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询散文
8895900000029

第29章 祭亡妻程氏文

【题解】

此文是苏洵为其发妻程氏故亡而写的祭文。程氏为眉州官宦人家之女,十八岁嫁与苏洵,不仅持家辛劳,遵守妇德,而且极识大体,亲自教导苏轼、苏辙的学行,劝勉苏洵向学,可说是苏洵的贤妻,又是他的贽友。她亡故后,作者将其无限悲伤、怀念之情倾泄在这篇祭文中。

文章以追忆与感怀为主要抒写对象。写追忆,突出程氏的贤惠及明识大体,使作者的悲情有所依凭。写感怀,从人去屋空的悲哀到对亡魂的期待,几乎一字一泣,催人泪下。这种浓烈的情感,使那通篇的四言不现板滞。从章法上看,首尾直接抒情,中间以叙事,使全文透露出一种回肠荡气之美。

【原文】

呜呼!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先[1]。我徂京师[2],不远当还;嗟子之去,曾不须臾。子去不返,我怀永哀。反复求思,意子复回。人亦有言,死生短长,苟皆不欲,尔避谁当,我独悲子。 生逢百殃,有子六人[3],今谁在堂?唯轼与辙,仅存不亡。咻呴[4]抚摩,既冠既昏[5],教以学问[6],畏其无闻[7]。昼夜孜孜[8],孰知子勤?提携东去,出门迟迟[9]。今往不捷,后何以归?二子告我,母氏劳苦,今不汲汲[10],奈后将悔。大寒酷热,崎岖在外。亦既荐名,试于南宫[11]。文字炜炜[12],叹惊群公。二子喜跃,我知母心,非官实好,要以文称。我今西归,有以藉口[13]。故乡千里,期母寿考[14]。归来空堂,哭不见人。伤心故物,感涕殷勤[15]。嗟予老矣[16],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孤居终日,有过谁箴[17]?昔予少年,游荡不学[18],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感叹折节[19],以至今日! 呜呼死矣!不可再得,安镇之乡,里名可龙,隶武阳县,在州北东。有蟠[20]其丘,惟子之坟。凿为二室,期与子同。骨肉归土,魂无不之。我归旧庐,无不改移。魂兮未泯,不日来归。

【注释】

[1]弃我而先:此谓程氏故亡。据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程氏为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与苏洵结婚,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卒,年四十八。[2]徂(cú):到。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离开四川,前往京师,求取功名。[3]有子六人: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载,程氏曾生有三男三女,长子景先与三女早卒,只留有苏轼、苏辙两人。[4]咻呴(xiūxū):吐气抚慰伤痛之处。[5]既冠既昏:古人二十岁即行冠礼,示其成人。昏,同“婚”。[6]教以学问:苏轼、苏辙二人小时候,苏洵游学四方,其母便亲自教他们读书,培养其德行。[7]无闻:名声不著称于世。《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8]孜孜:勤勉不怠。[9]迟迟:犹豫。[10]汲汲:急切貌,后引申为追求。[11]南宫:礼部。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苏辙经名士的荐举,参加礼部考试,二人同时中第。[12]炜炜:光彩夺目。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携带苏轼、苏辙入京,以文章谒欧阳修,欧阳修得其文,极为赞赏,献于朝廷,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及苏轼、苏辙同日中举,文章使当时的众多名士叹服。欧阳修称誉为“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13]藉口:以别人的话作为凭据。[14]寿考:长寿。[15]殷勤:情意恳切。[16]嗟予老矣:苏洵卒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其妻程氏亡时,他已五十余岁,故称老。[17]箴(zhēn):规劝。[18]“昔予少年”二句:史载苏洵少时不学,年二十七,才开始发愤读书。见《宋史·苏洵传》和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19]折节:改变往常的志向及习惯。苏洵年少不学,终日游荡,至二十七岁,乃觉悟。遂谢辞当时一道游荡的少年,闭门读书,历经六七年,究通六经与诸子百家之说,为其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20]蟠(pán):盘曲而伏藏。

【译文】

唉!与你相好,相互期待着能百年厮守,不知你却中道丢弃了我,先我而去。我往昔到京,想到不用多久就可返还。叹你之离去,乃无一会儿的停留。你去永不复返,而我的心中,却留下永久的哀痛。我反复哀求上苍,想望着你能复回人间。人们常说,生与死,生命的长或短,都不容许任何人有所躲避,你也同样抵挡不了,只是留给我独自的悲哀!

你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灾祸,生子六人,而今有谁在堂下?只有那苏轼与苏辙,仅存而不亡。他们小时,你呵护、抚摩他们的伤痛之处,待他们成人,举行冠礼及成婚,你又亲自教其学行,担忧他们名声不著称于世。你操持家务,昼夜勤劳无怠,可谁人知晓你的勤勉?往昔带着二子东游京师,出门时犹豫不前,心想这次前往京师,如科举不能告捷,将来有何面目归家?两个儿子告诉我他们母亲平时的劳苦,并说现今如不急切追求功名,怎奈日后将会留下后悔。他们忍受着大寒酷热,艰难地奋斗在千里之外的异乡。有幸二子被举荐于朝廷,参加礼部的考试,文章光彩夺人,使群贤们赞叹、惊服。二子欢喜雀跃,我却知道他们母亲的心思,不是羡慕官职的美好,而是要他们以文章著称于世。我现今西归,便可以以此来夸口了。故乡在千里之外,期望着他们的母亲长寿。可谁知归来堂上空空,恸哭而不见她的身影。睹故物而更伤心,悲感流涕而情意恳切。叹我已经衰老,四海之内,空孑一身。自从你逝世之后,内心深感痛失良朋。整天一人孤孤零零,如有过失,谁来规劝?想从前我少年之时,终日游荡不学,你虽不言,内心一直耿耿不乐。我深知你的内心,是担忧我就此沉沦。我于是感奋慨叹,立志折节向学,以至于有今日!

唉!人死不可再得,安镇之乡间,有一地方称为可龙,隶属武阳县,在眉州的东北。那里有着蟠曲的小丘,你的坟墓便在那里。我让人挖凿了两座墓室,期望着与你死后同穴。人的骨肉已经归入泥土,人的魂魄却可以任意游荡。我回归旧居,一切都已改变。你的魂魄啊,如果还未消亡,期待着它尽快回到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