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风送爽,果实馨香。当我们满怀豪情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日子,当我们满怀收获的喜悦,回顾和总结州文联十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时,不能不由衷地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文学艺术的春天!州文联成立后十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艺术的十年。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这十年是文艺战线思想活跃,成果丰硕和人才辈出的时期。”我州文艺战线同全国、全省一样,也是建国以来思想解放,精神振奋,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的最好时期。
尽管建国以后的十七年中,德宏各民族的文学艺术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出现了少量的作者和作品。诸如各民族新民歌的发表,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了一些,傣族诗人刀保乾和歌手庄相也汇入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星空,傣族舞蹈家毛相名扬海外,曾经在德宏工作战斗过的作家杨苏、苗歌、李钧龙已发表了一批作品等,但是没有我们自己的文艺园地,也没有培养和形成我们自己的文艺队伍。更不用提十年浩劫实质上是万马齐喑,百花凋零。所以从宏观和深层看,德宏的民族文学艺术尚处于待开垦的处女地,或者说文艺辜负了这块美丽丰富神奇的土地,也愧对于勤劳智慧勇敢的各族人民。
四十年天空有阴霾也有晴朗,道路有坎坷也有宽广。庆幸!我们党终于廓清了迷雾,祖国的文艺百花园又勃发了生机。我们是多么深情地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春风唤醒了沉寂的边陲,吹放了民族文艺的幼芽花蕾,各民族文艺工作者们在春风春潮中辛勤地耕耘,顽强地开拓——不仅是因为这里美丽富饶,得天独厚,不仅是因为这里边疆锦绣,地灵人杰,而且更重要的是共产党的阳光雨露更加多情地洒向这片西南窗口,四化和改革开放的鼓声始终和我们的心灵之音合弦。今天,当我们欣慰地收获累累硕果时,怎能不回味在春风中耕耘播种的汗水、甘苦和历程。
德宏州文联成立十年来,始终得到州委、州政府的关怀、重视、领导;得到全州各族人民的热情关注;也得到省文联和各地州市文联的支持。我们和各条战线的人们一样,度过了多少辛劳的夜晚,迎来了多少希望的早晨,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在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开拓。我们始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思想,观照生活,直面人生,贴近现实,讴歌改革,大胆创作,为发展繁荣我州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促进德宏边疆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我们无愧地思索过去,认真地思考现在,也在严肃地思考未来。
州文联成立后,即成立了文学、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等7个组,随之开展了活动。1981年4月审批发展了会员220人,最近又发展了会员380多人,这些会员包括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汉族等,分布在全州五县一市及州各部门和单位,组成了一支老中青梯队的各族文艺队伍,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经州委和省委宣传部批准,州文联于1981年4月泼水节、7月1日、8月1日相继创办出版了傣文《勇罕》、汉文《孔雀》、景颇文《文蚌》三种民族文字的文艺季刊。九年来,三刊共出版100期。三刊早已载入《云南省情》,列入《中国报刊名录大全》。刊物影响到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十年来,州文联先后与各县文化部门和省作家协会等联合举办了12次各民族文学讨论会,举办了“孔雀笔会”和80次各种文艺门类的改稿会、讲习班等,其效果已日益显示出来。十年来,先后培养出300多个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汉族等文学新人,迄今,各民族都有了自己一批新的诗人、作家、民间文艺家、艺术家。在云南省文学创作评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和全国第一、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中,我州有10位作家的7篇作品获奖。我们还相继编辑出版了《阿昌族文学作品选》、《德昂族文学作品选》等五本书。几年来,我州各民族作者27人出版了各种文学、艺术的专著。参与组织拍摄的傣、景颇、阿昌、德昂族的风情电视早已上映。两位作者的电视剧已上映或发表。我州民间文学近年来搜集整理或发表了800多篇(部)作品。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参加州、省、全国展览很多,在省和国家级评奖中有50多人获奖。音乐、舞蹈、戏剧有近90个作品、节目参加了省和国家级演出并获奖,有的还出国访问演出。迄今,加入云南省和全国各文艺协会的会员达100多人。
由于州委、州政府的不断关心、重视和领导,由于全州各族文艺工作者的团结支持和艰苦努力,我们终究取得了这些显著的成绩。尽管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新形势的要求很不适应,深刻反映社会变革、体现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作品还不多等。然而,从纵横和整体看这十年确实是我州文艺战线上思想活跃,创作繁荣,人才辈出,成果丰硕的最好时期。这就是十年来文联工作的基本状况和估计。
