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地理博览2
8779200000023

第23章 经济地理(2)

为什么北方比南方多能源矿

能源矿是一种沉积矿,大多数分布于地壳活动不太强烈的地区或一个构造体系中相对稳定的部位。我国长期存在北煤南运的状况,石油、煤等能源矿则大多数分布于北方。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的山西、内蒙古、新疆,而东南沿海很少。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东部3个沉降带(山东、河北、辽宁、湖北等地区)和西部3个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我国北方阴山一天山构造带以北的北部区,中生代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相对凹陷地带,容易形成中、新生代的煤和石油。阴山一天山与秦岭一昆仑山构造带间的片陷地区成陆历史最早,地壳活动比较和缓,自前震旦纪到中、新生代都有沉积矿藏生成,所以我国北方多各种沉积矿,特别是煤和石油。

但是能否说南方就没有成煤成油的可能呢?不是的。这是因为南方的物质构造复杂,受燕山运动影响大,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强烈,常出现地层倒转逆掩现象,煤层往往被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和火成岩覆盖,因此勘探和开采格外困难。以石油而言,根据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陆相沉积成油理论,我国东部华夏向三个沉降带都有成油的条件,因此就不存在南方少油的问题,只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北方容易开采,因此开发较早罢了。

我国哪些矿产储量居世界之首

目前,我国是锑、锡、钛、稀土矿储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锑矿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产锑最多的国家。我国的锑矿,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其中以湖南省新化县锡矿山的锑矿储量最大,因此被誉为“世界锑都”。

早在明朝的时候,新化当地居民就发现山下有矿,当时以为它是锡矿,因此叫它“锡矿山”,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那里主要是辉锑矿,有锡一般的金属光泽,它的化学成分是三硫化二锑,含锑20%以上。在工业上,人们用碳还原辉锑矿,制得金属锑。

锑是银灰色的金属,很脆,易熔,有热缩冷胀的特性,大多用来与铅熔在一起,制成合金使用。与其他金属制成合金后,可制造轴承。锑的化合物有许多用途。在火柴工业上,用三硫化锑或五硫化锑做火柴的摩擦剂。在橡胶工业上,用五硫化二锑做着色剂。在医药上,锑用来制造许多药物,如治肺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等一些特效药,都是锑的有机化合物。锑的一些氧化物和硫化物,还被大量用作颜料。硫化锑还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除了锑,我国锡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锡占有量也位居世界前列。锡在人们日常生活,在核工业、电子工业、半导体器件、超导材料以及其他工业部门中,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有色金属材料,有着广泛应用,被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在我国,锡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云南“锡都”个旧和广西大厂,是我国两个最著名的锡矿基地。建国后,我国锡业发展迅速,目前年产锡已达到解放初期的6倍多。

我国已探明的钛储量也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量超1000吨,也居世界前列。钛矿石以金红石为主,比重4.54,低于铁,是高熔点轻金属(熔点为1675℃)。钛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用熔融的镁在惰性气体中使四氯化铁还原而得。钛质硬而轻,是一种银白色金属。钛及其合金具有比重小、强度高、耐高温、耐超低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它已广泛用于太空业、原子能电站、钛潜艇、深海石油钻探、资源开发和海水温差发电及电镀、轻工等领域。它将成为仅次于铁铝的“第三金属”。钛资源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北及东南沿海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稀土矿,是我国乃至世界所罕见的巨型稀土矿。

稀土矿的储量在我国最多,居世界首位。白云鄂博稀土矿占全国稀土储量的98%,相当于国外稀土总储量的4倍。

煤是石头变来的吗

人类开发利用煤炭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用煤做燃料。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使能源结构发生第一次革命性变化,从生物质能转向了矿物能源,既由木炭转向了煤炭。至今煤炭仍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199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27.3%,仅次于石油,居第二位。化工原料中的3/5、民用商品能源中的4/5都来自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

有人说煤的样子像石头,甚至一般把质量不好的煤称为“石煤”,所以说煤是石头变来的。但是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在有些煤块上还可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等等形状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有时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在我国有名的抚顺煤矿,煤层里含有大量琥珀,有的里面还包有完整的昆虫化石,这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其实,琥珀就是原来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变成的。这一切都表明煤主要是从植物变来的。

古代植物又怎样变成煤的呢?

