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艺术百科-影视文化(科普新课堂)
8821600000013

第13章 “孤岛”时期的上海电影

1937年,经过“八·一三”战争后,中国守军于11月12日撤离上海,当时,英、美、法三国还未对日宣战,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暂时免遭日寇占领,这一小块处于日军包围的租界区,称之为“孤岛”。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孤岛”

才被吞没,历时四年一个月。

“孤岛”时期,是上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租界当局,一面对日军姑息、迁就,一面对中国人民抗日活动进行压制、破坏。这种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当时电影制作的复杂性。“八·一三”后,进步电影工作者除大部分转移内地和香港外,还有一部分留在上海,他们居住租界内,坚持开展抗战电影运动,尽可能地给观众以爱国主义的启示。当时几家主要电影公司(“明星”、“联华”、“艺华”)由于被战火破坏或影响,已停止制片,而投机家张善琨创办的新华公司却活跃起来,1938年上半年,他第一家恢复拍片活动,相继又有“艺华”、“国华”以及“华成”、“华新”、“金星”等十几家私营小公司也投入拍片。这时期的电影创作,先后出现了“神怪片”、“古装片”和“时装片”三个发展阶段。

1神怪片阶段:出现于“孤岛”的早期。上海沦陷后,利用大公司停拍、国产电影缺乏之机,张善琨在1938年接连拍摄出十八部故事片,其中除两三部严肃之作外,几乎都是色情、恐怖的东西。但在市场无片可看的情况下,也受到欢迎,为他赚了一大批钱。“艺华”在1938年下半年恢复拍片,制作了《凤求凰》、《女少爷》等色情片。“明星”老板张石川,虽无力制片,但将停映十年之久的十八集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拿出来,从1938年8月起分集上映,也为当时处于特殊环境下的“孤岛”观众所欢迎。这样,就刺激了那些刚复业的影片公司,竞相拍摄神怪武侠片,并大量掺杂恐怖、色情和封建毒素的货色。像明华的《恐怖之夜》、无声的《桃色新闻》以及国华的《风流冤魂》等影片。

2古装片阶段:出现于“孤岛”的中期。当时,针对“孤岛”电影的混乱、落后状况,1938年12月8日上海各抗日报纸发表了五十一人联名的《上海各报副刊编者告上海电影界书》。

它分析了“孤岛”电影的现状,批评了“妖神鬼怪公然横行的局面”,指出“孤岛”电影界的处境虽很困难,但各公司至少应“摄制鼓励人群向上、坚持操守的影片”。这样,基本上抑制了神怪武侠、色情恐怖片的泛滥,并在进步电影工作者支持下,拍摄出借古喻今的《木兰从军》等影片,曲折地表达了抗日爱国的思想。

在古装片泛滥阶段,费穆却用了一年时间,创作了一部历史传记《孔夫子》,是当时最有价值的作品。

《孔夫子》由民华公司出品。唐槐秋、张翼、司马英才、裴冲、陈琦、屠光、慕容婉儿、李景波主演。费穆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思想,他能从时代出发把握历史人物,挖掘表现题材。在影片里他扬弃了孔夫子的“天”(命运)观念、“愚民政策”、旧伦理观念,而积极地发掘了孔子“德育精神”以及“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强调了“勇者不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的浩然正气和对乱臣贼子的严正警告。如颜回听到孔子唱“诛尽奸乱兮逐豺狼”的歌时,把射死汲水门徒的箭,折成两截,有发人深省的意味。可以说作者对孔子的认识是发展的、辩证的,对孔子的理解是正确的、进步的;缺点是没有指出诸侯之争的社会根源。

3时装片阶段:出现于“孤岛”后期。1941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美、法租界势力减退,日本势力相继伸入;再加上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成立,对“孤岛”也伸出魔掌,趁机掠夺;因此,“孤岛”形势险恶,电影界处境也更为艰难。同时考虑到古装片已为观众所厌弃,各公司便改弦易辙,抢拍起时装片来。

1941年上海十多家电影公司共拍摄了八十多部影片,其中所谓时装片就占有六十部左右。这些影片的内容可分五类:一类是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改编,如《春风回梦记》、《啼笑姻缘》、《红杏出墙记》、《解语花》、《夜深沉》、《惜分飞》、《奈何天》等,仍在家庭伦理、男女恋爱中打转;一类是美国影片的翻版,如《陈查理大破隐身术》、《中国罗宾汉》、《魂断兰桥》、《新茶花女》等,都是抄袭外国片故事;一类是恐怖片如《夜半歌声》续集、《僵尸复仇记》、《黑夜孤魂》、《鬼恋》等;一类是迎合小市民庸俗趣味的戏曲片,如沪剧《恨海难填》和《阎瑞生》;一类是社会爱情片,如《小妇人》、《薄命佳人》、《天长地久》、《天涯歌女》、《乐园思梦》、《小房子》等,都是表现个人哀怨的故事,赚取观众的眼泪。总之,这些时装片内容之落后,制作之粗劣,与20年代电影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