深入生活,学习理论,提高技巧,办好刊物,活跃评论,培养文艺新人,进行文艺交流,促进各种文艺门类的共同繁荣,推动各民族文艺共同发展,努力开创我州社会主义民族文艺事业的新局面,是文联工作的主要任务。本着这样的认识和指导思想,十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提倡和组织会员深入生活,投身改革。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真正有出息的文艺家绝不能远离生活,远离时代和人民,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一贯坚持和提倡并组织会员根据各自不同特点,采用各种方式深入生活,投身改革,熟悉边疆民族生活,感受时代脉搏。虽然我们的多数文艺工作者都生活在基层,但同样有一个熟悉生活,分析研究生活的问题。几年来,我们组织了一些各民族的重点作者深入全州五县一市,深入坝区和山区学习、采访,有些创作改稿会和民族文学讨论会就是在县里举行。我们还组织部分作者到保山、临沧、西双版纳、文山、昆明、楚雄、大理、丽江等地参加滇西笔会、滇西改稿会、傣族当代文学讨论会、景颇族当代文学讨论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讨论会、中国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云南艺术节活动。我们还协助参加了省作家协会和省文联其它协会组织的部分会员到省外参观采访学习等,从而开拓了视野,感受时代生活脉搏,提高文艺理论水平。我们还鼓励支持一些在州、县、市担任一定党政职务的会员积极进行文艺创作活动,给了他们一定的帮助。我们特别提倡和组织会员熟悉德宏,熟悉各民族的生活,关注改革开放,写作重点工程和重要题材。发表在三刊和《德宏团结报》、省内外文艺报刊上的“云南边疆四十年征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部分小说、散文、诗歌、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等作品就是其显著的成果,它们受到各族读者和文艺界的好评。在当前,我们呼唤广大文艺工作者写出反映德宏边疆民族四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十年的重点作品,拳头作品。
提倡和组织会员学习理论,解放思想,钻研业务,提高技巧。运用不同方式,帮助我州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马列文艺理论,了解党、国家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文艺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从根本上提高各族文艺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我们组织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辞》,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学习贯彻了全国五次文代会和省四次文代会精神。另外在州文联有关文学创作讲习会和民族文学讨论会中及参加省内外的文学艺术讨论会上,都强调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对当前党的文艺政策的学习。注意既要解放思想,增强现代观念意识,又要反对各种错误思潮,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既要学习马列,学习理论,又要钻研业务,提高技巧。增强文艺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社会效果,紧扣时代脉搏,振奋民族精神,创作出有强大思想艺术力量的好作品。这些作法,对于促进我州社会主义民族文艺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办好文艺刊物,培养文艺人才。州文联主办的《孔雀》、《勇罕》、《文蚌》已成为我州各民族文艺作者关注、播种、耕耘、收获的园地。九年来,《孔雀》已出版34期,发表了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文史、风情风物、德宏人物志、边疆工作回忆录、小苗圃、文艺评论、美术、摄影、书法等作品2084篇(首、幅),作者1613人次,其中少数民族作者536人。《勇罕》已出版32期,发表了小说、散文、评论、新诗、民歌、叙事长诗、词、跟鼓调、祝词、戏曲、民间故事、人物、风物、成语谚语、科技小品等共632篇(首、部),作者629人次,除阿昌1人,德昂1人,其余都是傣族作者。《文蚌》已出版34期,发表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史、人物小传、诗歌、评论、民间故事、成语谚语、山歌、目占、斋瓦、洞萨、翻译小说、医药卫生科技、世界知识、歌曲、相声、摄影小说、美术作品共624篇(首、部),作者618人次,全是景颇族作者。这里我们尤其应当感谢三刊的编辑和一些业余编委们为之付出的大量辛勤劳动。
十年来,文联坚持了一个很有成效的做法,即举办各民族的文学讨论会。这些讨论会既注意民族传统文学的继承发展的讨论,尤其注意各民族现、当代文学的研讨,同时把文艺创作结合起来。在各县市文化部门的支持和省文联、昆明市文联及有关单位协助下,我们举办了三次傣族文学讨论会,第四次为傣族当代文学讨论会;举办了三次景颇族文学讨论会,第四次为景颇族当代文学讨论会,会上成立了我省首家单一民族的“景颇族文学学会”;举办了两次阿昌族文学讨论会;举办了一次德昂族文学讨论会;一次傈僳族文学讨论会等。这些做法受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和省文联的肯定表扬。另外,州文联和三刊还举行过8次创作改稿会、讲习会和1985年泼水节的“孔雀笔会”。这些做法为提高我州广大作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创作技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州各民族作者文学创作成绩斐然。发表在三刊和《团结报》、省内外报刊的作品很多。获奖的是:报告文学《命运的钥匙》(蒲路、段庆国)获1982年云南省文学创作奖,张承源获责任编辑荣誉奖。获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有景颇文小说《瑞丽江之泪》(景颇族玛波、女);诗歌《泼水节之歌》(傣族庄相、岩诺译);诗歌《你变菜,我变锅》(德昂族李腊翁);散文《核桃裂了》(彝族熊家斌)。