原来,在地质历史期间,某些时期的环境对煤的形成非常有利。在这些时期中,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地面到处繁殖着茂密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高等或低等植物、水草以及浮游生物等等。由于后来的地壳变动,这些植物就一批一批地被埋在地面的低凹地区、沼泽或海洋的边缘地带。这些被泥沙掩埋的植物,长期地受着压力、地心热力细菌的作用,原来所含的氧气、氮气以及其他挥发物质等都慢慢地跑掉了,所剩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炭”(这种作用一般称为“碳化作用”)。这样就最先形成泥炭,随后泥炭被埋藏得愈来愈深,受到压力和温度的作用,碳质的比例继续增高,就逐渐变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简单地说来,煤就是经过这样的碳化作用以及凝胶作用变来的。

由于各地地壳运动特点不同,有的地区地壳下降速度和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大体相当,保持均衡,就可能形成较厚的煤层;有的地方地壳沉降速度变化很大;则可能形成许多薄的煤层。可见;煤的成因还和一个煤矿的煤层厚薄、煤层多少有关系呢!

煤形成以后,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中,还继续不断地经受着各种变动和变化。如地壳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被掩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去了,因此至今还沉睡在地下未被人们发现;而另一些煤层埋藏得比较浅,而且经过后来的风化、侵蚀作用而露出地表,我们根据这些露出在地表的“煤苗子”,就比较容易找到煤矿。

煤既是动力燃料,又是化工和制焦炼铁的原料,素有“工业粮食”之称。众所周知,工业界和民间常用煤做燃料以获取热量或提供动力,世界历史上,揭开工业文明篇章的瓦特蒸汽机就是由煤驱动的。此外,还可把燃煤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而长途输运,火力发电占我国电力结构的比重很大,也是世界电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国的煤炭主要分布于北方和西南。北方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河南、河北、山东、苏北、两淮、东北、宁夏。其中华北各区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山西省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3,号称我国的“煤海”。江南八省区的煤炭储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很少一部分。

我国除上海市外,全国其他各省区都有煤炭分布,因而各地均有煤矿。目前我国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煤矿主要是: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辽宁的抚顺、阜新,河北的开滦、峰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南的平顶山,安徽的淮北、淮南,江苏的徐州等12个煤炭基地,它们全都分布在北方。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石油素有“工业的血液”之称,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又是近代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石油泛指各种天然形成的可燃性液态碳氢化合物,常含有氧、氮、石蜡及硫等成分。

在浅海、泻湖以及湖泊中有大量微小水生物,它们对石油的产生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当它们死亡后就沉积在湖底,形成一层富含有机质的淤泥。水体含氧量很少,使死亡的有机体不致被氧化分解。随着埋藏成岩作用的进行,压力和热使有机体首先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干酪根,然后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分解转化为石油或天然气。经构造或水动力作用,油或气向高孔隙度的砂岩层聚集,形成油砂岩或焦油砂岩,少数岩石如页岩内的石油不易排出,就形成含油的页岩即油页岩。

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动力能源,又是近代有机化工的重要合成原材气。提炼油品过程中回收矿物蜡和硫,炼油剩余物如石油焦可以做电极,沥青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汽车、轮船和飞机的问世,使石油作为内燃机燃料,有了新的和广泛的用途。除汽油以外,石油是煤油、粗柴油、润滑油、残渣燃料油、沥青和石蜡的来源。

石油不仅有广泛的工业用途,而且石化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被大量地使用着,装点着人们的家庭。造型各异不同种类的家用电器、箱包器皿、生活用具乃至储存着丰富信息的软盘几乎没有一样离得开石化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上就有高奴(今延安附近)“有洧水(延河的支流),肥可难(古“燃”字)”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在世界上首先使用“石油”这个名词,并做出“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科学判断。

我国的油田分布很广,从新疆到台湾,从松辽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石油分布。其中尤以华北、东北的含油地层广泛,储量最为丰富。

