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论语
8935400000069

第69章 要与时俱进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在《论语》中,只有这一篇讲到了“人性”的问题,这里的“性”是本性的意思。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几乎是没有什么差别,本来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后天生存环境的差异、教育条件的不同,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大道理:环境的变更会导致人的变化,倘若一个人愚昧守旧,不懂与时俱进的话,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那么他必将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为人性情孤僻,好讲过去的章法,以致于迂腐之极,不可理喻。

有一次,刘羽冲偶然间弄到了一本古代兵书,研读之后,自称能带十万兵。恰好当时土匪猖獗,他便自己练兵和土匪较量,结果大败,差一点儿被活捉了去。后来,他又弄到一本古代讲水利的书,钻研了一年有余,自吹可以使千里之地成为沃土,自画图纸,游说州官。州官就叫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不料,刚挖好沟渠,洪水就来了,酿成恶果。

古时的妙法不能照搬到今日,此地的高招不能照搬到彼地,人们的想法贵在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是拘泥过往,固步自封。耶律楚材是元朝的三朝元老,他正是依靠“观察环境、与时俱进”的策略成为了千古名臣。

耶律楚材生于金朝中都燕京的一个世宦人家。成吉思汗既定燕地后逐渐感到人才的重要,这时,他听说耶律楚材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而且又是与金国有世仇的原辽国宗室后裔,便将其招至麾下。

成吉思汗西征出师这一天,时值夏六月,却忽然狂风骤起,黑云密布,转瞬间大雪飘落。成吉思汗心有疑虑,立即把耶律楚材召至帐前卜问吉凶。耶律楚材具有相当高的观天象水平,他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可以测知月蚀之期,可以修订历法。此刻他以一位精明的政治谋略家的思维,在天象的解释上添加了政治内容,巧妙地利用了成吉思汗对天文、星象知识了解肤浅且非常迷信的心理,毅然断言:“隆冬肃杀之气见于盛夏,正是我主奉天申讨、克敌制胜的好兆头。”于是,成吉思汗发十万大军,奔西南越过天山,向花剌子模国杀去,占领了整个花剌子模和中亚,可谓“兵锋西指,所向披靡”。

此次西征大胜,成吉思汗认为与耶律楚材的卜吉有着莫大关系。从此,但凡出战总是有耶律楚材随侍身旁,预测吉凶成败,参与军政大事。耶律楚材也正是利用这种机会,构建了成吉思汗这一靠山。

成吉思汗只知武,不懂文,但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大,仅靠武力是不行的。耶律楚材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利用每一个机会,向君主灌输“创治天下绝不可藐视文士作用”的道理,成吉思汗内心折服。此后,成吉思汗常对儿子窝阔台说:“楚材是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他处置。”

在进军花剌子模国的进程中,耶律楚材曾力主并主持在塔刺思城屯田。这个地方是中西交通的要道,土地肥沃,经济繁荣。这一恢复发展后方的举动,对于只知打仗、掠夺财富的蒙古军事贵族来说意义重大,蒙古军也正是以此为基地继续西进的。这也反映了耶律楚材投其所需、与时俱进的处世之道。

后来,成吉思汗病逝,依照蒙古国惯例,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获得其父的直接领地,并且代理国政,史称元睿宗。此后,睿宗拖雷监国两年,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帝位应继传太祖三子窝阔台,但此时的睿宗没有任何移权的迹象。

此时,耶律楚材清醒地意识到:汗位虚悬或错置,于国于民都极为不利。在最高权力面前,骨肉相残之事屡见不鲜。除拖雷外,窝阔台还有个兄长察合台,此人向来性情缜密,也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假若三人真的计较起来彼此不让,岂不断送了国运?这时的耶律楚材又面临着寻找靠山的问题,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把窝阔台定为自己的靠山。

于是,耶律楚材与窝阔台面议,商量尽快召开“库里尔泰会”决议汗位。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曾有一条特立的法制:凡蒙古大汗,如当新旧交续之时,必须诸王族、诸将,及所属各部酋长召开公会,议定之后,方可继登汗位。

是年秋天,成吉思汗本支亲王、亲族齐集克鲁伦河畔议决汗位的继承人。会议开了40天,仍是议而未决。耶律楚材认为此事不可久拖,便亲自力谏拖雷:“推举大汗,这是宗庙社稷的大计,应该早日确定。”拖雷仍说:“意见不统一,再等几天。”耶律楚材听罢,十分坚定地说:“此期不可变,一过此日,再也没有吉祥的日子了。”拖雷不好再敷衍下去,窝阔台就即了汗位,蒙古进入了太宗时代。

窝阔台即位以后,管理的国域多为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中国北部,这位少主在治理国家上力不从心,这又给了耶律楚材一个稳抓靠山的机会。此时,全靠耶律楚材与时俱进,定国策,立制度,出台了一系列当务之急的法令,加速了这一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当时,随着法制的健全和实施,国家日益兴旺起来。然而,那些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豪强贵族们却开始到处散布谗言,诋毁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听了并不计较,他以国事为重,没把个人的恩怨记在心上,宽宏大度地奏请太宗日后再行处置。这种高尚的品德很受太宗的赏识,他私下对侍臣说:“楚材不记私仇,真是宽厚的长者,你们理应效法。”

之后,蒙古灭宋,统一中国,远征欧洲,使其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军事大国。其间,耶律楚材的智谋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蒙古是草原游牧民族,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依仗弓劲马肥,兵强将勇,开疆拓土,征服了大片的领土。然而,蒙古帝国要治理这么辽阔的国土,特别是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和江淮地区,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思想工具是不行的。此时,耶律楚材便对窝阔台说:“天下虽得之于马上,却不可以马上治。”

作为一个卓越的思想家和谋略家,耶律楚材敏锐地看到并及时地指出了这一重要的治国课题。经过对古今经验的总结,他认为儒学虽有迂腐的一面,但历经沧桑变化,只有儒学才融会汇着各家的思想精华,成为华夏历代王朝的国魂,也是封建王朝延年益寿的治世妙方。耶律楚材清醒地认识到,“穷理尽性,莫尚佛法,济世安民,无如儒教。”与时俱进的思想,又一次成为耶律楚材的靠山法宝。

耶律楚材经历成吉思汗、拖雷和窝阔台三朝,长达三十年,一直是处世恰当、游刃有余,这与他善于分析形势、与时俱进的为人处世态度是分不开的。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环境对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们一定要与时代的节奏同步,在时势变化时跟上节拍,以变应变,寻找出路,否则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顺应时势,善于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这才是我们适应现实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