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论语
8935400000070

第70章 要学会方圆之道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在孔子看来,人的智力分为上、中、下三等,对于不同情况的人,应当说不同的话,这实际上也是他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体现。当然,孔子并不是要我们像墙头草那样左右逢迎,那样就成为“巧言令色”了,极端是走不得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圆通周到才是孔子此话的精要所在。

“圆通周到”在为人处世中重要的表现,就是跟讲理的人才可以讲理,与不讲理的人讲理是对牛弹琴,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策略应对不同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够灵活应对。南齐的徐文远就是这样一个人。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幼年时跟随父亲被抓到长安,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但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做到了唐朝的国子博士一职。

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大饥荒,徐文远生活困窘,只好靠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自己以前的学生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军队。李密作为徐文远的学生,对他自然十分尊敬。到了军中之后,他请徐文远坐在上座,自己率领手下向他参拜行礼,诚恳地请求他帮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难之际辅佐皇室,即使我年迈体衰,也仍然愿意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如同王莽、董卓那些奸恶之人那样,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领兵谋反,趁机篡位夺权,那我就不能帮你了。”李密答谢说:“我愿意遵从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到了王世充手下谋事。由于王世充也是徐文远的学生,所以他对徐文远也十分尊重,赐给他锦衣玉食。但是,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允,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不解地问他:,“先前您在李密帐中时,对李密十分倨傲,但现在对王世充却如此恭敬,他们同样是您的学生,为什么你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呢?”

徐文远回答说:“我知道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即使用狂傲的方式对他,他也能接受;而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暗地谋害,所以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

后来王世充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在李渊打下天下后归顺唐朝。徐文远又靠着自己灵活变通的处世哲学,在唐太宗手下做了大臣,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保全自己,深受当权者重用,就是因为他懂得圆通灵活之道,这种处世作风使他在官场和人生中没有遭受重大挫折,平稳地度过了一生,而且自己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这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生活中的人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等也各不相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统一、标准的说话方式来与他们交流。

一般来说,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时要注意态度恭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巧舌如簧,而应该以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话语虽然简单,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感觉。

若对方性情豪放、粗犷,他可能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要忠诚、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白强烈地表现出自己对美丑、善恶等的爱憎情绪,如此才能引起共鸣,使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

如果对方是学识渊博的文儒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辞,所以你不妨从理论问题谈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富有哲理性、富有深度,但是言辞应该表现得含蓄而文雅,以显得自己谦虚而极富进取心。

对傲慢无礼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不要与这种人多谈;对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当;对深藏不露的人,你只要把自己事先预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可以了;对于瞻前顾后、草率决断的人,说话时就要把话分成几部分;对行动迟缓的人说话时要有耐心。

在待人处世中,要学会对人的性格作具体分析,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只要你能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无疑会赢得一个好人缘。那么,你以后的人生道路必定一路坦荡、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