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地理博览2
8779200000022

第22章 经济地理(1)

矿物埋藏在哪里

岩石是指地球上部(地壳和上地幔)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地球的地壳由岩石组成,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其中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由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等。另外,岩石是具有稳定外形的固体,那些没有一定外形的液体如石油、气体如天然气以及松散的沙、泥等,都不是岩石。

最佳矿物标本一般产于热液矿脉,是热液在地壳裂隙中循环流动的产物,热液中含有形成各种矿物的元素。矿物也形成于岩浆岩,由岩浆(地下熔化的岩石)或熔岩(喷出地表熔化的岩石)冷却直接结晶而成。先成岩再结晶时,一系列矿物会在变质岩中形成。某些沉积岩,如石灰岩、蒸发岩和氧化铁,会因接近地表的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矿物结晶。在地壳中矿物的分布是很广泛的。如沙中的金,河、湖中的水和冰,盐湖中的盐,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和云母等,都是矿物。

在实验室条件下,虽然可以获得某些成分和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的物质,但因为它们是人工合成而不是自然地质作用的产物,故称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陨石、月岩来自其他天体,其中的矿物称为“陨石矿物”、“月岩矿物”,或称他们为“宇宙矿物”。这样就可以将它们与地球中形成的矿物区分开来。

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地区差别大,分布不均匀,形成既集中又分散的特点。我国各地地质发青差别较大,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区域性。

秦岭-昆仑山,阴山一天山两个地区以产铁矿、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铜、钼、铅、锌、金及其他贵金属为主。

南岭地区钨、锡、铜、铅、锌、汞、锑、黄铁矿等很丰富,并有大量多金属矿床和含多元素的综合性矿床。

四川、云南经向地带以铁矿、铜矿、铜镍矿、钒钛磁铁矿、石棉以及铬、钴、铂等为特色,并有铅、锌、金、云母等矿产。

云南西部-西藏弧形构造带有丰富的铬、铂、铜、锡、铅、锌、金、稀有金属、云母以及钨、汞,铁等。

大兴安岭-太行山-湖南、贵州山地地带主要产铜、铁、铅、锌、锑和汞。

长白山地和东南山地地带,主要分布有铜、铅、锌、钼、明矾、铁矿等矿产。

阴山-天山构造带以北的北部地区矿产以煤、石油、铁为主;阴山一天山与秦岭一昆仑构造带之间,主要矿藏有铁、锰、磷、煤、铝、石油、盐等;秦岭——昆仑构造带以南,主要矿产有铁、锰、磷、煤、石油、盐等。

从各种矿产资源来看,铁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三省。西北很少。汞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北方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的山西、内蒙古、新疆,而东南沿海很少。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部3个沉降带(山东、河北、辽宁、湖北等地区)和西部3个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什么是金属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并存于地壳内(地表或地下)的有用的矿物或物质集合体,其质和量适合于工业要求,并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被开采和利用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再生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它既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据统计,当今世界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取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依其组成成分可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指含有金属元素的可供工业提取金属有用成分或直接利用的岩石与矿物。包括:黑色金属9种,有色金属13种,贵金属8种,放射性金属3种,稀有稀土和稀有金属33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重要的金属。

黑色金属铁是世界上发现较早、利用最广的金属,是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

有色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并易于铸造,用于电气、建筑、运输、机械制造、军事等工业。

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属广泛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磁性材料、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光源、医药、轻纺、建材以及农业等部门。金矿山在超导技术方面的应用前景正日益扩大。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贵金属。大量用作硬通货、储备、装饰及珠宝首饰,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用途,近年来在空间、电子等尖端技术领域用量日增。

根据金属的不同颜色,人们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铁、锰、铬和一切以铁为主的金属都叫黑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所有金属都称为有色金属,如铜、铅、锌、铝、钨、锑等。有色金属矿物种类繁多,用途很广,是发展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

我国的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主要有铜、铅、锌、铝、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金、银等。其中,以一种或数种为主的共生、伴生矿较多。

我国矿产分布较广,但又相对比较集中。地质勘探表明,有色金属矿产主要集中分布在过去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的南岭、天山、祁连山、秦岭、横断山、长白山等山地地区,其中在横断山区的川、滇、青、藏四省区交界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发现了一条南北长900多千米,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成矿带,其中有铁、铜、铅、锌、锡、镁、汞、锑、钨、钼等多种金属矿产。

