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8895700000028

第28章 遗老斋记

【题解】

本文选自《栾城第三集》(三苏祠藏本)卷十。它写于崇宁四年(1105年),当时苏辙六十七岁,是他晚年的作品。文中,作者由子女为自己修筑遗老斋一事而引出话题,简明扼要地对自己一生的经历作了叙述,并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苏辙十九岁进士及第,二十三岁又举直言进谏科,从此入仕,参与朝政。由于他对王安石新法持有不同意见,又加之不避忌讳,直言敢谏,且受其兄“乌台诗案”的牵连,一生多艰,大起大落几多次,饱受了政治的打击和生活的磨难。但是,与其兄东坡一样,他也是一位坦然豁达的人,面对诸多坎坷,常能泰然处之,以一种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即使是在遭贬谪的时候,也能拥有比较旷达的情怀,不仅慰藉自己,也以此宽慰他人,在《吴氏浩然堂记》《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等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这种情怀,本文亦不例外。当时作者虽九死一生,从南荒贬地蒙恩北归,但时已人至暮年,且年老体衰,只能赋闲,可他仍然能在回忆自己几十年坎坷的经历时保持平静淡泊的心境,并以“如意”二字概括自己“退居一室”的生活,把它视为自己平生最快乐的时期,实属难得。

【原文】

庚辰[1]之冬,予蒙恩归自南荒,客于颍川[2],思归而不能。诸子[3]忧之曰:“父母老矣,而居室未完[4],吾侪之责也。”则相与卜筑[5],五年而有成。其南修竹古柏,萧然[6]如野人之家,乃辟其四楹[7],加明窗曲槛[8],为燕居[9]之斋。斋成,求所以名之,予曰:“予,颍滨遗老也,盍[10]以‘遗老’名之?汝曹志之[11]:予幼时从事于诗书,凡世人所能,茫然不知也。年二十有三,朝廷方求直言,有以予应诏者。予采道路之言,论宫掖之秘[12],自谓必以此获罪,而有司果以为不逊,上独不许,曰:‘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谓我何[13]?’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14],自是流落凡二十余年[15]。及宣后临朝[16],擢为右司谏[17],凡有所言,多听纳者,不五年而与闻国政。盖予之遭遇者再[18],皆古人所希有,然其间与世俗相从,事之不如意者十常六七,虽号为得志,而实不然。予闻之:乐莫善于如意,而忧莫惨于不如意[19]。今予退居一室之间,杜门却扫,不与物接。心之所可,未尝不行;心所不可,未尝不止。行止未尝少不如意,则予平生之乐,未有善于今日者也。汝曹志之:学道而求寡过,如予今日之处遗老斋,可也。”

【注释】

[1]庚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2]“予蒙恩”二句:宋徽宗即位初,大赦天下,苏辙被许从贬地循州(今广东省海丰县)回归北方。南荒,南方荒僻之处,此特指循州。客,客居。颍川,郡名,今河南许昌市,宋设许州。[3]诸子:苏辙的几个儿子。[4]完:完成,修好。[5]相与卜筑:一起选址修筑。卜,选择。筑,修建房子。[6]萧然:非常寂静的样子。[7]楹:计算房屋的单位,一列为一楹。[8]曲槛:弯曲的栏杆。槛,窗下或长廊旁的栏杆。

《汉书·朱云传》:“云攀殿槛,槛折。”[9]燕居:同“宴居”,闲居之意。《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汉书·陆贾传》:“平常燕居深念。”[10]盍(hé):何不。《论语·公冶长》:“盍各言乐志?”[11]志之:记住它们。之,代词,代指下面所说的话。[12]“予采道路之言”二句: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辙二十三岁,参加直言进谏科考试,宋仁宗亲策之于廷,苏辙因其所问极言为政之得失,而于禁庭之事谈得更为激切,老臣胡宿认为不敬,请求黜之,仁宗说:“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苏辙由此免被黜之难。宫掖之秘,宫中那些秘不能宣之事。掖,掖庭,嫔妃所居之处,亦称禁庭。[13]其谓我何:将会怎么说我呢?其,副词,将、将会。《诗经·唐风·蟋蟀》:“我今不乐,日月其除。”

[14]下第:下等。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15]“自是”句:苏辙试直言进谏科后,虽未被黜,但却被置之下第,授商州(今陕西省商县)军事推官。神宗即位初期虽召入,但又因与王安石新法意见相左,触其怒,迁外官,后坐兄“乌台诗案”罪,谪监酒税,五年不得调。

直至哲宗即位,任右司谏,稍后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御史中丞等职,得以重用。从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至此共二十四年,坎坷起伏,不得重用,故言“流落凡二十余年。”[16]及宣后临朝: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秋,宋神宗染疾,元丰八年三月驾崩,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但哲宗年尚幼,故宣仁后(神宗之母)

权同听政,处理一切军国大事,故言“及宣后临朝”。[17]擢为右司谏: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苏辙为右司谏。擢(zhuó),提拔、提升。[18]予之遭遇者再:指苏辙哲宗时再次得到重用。遭遇,遭逢、际遇。《汉书·丙吉传》:“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颜师古注曰:“遭遇,谓升大位也。”[19]“乐莫善于如意”二句:《荀子·劝学篇》有“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句,苏辙化用之而成。莫善于,没有什么比……更好。莫惨于,没有什么比……更惨。

【译文】

元符三年冬天,我蒙圣恩得以从荒僻的南方贬谪地北归,客居在颍川,想回故乡却不能够。几个儿子忧虑地说:“父母已经老了,但居住的房子还没有完备,是我们的责任。”于是就一起选址修建起来,过了五年就修好了。房子的南面有修竹古柏,非常静寂,犹如野人之家,于是又开辟房子的第四列,加上明净的窗户野人之家,于是又开辟房子的第四列,加上明净的窗户和弯曲的栏干,作为闲居的屋子。屋子修整好后,请求给它起个名字,我说:“我,是颍水之滨的遗老,何不用‘遗老’作为它的名字呢?你们要记住:我小的时候学习诗书,大凡世人所懂的事情,我都茫然不知。到了二十三岁,正碰上朝廷寻求直言敢谏的人,有人推荐我去应诏。我采摘了道听途说之言,议论禁中秘不能宣的事,自认为必定会因此获罪,而有司果然认为不敬,但皇上惟独不答应,说:‘我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听我,如今却要罢免他,天下的人将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我放到了下等,从此流落在外一共二十余年。到宣仁后临朝听政之时,我被提拔为右司谏,大凡我所说的话,宣后多听从采纳,不到五年我就得以参与国政。我一生两次得到朝廷重用,这在古人中是少有的,然而其间与世俗相随,所做的事情中不如意的常占十分之六七,虽然号称得志,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我听说:快乐没有什么比如意更好的,而快愁没有什么比不如意更惨的了。现在我退居在一室之间,闭门停扫,不与外物接触。心中认为可以的事情,从来没有不去做的;心中认为不可以的事情,从来没有不停止的。无论是做这是不做,都从来没有丝毫不如意的地方,我平生的快乐,从来没有比现在的情况更好的了。你们记住:学习道并追求少犯过错,像我现在居住遗老斋这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