我国主要石油基地既有陆地上的,也有分布于海域中的。我国陆上主要石油基地有: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目前我国最大油田。原油经大庆一秦皇岛一北京输油管和大庆一大连输油管输往东北及关内各大炼油厂,部分经大连出口。

胜利油田。位于山东境内黄河出海口,为我国第二大油田。原油经通往青岛市输油管外运出口,经鲁宁输油管送往南京油港转运到沿长江的省市。

任丘油田。位于河北中部任丘、霸县一带。

辽河油田。在辽宁沈阳、营口和锦州之间。

大港油田。天津市南部直到河北省和黄骅县的渤海岸边。

克拉玛依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有输油管经独山子通往乌鲁木齐。

玉门油田。在甘肃酒泉盆地。

冷湖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

南阳油田。位于河南西南南阳盆地中。

我国海上石油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的大陆架上。

我国的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经过地质普查,发现有300多个可供勘探石油的沉积盆地,沉积岩面积达45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4%。其中面积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沉积盆地有10个,总面积超过254万平方千米。

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小盆地油气资源也很丰富,有些已经发现了油田或工业油流。如酒泉盆地、苏北盆地和百色盆地等。

除了陆上石油外,我国还拥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其大陆架的面积约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1/20。根据近几年的勘查结果,先后在渤海、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浅滩、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等海域发现了7个油气盆地。从发展远景来看,我国近海石油的储量不亚于陆上石油的储量。

国土资源部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石油资源储量仍处于增长期,尽管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研究人员指出,中国石油储量替代率尚维持在合理水平。储量替代率是反映储量接替能力的指标,是指国内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与当年开采消耗储量的比值。替代率为1,表明勘探所导致的储量增加与开采所导致的储量消耗持平。储量替代率大于1,表明储量的增加大于消耗,小于1则表示勘探新增的储量不能完全弥补储量的消耗。

此外,自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中国的石油储采比一直维持在14至16的范围内。储采比是指国内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采储量之比,即目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可供消费的时间。

目前中国石油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开采和消费的高强度。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但消费量却占世界总量的8.2%。

中国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尚有约三分之二的潜力待探明。在这三分之二的待探明潜力中,三分之一可以在当前技术和成本条件下探明;三分之一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探明,但发现成本将大幅增加;其余三分之一将依赖未来技术的创新。

地层下为什么会有天然气

在四川省自贡市附近的地底下,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早在2000多年以前,人们就用竹管把这种气体引导出来,用来熬盐。在上海附近,地底下也有一种烧得着的气体,有些还可用它来烧水做饭。在我国许多江、河、湖、海附近的地底下,都可以找到可以燃烧的气体,这些气体叫天然气。

那么,为什么地底下会有天然气,而这种“气”又能够烧得着呢?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能够燃烧的物质。有许多天然气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地球历史上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中形成的。当初在那里繁殖有大量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就沉入水底,泥沙不断地在这些动植物遗体上堆积起来,重重地把它们压在下面。

在动植物遗体的中间,生长着一种细菌,它的名字叫“厌气性细菌”。千千万万年以来,“厌气性细菌”做着一种“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工作,它把动植物遗体转变成“天然气”。后来,地壳发生了变动,因为陆地上升,古代海里的水退去,气体就向那些有利于贮藏的地方集中。这样,就形成了天然气的储气层。它们的形成过程,有的和石油相同,所以又常被称为石油气。有时在地下单独形成气田,有时又和石油储藏在一起。

除了这种天然气以外,地层里还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叫沼气。沼气的产生,大多是由比较近代的动植物遗体在湖沼底被“厌气性细菌”分解而成的。沼气的埋藏较浅,含甲烷比天然气少,所以它的火力不及天然气大。

我国的水资源储量丰富吗

水资源一般是指由降水形成的能循环再牛的并有可能被利用的地表及地下径流。水是氢和氧的简单化合物。在我们的星球上,水以液态、固态和汽态三种物理状态存在,分布于大气圈、水圈、地壳和生物机体内,进行物质循环。生命起源于水中,同样,生物的生理过程也离不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