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8926100000068

第68章 文词·诗赋(6)

虽然庾信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但却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这个时期他创作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

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文学成就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既吸收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的修辞技巧,又接受了北朝文学刚健的文风,是南北文学互相借鉴、融合的典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即所谓的“庾信文章老更成”。而以抒发乡关情思的作品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是《咏怀》二十七首。

011陈子昂的文学表现了革新精神

陈子昂(公元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代诗人。

陈子昂青年时期发愤读书,有远大抱负。24岁时举进士,一度得到武后赏识,官至右拾遗。25岁和36岁两次从军出征,先后到过西北边塞和燕京一带。因在朝十余年始终抑郁不得志,38岁便辞职还乡。最后因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以迫害,死时仅42岁。

陈子昂工诗擅文。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极强的革新精神。他反对唐初诗歌沿习六朝内容空虚、偏重形式的柔靡诗风,标举汉魏风骨,强调比兴寄托,要求诗歌有政治倾向、思想感情及现实内容。

陈子昂代表作为《登幽州台歌》。诗中辽阔苍茫的时空境界,慨然独立的主体形象,孤高悲凉的情感格调,在后人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趣味链接:摔琴成名

陈子昂在少年时便来到京城长安,希望得到朝廷赏识,好从此迈上仕途。可是他在长安人生地不熟,长安又是人才荟萃之地,所以他迟迟打不开局面,心中十分苦恼。

有一天,他正在街上闲逛,看到一群人围在某处。挤进去一看,原来是有个卖胡琴的人,他的胡琴要价一千缗。豪绅贵族们传来传去看着,没人能够辨别胡琴的优劣,这时陈子昂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看了一下,对卖琴人说:“货卖识相人,这琴不止千缗,我出一千二百缗,琴卖给我了。”

众人愕然,于是围住陈子昂,一定要他讲出这琴的来历跟好处。

陈子昂诡秘地一笑,说:“明天大家可以集中在宣阳里,听我弹奏。”次日,大家如期前往。

到宣阳里一看,陈子昂已准备好酒菜,胡琴摆桌前。等众人聚齐后陈子昂便焚香弹了起来,边弹边唱。众学子觉得不但琴声优雅,而且唱辞新奇,格调高雅,于是打听辞句是谁作的。

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陈子昂,四川人,作有文章一百卷,驰走京城,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是低贱的乐工所演奏的,我怎能对这有兴趣呢?”

说完,举起琴来,一摔而碎。然后把自己的文章——赠给在座的诸位。这样,一日之内,他的名字就传遍整个京城。

012孟浩然的诗作为何被称为“盛唐之音”第一声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盛唐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40岁前在家种菜养竹,闭门读书。开元十六年(728)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失意而归;其间曾赋诗太学、名动公卿,并与王维交游。其后在江淮吴越漫游几年之后,重归故乡。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张九龄任荆州刺史,他曾应邀作过幕僚,但不久便又归隐鹿门。后病逝于襄阳。一生未仕,人称“孟山人”。

孟浩然洁身自好,不事逢迎,其耿介性格和高尚情操,为时人和后人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白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维曾画孟浩然像于郢州一亭,题“浩然亭”,后人因崇敬他,不愿直呼其名,改称“孟亭”。可见人们对他的崇敬。

孟浩然的山水诗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游历南北各地所写的山水景色,一部分是隐居故乡襄阳所写的自然风光。他在漫游途中描摹的山水景物生动逼真,而且富于变化,显示了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孟浩然在这一类诗中追求的是一个“清”字。他的作品善于运用清淡平和的语言描绘清幽绝俗的意境,出语洒脱,诗风平易,怡然自得,韵致高远,“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陆时雍《诗镜总论》)。

孟浩然的田园诗数量远比山水诗少,但是其风格特色却也很值得称道。脍炙人口的《过故人庄》一诗,用口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成功地表现了简朴亲切的田园生活、真淳动人的故人情谊;全篇于自然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和浓郁的诗意。

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第一人。作为初唐诗歌向盛唐高峰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的作品虽然还留有某些过渡的痕迹,但是却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因而独标风韵,自成境界,成为“盛唐之音”的第一声。

013李白为什么会有“诗仙”之誉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的父亲李客是商人,家境富裕。李白青少年时期在家博览群书,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爱好剑术,轻财任侠,善作诗赋。

二十五岁时,李白开始了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他游至安陆,与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并定居安陆。又先后北游、东游、南游,遍及大半个中国。在漫游中,他时而纵横游说,时而上书请命,时而隐居求仕。