我国钨的储量为世界总储量的3/4,江西省的大余和湖南省的柿竹园的钨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钨矿。湖南省的冷水江是世界上最大的锑矿。云南省的个旧有“锡都”之称,是我国锡矿的重要产地。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是甘肃省的白银、湖北省的大冶、云南省的东川、江西省的德兴和安徽省的铜陵。主要的铅锌矿产地是湖南的水口山、云南的兰坪,青海的锡铁山。主要的铝土矿基地有山西中部、河南巩县、山东淄博、广西苹果等。

我国的稀土资源

我国的稀土蕴藏量和产量在世界上都排第一位,是举世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稀土工业和应用稀土是在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潮流而迅猛崛起的一项新兴产业。稀土和应用稀土的产品已经广泛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人们对稀土还是很陌生的。

什么是稀土?稀土是一组金属的简称,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称为镧系元素的镧、铈、镨、钕、钜、钐、铕、钆、铽、镝、钬、饵、铥、镱、镥,以及性质与其相近的钪和钇。稀土是从18世纪末被发现时而得名,当时认为它们很稀贵,其氧化物又有难溶于水的土性,故当时称它们为“稀土”。现在看来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稀少,它们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比铜、铅、锌、银等常见的金属还要高,性质也不像土,而是一组性质十分活泼的金属。但是“稀土”这个奇特名称却被沿用至今。

从1794年发现第一个稀土元素钇到1945年发现自然界中的稀土元素钜,共经历了151年,才把17种稀土元素全部在自然界中找齐。近年由于工业提纯和冶炼技术的发展,除元素钜以外,都能获得高纯度的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稀土的应用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从19世纪末应用稀土制造汽灯纱罩、打火石和弧光灯碳棒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现在把稀土广泛地应用于彩电荧光屏、三基色节能灯、绿色高能充电电池、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电脑驱动器、核磁共振成像仪、固体激光器和磁悬浮列车等高科技领域。

我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最大的稀土产地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和四川的凉山州,山东的微山地区,也蕴藏着丰富优质的氟碳铈镧型轻稀土矿,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蕴藏着我国所特有的又极丰富的离子型稀土矿,它以中重稀土为主。

基于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稀土资源和稀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稀土的开发和应用都十分重视。邓小平同志强调指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的稀土优势发挥出来。”江泽民总书记于1999年在内蒙视察时也作了“搞好稀土开发应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我国的稀土产业将随着稀土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深入,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带来巨大的贡献。

什么是非金属矿产资源

非金属矿产指工业上不作为提取金属元素来利用的有用矿产资源,除少数非金属矿产是用来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如磷、硫等外,大多数非金属矿产是利用其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包括岩石)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等,如云母的绝缘性,石棉的耐火、耐酸、绝缘、绝热和纤维特性。

非金属矿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开发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水平的重要综合标志之一。40年来,世界非金属矿产品的产值每10年增长50%~60%,大大超过了金属矿产的增长速度,有的学者甚至预言,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二个“石器”时代。

非金属矿产主要用作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原料。例如:滑石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润滑性、抗酸碱性、绝缘性以及对油类有强烈的吸附性等优良性能,粘土类被广泛用于造纸、化工、医药、军工、陶瓷、油漆、橡胶等工业部门。

石棉具有耐高温、耐磨、耐碱以及绝缘性、吸附性、抗拉强度好等性能,主要工业用途是用作石棉水泥制品、制动及传动制品、密封制品、隔热保温制品及绝缘材料。

石墨具有涂敷性、润滑性、耐高温、耐腐蚀、可塑性、导电性及化学稳定等性能。最主要的消费领域是铸造涂料及冶金坩锅。

非金属矿产的开采以露天开采为主,在地理地质条件受限制时,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也会采用地下开采的方式。如果矿体在地表或非常接近地表处,只要除去覆盖其上的土壤及植被,就可挖掘出矿石,这就是露天开采。如果矿床深度超过300米,就属深部矿区,不宜露天开采。无论露天开采或是非露天开采,采矿往往会对土壤植被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在开采之前应进行成本、环境评价,以免破坏自然生态得不偿失。

