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服饰通览
8873700000018

第18章 帽子

人们开始使用帽子并不是为了保暖与防护,而是作为一种装饰品。帽子在我国很早就发明了,成语“冠冕堂皇”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冠”,并不像今天的帽子把头顶全部盖住,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两旁用丝带在领下打结固定。古代的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的开始。在汉朝,冠分10多种,供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冕”出现得比“冠”更早。这种,“冕”前低后高,表示恭敬,前面用丝线垂面,使目不斜视,两旁用丝线遮耳,表示不听谗言。这种“冕”是帝王专用的,皇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古代劳动人民则戴头巾。据载:“巾佩帽。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可见,头巾本来是劳动时擦汗的布,后被当着帽子裹在头上。

我国各个民族的帽子、头巾,更是五彩缤纷,维吾尔族的小花帽、蒙古族的狐皮帽、土族的织绵毡帽、裕固族的喇叭型红缨帽、阿昌族的高筒式包头、瑶族的雉尾包头等等,都已成为识别这些民族的标志。

帽子还同一定的礼节相关,现在人们脱帽表示礼貌。但在我国古代,脱帽是无礼的举动。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酒醉后竟脱帽露顶王公前,这在当时是失体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