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服饰通览
8873700000011

第11章 龙袍奥秘

中国帝王服装绣织龙的图案,迄今为止已有近三千年历史。早在周代,就出现了龙头朝上的“升龙”和龙头朝下的“降龙”衣服,不过这时是绣在衣上,因而这种衣服不叫龙袍,而称“龙衣”。秦汉以后,帝王平日虽穿的是上下相连的袍衫,可上面并无龙纹,仅用黄色作为标识。直到元明时期,才出现了龙纹。

将“龙袍”作为一种专用名称正式确定下来,并列入冠服制度,是清代的事情。清代龙袍的颜色以明黄为主,袍上绣有金龙和彩云,龙云之间,还分布着“十二章”图纹。按清代礼仪,皇帝的龙袍属于一种“吉服”,只能在一般的庆典活动时穿。遇有重大朝会,皇帝不是穿龙袍,而是比龙袍更高一等的朝服。

据史籍记载,当时的龙袍皆绣有9条龙,然实物及图像上往往只能见到8条龙,即胸前、背后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左右两肩各一。看来似缺一条。有人说,这条龙就是皇帝自己。

其实,这条龙是被绣在一般不易被看见的里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帝是“九五之尊”,必须绣9条龙,但9又是一个奇数,在服装上很难做到均衡对称,所以将一条龙绣在里襟。这样,每件龙袍的龙纹仍为9条,而在正面或背面看时,所见又都是5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与“九五”之数正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