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论语》应该这样读
88597700000006

第6章 公冶长篇

原文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3]妻之。

【注释】

[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孔子的弟子。

[2]缧(léi)绁(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指牢狱。

[3]子:女子,此指女儿。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南容[1],“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2]之子妻之。

【注释】

[1]南容:姓南宫字子容,孔子的学生。

[2]兄:孔子的异母兄长孟皮,可能这时他已经去世,所以孔子为他女儿主婚。

【译文】

孔子谈到南容,说:“国家有道时(总有官做),他不被废弃;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子贱[1],“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2]?”

【注释】

[1]子贱:鲁国人。

[2]斯焉取斯:第一个“斯”字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焉,哪里。

【译文】

孔子谈到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1]也。”

【注释】

[1]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是相当尊贵的)。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原文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3]人以口给[4],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

[2]佞(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御:对付。

[4]口给:口词敏捷。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否称得上有仁德,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原文

子使漆雕开[1]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2]。

【注释】

[1]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孔子的门徒。

[2]说:通“悦”,高兴。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1]桴(fú):

用竹木扎成的排筏,大的叫筏,小的叫桴。

[2]从:跟随。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勇敢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6]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这里也包括军政工作。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相当于后来的城镇。千室之邑即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4]宰:家臣、总管。古代一县之长也叫“宰”。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

[6]束带:穿戴好礼服。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当县长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办理交涉,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2]女,弗如也。”

【注释】

[1]愈:胜过、超过。

[2]与:赞同、同意。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原文

宰予[1]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1]宰予: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2]圬(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3]诛:责备、批评。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件事后,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1]申枨(chéng):孔子的学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1]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2]所及也。”

【注释】

[1]加:强加。

[2]尔:你。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2]性:人性。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诗、书、礼、乐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原文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侍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原文

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释】

[1]晏平仲:齐国大夫晏婴,仲是他的字,谥号平。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越久别人越是尊敬他。”

原文

子曰:“臧文仲[1]居[2]蔡[3],山节藻棁[4],何如其知也!”

【注释】

[1]臧文仲:姓臧孙名辰,字仲,“文”是他的谥号。

[2]居:作被动词用,使之居住的意思。

[3]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作蔡。

[4]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房梁上的短柱。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为一只叫蔡的大乌龟盖了一间屋,屋上装饰着山形的斗拱、绘有藻草的短柱,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陈文子[5]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已:罢免。

[3]崔子:齐国大夫崔杼,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4]弑:古代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

[5]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文”是谥号。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子。(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是忠于国家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仁呢?”

原文

季文子[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2]可矣。”

【注释】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文”是他的谥号。鲁国的大夫。

[2]斯:就。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原文

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原文

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注释】

[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五百家为一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5]裁:裁剪。布要剪裁才可成衣,人要教育才能成材,此处译为“指导”。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志向远大,文采又都斐然可观,我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来指导他们。”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2],怨是用希[3]。”

【注释】

[1]伯夷、叔齐: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二人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是不忠不孝的行为,曾加以拦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深山中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2]恶:仇恨。

[3]希:同“稀”,少。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原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1]直?或乞醯[2]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

[2]醯(xī):即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他到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1]足恭:以谦恭来取悦他人。

[2]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过于谦恭,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1]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2]善,无施劳[3]。”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1]盍(hé):何不。

[2]伐:夸耀。

[3]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与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原文

子曰:“已矣乎[1]!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2]者也。”

【注释】

[1]已矣乎:表示感叹,好比说“罢了”。

[2]自讼:自我责备。

【译文】

孔子说:“罢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城邑,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故事】

“纸上谈兵”终觉浅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因制定了正确的兼并战略,军事捷报频传。一百多年中,已发展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在秦国的强势面前,韩、魏、南楚、东齐、北燕五国与秦国实力相差悬殊,不能与之抗衡。只有赵国,自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军力较为强盛,且拥有廉颇、赵奢、李牧等一批杰出的将领,因此被秦国视为最大的对手。

