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生病,疾病又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现代医学认为,疾病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一是生物因素。比如遇到病毒后的急性感染,中毒等。二是社会因素。三是心理因素。而由社会和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又叫做心身疾病,它们的起病、发展、演变和预后以及转归都和社会心理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与心身疾病的相关病理、预防以及治疗。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与情绪有关,但是主要表现形式却是身体方面疾病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目前医学界比较公认的心身疾病有:紧张性头痛、支气管哮喘、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疼痛综合征、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等。这些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又是什么呢?它是怎样引起疾病的呢?既然它的产生与心理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受到相同的心理或社会的刺激,得的病却不相同,甚至有的人得病有的人却不会得病呢?
心理和社会因素作为一种应激,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或是内分泌系统对胃肠、肌肉、心脑血管、内分泌和各组织器官造成影响,使其发生功能性改变。若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十分强烈或长久,就会使以上系统和器官等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损害而诱发疾病。
了解了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你可能就会问: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刺激对不同的人造成的影响和导致的疾病会有所不同,甚至有的人不会得病有的人会得病呢?这就与每个人的心理生理素质有关了。就像有人原先的免疫系统就不好,流感病毒就很容易侵犯他的身体,而有的人经常锻炼身体,免疫系统也很好,即使流感来了也不会患病或很快就能够痊愈一样。社会和心理因素对不同的人的刺激对于原来体质就不是很好或是有这样那样疾病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刺激效果,令他们得不同的疾病。
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发展和演变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从前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而导致某部位疾病的人,如果长时间受这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就会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而有的人在受到刺激以后,产生了外部刺激和内部器官的条件性反应,只要一受到刺激那部位的器官就会产生反应。还有一些人在受到刺激产生疾病以后,虽然病情能够得到暂时的控制,但是如果以后再受到类似刺激,病情就会复发甚至恶化,即所谓的“旧病复发”。
在治疗这类疾病时,首先要做的是躯体的治疗,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对病人进行心理调适,并注意避免病人再受到类似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