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8772000000067

第67章 被曲解的哲人——德国哲学家尼采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对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尼采1844年10月生于德国东部的勒肯村,父亲是一位牧师。他未满5岁时,父亲死于脑软化症,不久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了。目睹亲人的接连死亡,这位天性敏感的孩子心灵过早地蒙上了悲观的阴影。1850年,他固执的祖母带着全家人迁居瑙姆堡,尼采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叛逆是一开始就有的

1865年,21岁的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仅一个学期后他就毅然放弃了神学,这对一个出身于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不啻于一个反叛的信号。第二年,他随著名古典语言学教授李契尔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古典语言学。大学期间,他在一家旧书店偶然购得叔本华的《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阅读后深为感动,因此成为叔本华哲学的狂热信徒,觉得这本书就像是特地为他写的一样。

两年后,尼采开始服兵役,不幸在1868年10月骑马摔伤,不得不中止了服兵役。他在取得部队的延长病假后继续在莱比锡大学学习。

1869年,瑞士巴塞尔大学任命尼采为古典语言学特别教授,次年,尼采成为瑞士公民,并被提升为正式教授,担负繁重的教学工作。在巴塞尔早期的岁月里,尼采与音乐大师瓦格纳之间带有矛盾心理的友谊发展到顶峰,他利用一切机会去拜访瓦格纳及其妻子。瓦格纳赞赏尼采是位卓越的传教士,但是瓦格纳愈来愈过分地利用基督教教义的准则,再加上他的沙文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使尼采感到无法忍受。到了1878年,二人的友谊终于破裂。

1872年,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标志着他从古典学术的窠臼中获得解放。这是一部纯理论的作品,最初遭到无情的冷遇,接着又变成热烈争论的对象,因为有些人把它误认为是古典学术成就的传统著作。毫无疑问,“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想象丰富的洞察力,把一代人的学术成就远远抛在后面”。这是英国古典主义者康福特1912年所说的话。直到今天,在美学历史方面,它仍然是一部经典著作。

精神飘忽的哲人是个多产者

1876年10月,尼采提出请求并获准一年病假。次年他与妹妹伊丽莎白·尼采和加斯特住在一起。1878年,他的格言式作品《太有人性的人》问世。1879年6月,由于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他辞去了教授职务,在6年内每年享有退休金3000瑞士法郎。

1879年,尼采的视力降到了最低点,看不到三步之外的东西,他感到自己已经开始衰老了。靠着学校的退休金,每年夏天住在瑞士干爽的高山地区,冬天则在温暖宜人的意大利度过,间或回到瑙姆堡。他是一个孤独的漫游者,却也是一个创造力喷薄而出的诗人哲学家。他住过瑞士的寄宿公寓、漫无边际的和意大利,只与少数几个人保持接触。他与朋友保尔·李的友谊后来终于破裂,原因是两人同时爱上了萨乐美,以及妹妹伊丽莎白出于忌妒而进行的干预。尼采离开了莱比锡,避开了所有熟人,他渴望能在工作的激情中摆脱这件事的阴影。1882年,在尼斯他开始创作文学和哲学杰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正像他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此书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多大注意。

在1886年出版的《善恶的彼岸》以及1887年的《道德的世系》中,他试图用直率的散文形式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但也没有得到读者的青睐。1888年是尼采最光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的作品丰富多彩。他发表了《瓦格纳的境况》,撰写了他的哲学思想概要《偶像朦胧》、《反对基督》、《尼采对瓦格纳》,以及《你们看这个人》等著作。后者是他对自己的作品和价值的反思。

由于完全失去了精神控制,1889年1月的一天里,尼采摔倒在意大利都灵市的大街上。事情发生后,尼采立即发出古怪而意味深长的短简,把朋友请来意大利陪他回巴塞尔。尼采的最后11年完全陷入精神昏迷之中,他先在巴塞尔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后在瑙姆堡由他的母亲照料。1897年他母亲去世后,转到魏玛由他的妹妹照料,最终于1900年8月逝世。

如果我们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结局是悲惨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他的思想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可怕的孤寂始终包围着他;最后,病魔缓缓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过来,人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疾病的折磨,尼采的生平与著作都是无法想象的。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如托玛斯·曼、斯蒂芬·乔治、萨特等人,他的著作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名人逸闻——被歪曲的手稿充满魔力

尼采的确是个天才,其叛逆的性格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其哲学理论更是影响深远。在他去世时,时人曾有一个挽联:你的名字在后人心中是神圣的。尼采曾经写到,有些人是死后才出生的。这对尼采本人来说确实如此。

尼采逝世以后,其妹妹伊丽莎白在编辑整理他尚未发表的《强力意志》一书手稿时,从自己反犹太人的种族主义立场出发,作了大量篡改和曲解,试图把尼采装扮成一个反犹太主义者。此书出版后,即为德国的纳粹分子所利用。希特勒本人就常到魏玛去参观尼采博物馆,并特地让记者拍摄他出神地瞻仰尼采胸像的镜头,大肆宣扬他对尼采的崇拜;他还把《尼采全集》作为贺礼赠送给墨索里尼。一时间尼采俨然成了第三帝国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先驱”。战后,学术界终于澄清了因纳粹的滥用而造成的对尼采的误解,还他以历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