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艺术百科-影视文化(科普新课堂)
8821600000004

第4章 南国电影剧社

1926年,田汉从事电影活动,并创办了南国电影剧社,与之合作的都是些身无分文的青年知识分子,制片活动相当困难。但该社的成立却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田汉(1898-1968年),字寿昌,湖南长沙田家屯人,出身农民家庭,在舅父易梅臣的资助下,1914年就读于长沙师范,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攻读教育学。但他更爱文学、戏剧和电影,1919年,在东京写了独幕剧《梵峨嶙与蔷薇》,发表于次年出版的《少年中国》,1920年又写了《咖啡店之一夜》,发表于《创造季刊》,田汉认为这是他的出世作。1921年回国,在中华书局编辑所新文化部任职,还自费出版了《南国半月刊》,从第二期起又附刊《南国新闻》,注意对各种艺术的批评。同年,他还发表了归国后的第一个剧本《获虎之夜》。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工人运动,田汉计划写“三黄史剧”(黄花岗、黄鹤楼、黄浦江),但未实现。这时,他为新少年公司编写了第一个电影剧本《翠艳亲王》,未能拍成,从此,田汉对电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26年底,发起组织了南国电影剧社,试图亲自摄制影片。这时,田汉的电影观落后于他的戏剧观。

南国电影剧社成立后,即着手拍摄田汉编导的第一部影片《到民间去》,剧本是受日本明治时代诗人石川啄木的作品《到民间去》一诗的启发而写成的。它描写的是中国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由于受到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影响,又感于中国现实的黑暗,也发起了“到民间去”的运动。一群热情的大学生集合在一家咖啡店里,欢迎一个俄国革命诗人,他叙述了游览东方的观感,并鼓励大学生们向理想迈进。此片表现了作者对军阀统治的不满和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富于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此片费时近年,终因资金用光而未完成。1927年,田汉在主持上海艺术大学文科时,又编导了他的第二部影片《断笛余音》。剧本是以美术学校学生活动为背景,写一个青年情死的故事,该校音、画、文科的学生都参与拍摄。但同样因为资金匮乏而未拍成。在此期间,田汉还为导演卜万苍讲述了一个《湖边春梦》的电影故事,由明星公司拍摄,影片的说明与对白,由田汉所写。影片讲一个剧作家孙辟与一女伶恋爱失败后,去杭州西湖休养时,碰到一个资产阶级没落女性,“虐待狂”患者,为了爱,她宁愿每天忍受一次毒打……表现了爱情至上的主题。

1928年,南国电影剧社改组,简称为“南国社”。它扩大了范围,包括绘画、音乐、戏剧和电影等部门,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南国社以戏剧为主一直活动到1930年,因演出田汉改编的舞台剧《卡门》而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南国电影剧社虽未能拍出一部电影,但它能团结一群热心电影工作的青年,敢于以极其有限的资金和一架旧摄影机,发起电影艺术运动。这在当时日趋没落的文明戏与鸳鸯蝴蝶派文人相结合的电影圈中,本身就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培养了许多进步的戏剧、绘画和音乐人才。另外,1926年,南国电影剧社刚刚成立后,就应(前)苏联驻上海领事委托,出面组织了文艺界招待会,放映了(前)苏联新拍故事片《战舰波将金号》。这部表现海军起义的革命影片使我国文艺界大受震动,第一次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电影艺术;为其鲜明的思想性与强烈的艺术冲击力所折服,创作上也受到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