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是诗歌《泼水节之歌》(傣族庄相,岩诺译)。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是散文《醉人的歌》(德昂族杨忠德);诗歌《我的筒裙花哟》(阿昌族孙宇飞)。此外,瑞丽小学生包榕榕的《鲜花与星星》获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国第二名。倪国强的诗《舞神》获云南省少数民族诗歌有奖赛奖。赵立新的《槟榔江》获全国微型作品评选优秀奖。张承源的报告文学《神奇的葫芦丝》和倪国强的诗《山魂》收入《中国报刊文艺编辑作品精选》。1989年2月“目脑纵歌”节时,景颇族文学学会颁发了首届“帮角督”文学奖,获奖作者作品27人(篇)。张承源的文学评论集《竹楼文谈》(德宏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举办的1979-1989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评奖中获“优秀著作奖”。邢绍俊的《二古城的德,昂人》获《云南日报》1989年“桂美”征文评奖鼓励奖。阿昌族曹先强《绿叶,对根的诉说》、《阿昌山有这样一所小学》获《云南日报》1989年“桂美”、“边地欢歌”征文评奖鼓励奖;曹先强《从村寨开始》在《人民日报》1989年“民族团结进步”征文中获鼓励奖。为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瑞丽县举办了首次景颇族文学评奖,获奖的有15人(篇);梁河县也举办了诗歌大奖赛。1983年庆祝建州三十周年时,由州文联编辑,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汉文诗选集《孔雀翎》、《阿昌族文学作品选》、《德昂族文学作品选》和傣文、景颇文的散文集《德宏新貌》,与州民委合编了傈僳文的《娃娘》、《百灵鸟》等书。近年来,我州各民族作者的文学著作已被州和省的出版社用汉文或民族文字出版,它们是:传记《刀安仁年谱》(傣族刀安禄、杨永生),傣汉文对照长诗《刀安仁抗英记游历记》(傣族刀安禄、刀保堂、刀保尧),傣文民间叙事长诗《松帕敏和戛西娜》(傣族龚肃政);景颇文民间长诗《目脑斋瓦》、《孔然斋瓦》(景颇族李向前),景颇文长篇小说《诺仁》(景颇族玛波、女),景颇文散文集《森林板尊花》(景颇族金明),景颇族专著《目脑》(景颇族张么弄),景颇族长篇小说译作《刑警队长》(景颇族木如迈),景颇族短篇小说选集《青春》、《命运》、《山的子孙》;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阿昌族赵安贤等);汉文诗集《狂歌·恋曲》(张承源),散文集《德宏风采》(张承源、方华),诗集《爱情短诗一百首》(倪国强),散文集《畹町风情》(熊家斌、胡蔷),散文集《瑞丽荟萃》(陈江)。参加组织和摄制的傣、景颇、阿昌、德昂族的风情片和电视剧已上映,电视剧《境外来的恋人》(王业腾编剧)已上映,电视剧《魔鬼谷》(黄在旺原作)已上映,《中国远征军》(陈有禄编剧)已发表并将开拍。另外潞西县文化馆编的《板宝花》、陇川县文化馆编的《南宛河》、州群艺馆编辑的《风尾竹》、梁河县文联筹备组编辑的《南甸草》发表了各族作者的不少作品。至于在州、省内外报刊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很多,恕难一一列举。十年来,我们先后培养扶植出300多位较有成就的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汉族等文学新人,迄今,可以自豪地说,各民族都有了自己一批新的诗人、作家、民间文学家、艺术家。
总结十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一些基本的经验是:
(一)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党对文艺的领导,是繁荣我州民族文艺的根本保证。(二)解放思想,积极创作,是繁荣我州民族文艺的先决条件。(三)正确全面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培养各民族的文艺人才,是繁荣我州民族文艺的组织保障。(四)深人生活,从德宏的实际出发,是繁荣我州民族文艺的重要前提。(五)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积极吸收一切优秀的成果,是繁荣我州民族文艺的重要内容。(六)加强文艺队伍的自身建设,做好群众性的文化工作,办好刊物,加强文艺评论,是繁荣我州民族文艺的重要措施。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走向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我们各族文艺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极大地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积极投身于繁荣文艺的宏伟事业。我们热忱地呼吁各族文艺工作者,熟悉新的生活,思考新的问题,开拓新的题材,寻觅新的角度,探索新的形式,塑造新的人物,反映新的时代,让文艺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生活同步前进!党和各族人民对我们寄于殷切的期望,我们一定要树雄心,立大志,奋力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培养出更多更杰出的文艺人才,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冲向全省,走向全国,打响东南亚,曾经闪烁着光彩的南方丝绸之路一定会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我们一定会迎来德宏社会主义民族文艺辉煌的黄金时期!为全面振兴德宏边疆,为祖国的文艺繁荣,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出我们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1989年9月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