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通过与各国不断的战争,要统一六国。秦国进攻韩国时,攻占了几个大的城市,将韩国版图截为两段。这一消息传来后,朝廷上下一片惊恐,急派使节入秦,准备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向秦求和。这时,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违抗王命,将上党献与了赵国。他的用意是联合赵国,一起抵御秦国。赵国接受了上党,并将其划入自己的版图。这一举动引起了秦国极大的不满,秦、赵两国冲突由此激化。

秦王派左庶长王龁率领大军攻打上党。上党守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赵国见事态危急,紧急派出老将廉颇统率军队星夜赶赴长平,秦赵两国之间的决战由此展开。交战开始,赵军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廉颇率领赵军退守长平北部的丹河。此时赵军以丹河为依靠,修筑壁垒,全力加固防线。

此后,秦军数次挑战,赵军均坚守不出。至此,双方在战场上进入相持阶段。战争打了三年之久,两国都已不堪重负,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秦国运用谋略,一方面殷勤招待赵国来议和的使者,使赵国失去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机会;另一方面使用反间计,派间谍去赵国首都邯郸制造谣言,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而赵国方面认为廉颇只是防守,不肯出战,并且士卒伤亡惨重,赵王对此很不满意。最后,赵王听信流言,任命赵括代替廉颇为赵军主帅。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书,每当与人谈起兵法谋略的时候,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即使他的父亲赵奢也辩论不过他。大家都认为赵括很有能力,他的父亲赵奢却不以为然,认为他不能承担重任。他的母亲问其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事关生死,而赵括把这看得太简单了。如果让他担任将军,让赵国失败的一定是他啊!”

等到赵括要出发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赵王,说:“不可让赵括担任将军。”

赵王问:“为什么?”

赵括母亲回答说:“他父亲当将军时,亲自为他人侍奉饮食,被侍奉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作朋友的人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物品都分给属下,接受任务后就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做了将军,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官都不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的财物都带回家收起来,还到处购买便宜的田地房产……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的父亲呢?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带兵。”

赵王说:“这件事你就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上任后,全面推翻廉颇的避军坚守作战方针,积极筹划进攻,企图速战速决。此时秦国知道了赵括上任的消息,秘密起用白起,替代王龁统领秦军。白起是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曾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联军24万,可谓战功显赫。

白起针对对手求胜心切、自恃高傲的弱点,采取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然后再聚而歼之的战斗方法。公元前260年8月,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攻击,秦军佯装败退。赵括不知有诈,率领赵军追击,追至秦军的埋伏圈。白起命令早已埋伏在两翼的军队迅速攻击,快速穿插到赵军部队身后,占据有利地形,形成包围;另外一支精兵则牵制营垒留守赵军,并切断粮道;秦军的轻骑兵则不断攻击、骚扰赵军。

赵军情势十分危急,只好筑垒自守,以待援兵。秦王听到消息,亲自赴河内(今河南沁阳)督战,对全国15岁以上男丁进行征兵,以彻底阻断赵国的援军和补给。

至9月,赵军没有补给已达46天,饥饿不堪,更有互杀为食的现象,军心动摇,局势危急。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秦军阵地,还是未能脱困。绝望之中,赵括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中箭而亡。

四十余万赵军全部向秦军解甲投降。最后,除年龄小的240人外,全部为白起坑杀。秦军终于取得了空前激烈残酷的长平之战的彻底胜利。

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

【评论】

赵括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一意孤行,对他委以重任,结果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赵括并不具备带兵作战的能力,也从来没有真正参加过任何战斗,只是熟读过不少兵书,可是他却非常骄傲,一上任就武断地改换了老将廉颇的战略,最终惨败,致赵军四十万战士被活埋。所以夸夸其谈的危害是绝对不可轻视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脚踏实地做一些实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