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西传始于何时,迄今仍为悬案。从考古资料来看,时代较早的是巴泽雷克墓地(位于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北侧)出土的刺绣和织锦,墓地的时代约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00年左右。据此有人认为公元前5世纪时丝绸已经西传,其实这批丝绸的时代是在战国中期至西汉初期。可认为公元前3世纪时中国丝绸可能已西传到大夏。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希腊罗马人接触到丝绸的足够证据。只有当张骞凿空在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开通西域以后,丝绸不断西运到大夏、安息之时,罗马人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丝绸。据西方史料记载,公元前53年克拉苏(古罗马执政官之一、叙利亚总督)率军与安息人在卡尔莱大战。罗马军团被围困,当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安息人突然展开了绣金的、色彩斑斓的丝绸军旗。这些摇曳的丝绸军旗,在正午的阳光下鲜艳夺目,使负隅顽抗的罗马军团眼花缭乱,惊恐万状,终于惨败。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些丝绸军旗就是罗马人所见的第一批丝绸织物。
自卡尔莱战役后,丝绸很快为罗马社会所熟悉,并成为罗马人梦寐以求的宝物,这种状况是与丝绸的魅力密不可分的。由于基督教成为帝国的国教,大量的教堂用丝绸做帷幔,教徒们也开始穿丝绸服装,有地位的人还形成了以丝绸裹尸的葬俗。丝绸已经深入到帝国的社会生活,甚至连人们的祈祷文中也常掺杂与丝绸有关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丝绸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并成为影响帝国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帝国的海关条例、和平条约、商行章程、限制奢侈法等,都涉及丝绸。为了增加国库收入,还专设了丝绸税。从进口丝绸到零售,各个环节步步追踪,严加管理。
总之,中国丝绸西传后,罗马是丝绸热的热点中心,丝绸对罗马帝国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股强烈的冲击波,涉及方方面面,在罗马的历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汉唐时期丝绸大量输入西方,其重要渠道有三条:
一是中国政府向西边少数民族的赠赐;二是中国政府与少数民族间巨额的绢马等贸易;三是中亚等地商人的长途贩运。由于当时罗马帝国是丝绸的最大买主,所以从各种渠道来的丝绸不断向西集中。但是,丝绸要运到罗马在不同时期还必须经过安息和萨珊王朝的辖境。他们为了获取巨额利润,阻断了罗马与中国的直接交往,垄断了丝绸贸易。于是在罗马与安息和萨珊王朝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垄断与反垄断、争夺丝绸贸易权的激烈角逐。
蚕种外传最早见于《大唐西域记》,它记载了东国(似指中国的割据政权)一位公主出嫁到于阗,她将蚕种藏在帽子里带到于阗,一些学者将此事上溯至公元3世纪或更早。但是,《大唐西域记》和《魏书》等史籍未记载于闻此时已经养蚕,从今和田地区(古于阗)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蚕种传说图与唐代文书同出来看,蚕种传到于阗最早恐怕也要到五六世纪。此后不久蚕种又相继传到印度和波斯。据西方史料记载,550年或551年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皇帝派两个波斯僧到中国,他们将蚕种藏于竹杖中带到拜占庭,从此东罗马帝国也有了养蚕业。由于蚕种外传,加上地中海沿岸、波斯和中亚一些地区适于蚕桑,所以他们的养蚕业发展迅速,丝织业也繁荣起来。到阿拉伯帝国时期,波斯已是帕米尔以西最大的丝绸生产和销售国,同时也是继中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丝绸生产大国,从而成为中国强劲的竞争对手,中国在蚕桑丝绸方面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总之,所谓争夺丝绸的角逐,其内涵是多方面的。
它从争夺丝绸开始,继而争夺蚕丝,争夺丝织工匠,最后又争夺蚕种,至此角逐中国丝绸的高潮就慢慢地淡化了。此外,再简单谈谈这个角逐过程中丝绸贸易支付手段和丝绸价格两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