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论语·雍也》
春秋初期,齐国作为五霸之首,其教化水准有待改善,而鲁国却以重视教化闻名。孔子认为,齐国只要一改善,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教化水准,鲁国经过改善,就可以达到周初的王道理想。可见,变化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的确,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其运行轨迹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品尝过困顿的滋味,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百折不挠,而后者一蹶不振,所以说,“行到水穷处”时,不要着急,要调整心态,让自己适时而变。在为人处事的原则中,“穷则思变”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做人的道理。
什么才是“穷”呢?“穷”就是走投无路,身陷险地,难以自拔,甚至有时候难以生存下去。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失业、离婚、丧失亲人等事情。面对困境的时候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就会发生无法挽回的悲剧。因此,我们要做到“穷则变,变则通”,只有变,才能让我们适应这个社会。
那么,怎么才是“变”呢?我们又如何求得“变”呢?“变”就是变化,就是调整,就是竭尽所能地摆脱“穷”的困境。一般来说这种变化代表着进步,代表着一个人的成熟,代表着社会的前进。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
如果你面前有一条大河,你需要过去,而河水奔腾不息,浩浩荡荡,挡住了你的道路。目的地就在对岸,极目可见,但面前这条河使我们陷入了困境,怎么办?用双脚是走不过这条河的。这个时候,我们则需要改变自己,而许多人不懂得改变,只能站在河边无奈地叹息。
然而,懂得变通的人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一些人会选择游泳过河;一些人见河沉思,看到一块圆木漂浮在河面上,于是有了灵感,意识到圆木可以将他带到对岸,结果他们发明了船,顺利地达到了彼岸。渡过这条河的成功者都是因为懂得改变自己,而这种改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变通。
变通的确是我们遇到困难和变化时所采取的最好方法与手段。学会变通,就不会无路可走。大致从下面三个方面做起:
一、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实际上这就是不从一般角度去想,而是换一种角度考虑的典型例子。
当你钻入牛角尖,进入死胡同时,首先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提出疑问:我选择的路线正确吗?方法对吗?为什么越来越窄?这种情况下你不妨假设一下:用另外一种方法,走另外一条路线,会不会越走越明亮?这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二、适时地停下来休整自己
如果你所走的路不通,就必须想办法改变一下了。在人们纷纷劝你的时候,不妨找一个无人、僻静的地方调整一下,身体在休息的同时头脑却在活动,在沉静中仔细品味一下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无价值、有无错误、有无缺陷,从而冷静、全面地思考目前的状况。
三、适度地依靠自己的朋友
身边的朋友就像你随身携带的“镇静剂”,会使你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路上逗留片刻,得到缓冲。比如刘邦身边的萧何、张良就是这样的人,项羽身边的范增也是这样的人,只可惜当初项羽没有听范增的话,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把自己的性命也送了进去,这就是他不懂得变通的结果。
做人要懂得变通,懂得如何“灵活走位”。每做一件事,只要曾经尽了力,结果纵然不如人意,也毋须怨天尤人,人生最重要是无怨无悔,别把成败得失看得太重。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通向成功之路并不是只有一条。
总之,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必须变通,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的。因为客观情况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善于变通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困难,只存在着暂时还没想到的方法,然而方法终究是会想出来的,善于变通的人最后也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