人(1968年起又增设经济学奖)。诺贝尔还指出,他所设置的这些奖是世界性的,不考虑候选人的国籍。
由于长期从事科学实验,诺贝尔积劳成疾,晚年患了冠状动脉硬化症。1896年12月10日,他因心脏病恶化而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
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被定为诺贝尔奖的颁发日。诺贝尔奖自设定以来,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最高文化奖,成了鼓励学术研究、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也对繁荣文学创作、促进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
名人逸闻——诺贝尔写的自传
诺贝尔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可是他却非常谦虚。1887年,他的二哥来信,向他要一份详细的自传材料,作为编写家史之用,诺贝尔不愿意写。后来,由于二哥的再三催促,他才被迫写了一份简短的“自传”。“自传”是这样写的:“诺贝尔这个可怜的半生物,应该在他哭着出生的时候,就让慈悲的医生把他闷死。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缺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