李白在长安期间,结识了卫尉张卿,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在长安,李白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与贺知章的结识颇有趣味:一次,李白去紫极宫,意外遇见贺知章。李白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邂逅让他欣喜不已,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读后十分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竟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入翰林。但玄宗所赏识的是李白的才华,把他看作是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政治理想的破灭。三年的翰林供奉,使他逐步认识到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政治的黑暗。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隐居庐山,次年冬入永王李磷幕府。李磷因夺其兄肃宗帝位未果被灭,李白因此获罪下狱。出狱后,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此时,李白已58岁,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才得东归。

上元二年,李白已六十一岁,从政热情未减,从金陵上路,准备从李光弼部平史朝义叛乱,不幸途中生病折回,次年病逝于当涂(今安徽当涂),终年62岁。

一千多年来李白被称为“谪仙”、“诗仙”。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经历坎坷,思想庞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这种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充分体现了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的阳刚之美。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曼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因为这三者都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他与杜甫合称“李杜”,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014杜甫为何又称“诗圣”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是唐初着名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7岁吟诗。青年时期两次漫游,遍历江南与山东。其间与李白相遇洛阳,相携畅游齐鲁。天宝年间,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

杜甫在诗歌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杜诗格律严谨,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沉郁顿挫,细腻感人,形象鲜明,特别注意遣词炼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

由于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诗所展现的人格魅力,集中了儒家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和情怀,又被称为“诗圣”,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015岑参的边塞诗作有何特点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今属河南)人,少年发愤,遍读经史。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进士,授兵曹参军,曾两度从军。经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早期诗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如《暮秋山行》等。入戎幕后,转为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描绘边地壮阔、奇丽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歌颂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等。也有一些反映边塞风习、怀乡思亲的诗作,如《逢入京使》。晚期诗篇中,时时反映出壮志未酬的消沉及归隐思想。

岑参擅长七言歌行,作品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具有新奇瑰丽、挺拔沉雄的风格。殷瑶称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

016韩愈为何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韩愈出身于小官僚家庭,3岁丧父,在兄长培养下考取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反对王叔文政治改革。后因谏迎佛骨,被贬官外任。晚年回朝,历任国子祭酒、部侍郎及京兆尹等显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韩愈的一生,宦海沉浮,经历过很多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人对他的评价颇高。他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一时韩门弟子甚多,李翱、皇甫浞等都追随他积极作古文。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业精于勤”、“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他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代表人物。

趣味链接:“唐宋八大家”名称的由来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那么,“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明代初年,有个叫朱右的读书人,摘选这八个人的文章后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从此叫开。明代中叶的散文家唐顺之所编纂的《文编》中也仅收了上述八个人的作品。另外一个叫茅坤的人也根据朱右、唐顺之的编选方法选了八家的文章,编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一百四十四卷。由于这部书流传很广,“唐宋八大家”这一名称也得以广泛流行,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所沿用。

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言之有物的散文,反对六朝的浮丽文体,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坛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017刘禹锡因何得名“诗豪”

刘禹锡(公元773~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言系出中山(今属河北定县)。贞元间连登进士、宏辞二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迁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也并称“刘白”。

刘禹锡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的诗现存800余首,最为人称道的是咏史怀古的诗作。这些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缓缓注入诗人深沉厚重的悲情,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如《西塞山怀古》、《荆州道怀古》、《金陵怀古》、《姑苏台》、《金陵五题》等作品,无不沉着痛快、雄浑老苍。故有“诗豪”之称。

018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主张文要“有益于世”,诗要“导扬讽谕”。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所作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等都是人所共知的名篇。

同时,柳宗元也是一位着名诗人。他的诗有对时弊的揭露和批判,《古东门行》反映宰相武元衡被杀事件,《田家》三首表现农民遭受的痛苦,都是爱憎分明的力作。但他较多的是利用寓言形式,以飞禽自况,在自伤与叹世、苦闷与不平的抒写中反映政治的黑暗、斗争的残酷。其寓言诗《跛乌词》、《笼鹰词》、《放鹧鸪词》等,刻画形象,托物寄讽,和他的寓言散文手法相似、精神相通。

019王维为何得名“诗佛”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居住于浦(今山西永济),唐朝着名诗人。

王维精通佛学,钦佩维摩诘。开元进士科第一,曾任大乐丞、右拾遗等。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迫出任伪职。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无意仕途,诚心奉佛,故后世又称其为“诗佛”。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着称。其中他的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如《汉江临眺》、《山居秋瞑》等。他的山水田园诗,描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

王维除诗作优美外,又擅画,为当时着名画手。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评极为精当。

此外,王维还精通音乐,擅长书法。有《王右丞集》传世。

020白居易的诗作有何特点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唐代着名诗人。

白居易天资聪颖,少有诗名。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进士,两年后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从此订交;后来诗亦齐名,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