地球上的矿产为什么分布不均

地球上埋藏在地层下面的矿藏是十分丰富多彩的,然而矿物的分布并不均匀,有许多品种的矿物在某一地区蕴藏特别多,而在其他地区却难觅踪影。矿藏的这种厚此薄彼情况决非个别现象。我国四川省攀西地区是一个蕴藏着多种稀有金属矿物的聚宝盆,在这个仅占地球表面积0.002%的地域内,钛矿的蕴藏量比全世界其他地区全部钛矿蕴藏量的总和还要多;除钛外,这里钒的储藏量也接近世界已知钒矿藏量的一半。又如我国内蒙古白云鄂博的地方不大的面积内,蕴藏的稀土金属储量,几乎是世界其他地方稀土矿藏总量的4倍。再如,我国南方南岭地区的钨矿、湖南的锑矿和西藏的锂矿等,它们的蕴藏量在世界上也都属于数一数二的。

像这种某一地区矿藏特别多的情况,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如加拿大肖德贝里地区的镍矿,其储量占全世界已知蕴藏量的一半;被称为“金弧”的南非德兰斯瓦尔弧形地带,拥有占世界金矿藏量约60%的矿床。非洲赞比亚的“铜矿带”;东南亚马来半岛的“锡矿带”;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铅锌矿;南美洲牙买加的铝土矿等等,都是著名的聚宝盆。

地质学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种金属矿藏丰富的地区,当地的普通岩石中也富含这种金属元素,例如,世界上花岗岩平均含钨量为1克/吨,而在我国盛产钨矿的南岭地区,几乎所有花岗岩类岩石的含钨量都超过1.5克/吨,有的高达8克/吨;在攀西地区,同样也发现那里的岩石有含量较高的钒和钛。地质学家还发现,即使是在这些地区,地下深处的地幔层中,也有同类元素相对富集的现象。

地球矿藏的不均匀分布,现在大多数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都认为这与太阳系的起源有关。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的9大行星都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星子”互相吸引兼并而成的,而这些“星子”又是由宇宙空间的尘埃和气体分子凝聚组成。在“星子”互相吸引过程中,某些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凝集在一起,最后“兼并”成地球时,它们就成为地球球体的某一部分。由于这些凝集物兼并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球体内,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演变,这些凝集物的分布也发生过迁移,但并没有完全改变原来的位置,它们的分布基本上还保持着“混沌初开”时的特征。这就造成了现在地球上各个地区矿物蕴藏量不均匀,有些矿物在某一地区特别富集的原因。

为什么我国南方比北方金属矿多

我国地下埋藏的矿产资源丰富多彩,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在我国几乎都已找到。然而,这众多矿物的分布却很不均衡,如我国的有色金属矿在南方的居多,北方较少,北方的一些重工业企业也需从南方运来大量的有色金属作为原料。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不均衡的分布格局呢?

金属矿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分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矿等多种。从成因上来说金属矿的形成一般都与地下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上涌过程中由于压力不断降低,温度不断下降,岩浆中的各种矿物因熔点、比重等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分别在不同的地层深度结晶、富集而形成矿床。当然由于地壳抬升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的影响,也可使部分内生矿被搬运转移到附近地区形成外生矿床。

我国最大的东西向构造带有三条。多次的造山运动导致多期的岩浆活动,产生多次的成矿过程。因此,我国金属矿的分布范围是很大的。但是东西向的阴山一天山构造带和秦岭一昆仑构造带与南岭构造带相比,造山运动的猛烈和频繁程度就较为逊色了。南岭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造山运动,以后历经华力西、印支、燕山与喜马拉雅等多次造山运动影响,尤以华力西和燕山运动最为猛烈。从构造上看,南岭纬向构造体系与我国东部的东北一西南向的华夏构造体系、南北向的经向构造体系、滇西一西藏弧形构造体系互相穿插,因此岩浆活动格外强烈,尤其是中、酸性岩浆活动特多。

所以从成矿期、构造、岩性三方面综合分析,中生代燕山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期;构造越复杂,岩浆活动越强烈;中、酸性岩浆中有色金属和稀有分散元素含量很高。以上这三条,南岭构造带全部具备,因此,我国南方多有色金属矿是理所当然的了。我国南方按岩浆活动强烈程度大致以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为中心呈向东向西对称分布态势。从中心的低温热液成矿带向两侧的高温热液成矿带过渡,即从中心的汞、锑带分别向两侧的铜、铅锌带和钨钼带过渡。看看中国的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就可证实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