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灵魂在远方
8901000000032

第32章 学会缄默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现成的答案。在我看来,年龄只具有参考价值,一些年至不惑、知命、花甲甚而至于古稀的人依然十分天真,称之为“老顽童”也给予不为过。更有一些特例外的,他们终生都难修成“正果”。

不必说在浩瀚无涯的宇宙之中,只说在偌大一颗地球之上,我们说自己渺如沧海之粟,仍然有点自高自大的意思,应该说比一粒微尘还小。但这些微尘有了灵魂和血肉之后,就不再简单,它们随风飞扬,蔚然而成绝妙的景观。

人的悟性非常有限。所谓“彻悟为佛,大悟为哲,小悟为智,不悟为愚,最次为冥顽不化”,凡庸之属,能常有小悟就不错了。

年轻时,于稠人广众间放言极辞,纵横捭阖,自顾痛快淋漓地直抒胸臆,哪管别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青年之不解事,正如游戏者不懂规则。

某次文学研讨会,主持人要我发言,我却不肯违心地去说几句圆滑的套话,较起真来,台下的诸公脸上便渐渐地有了霜光和愠色。好友见此情形,在斜对面频频摇头,我虽知其暗示,却欲罢不能。事后,他对我说:“文学岂是几句话可以讲得清楚的?你词锋太利,刺痛了其中一些人,徒然为自己树敌,何必呢?数年前,我冲动起来,也是这样逞兴而言,一吐为快,结果得罪了不少狠角色。以无效的语言去寻有害的霉头,不划算啊!”

我也知道“沉默如金”是硬道理,但由于性情修炼的火候还远远不够,平时虽可以一言不发,做个闷葫芦,但临事却不肯噤若寒蝉。

我早就应该学乖才对。人前只能话说三分,心抛半片,这是世故,毫无城府就如军事上不设防,极其危险。《西厢记》中有所谓“良言美语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训词,世人的耳朵根很软,尽管也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但仍只喜欢听甜言蜜语恭维话。

废话、空话、闲话、谎话固然可以绝于口舌之间,谗言、恶语、谣诼、蛊词也一概止于智者之耳,但很难说的倒是真话。历史上因为说真话而被人火焚刀砍石砸的贤者很多,被割掉舌头、割断喉管、施以腐刑的人也不少。从前读史乘,我总是恨那些败亡相继的帝王不能从谏如流,我现在想来,就算让其他人易时易地而处,眼见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同样会觉得任何诤谏都不过是危言耸听而已。何况帝王多半是在深宫后院的妇人堆中长大,身心虚弱,智商不高。

那些有善意良知而又不愿遭灾罹祸的人还是免开尊口为妙,这是唯可靠的处世哲学。世道有翻覆,人心有不测,因一言不慎而自毁前程,因一语失当而遭人疑忌,都是不值得的。

“饱食终日,言不及义”是可羞可愧的,但在一个相对不自由的环境里畅所欲言也是失策失宜。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鲁迅先生的预言。于沉默中积蓄能量,或于沉默中自毁,这是两种不同的命运。

语言会消失在空气之中,而文字的残屑却如同肥料撒满读书人的心田,催生着那些理性的芽儿苞儿,让它们更多出一次又一次荣枯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