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论语
8935400000074

第74章 做完人,做好事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常言道:“做人要做到十分,做事只可做到八分。”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做人做事只能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不考虑其中隐藏着的危险,那就会偏激,就会走上极端,意气用事吃亏的最终只能是自己。因此,人们要尽量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善进知退,从全局上宏观把握。

明代的于谦由于对人太过苛刻,做事好走极端,最终被奸人所害。现在看来,于谦的所作所为都是为正义、为人民的,但在当时的环境中,他不仅不被人理解,反而成为招致怨恨的主要原因。

于谦的主要功绩就在于明朝的两次重大事件: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土木事变之后,于谦成为国家的英雄,举国上下一致拥戴;而夺门事变使他身败名裂,命丧刑场。

土木之变,明英宗沦为瓦刺军队的阶下囚,致使京城岌岌可危,就在这关键时刻,掌管兵部的于谦挺身而出,排除各种干扰,率领各方面力量顽强战斗,击退了瓦剌军。与此同时,他还同其他文武大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了明朝政权,于谦功不可没。

当时,明朝有一个文臣叫徐有贞,因为在瓦剌军队进攻京城的时候,率先提出“南迁”而遭到于谦的严正斥责。为此,徐有贞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一直得不到提拔,他多次请求于谦举荐,希望谋取国子监祭酒一职。于谦也曾经在明景帝面前提到过这件事,但是明景帝认为徐有贞在国家危急关头时唯诺退缩,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始终不同意提升他。而徐有贞并不知道其中缘故,反而怀疑是于谦从中作梗,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因而对于谦怀恨在心。

明朝还有一名武将叫石亨,掌管着京师驻军的兵权,因为刚开始与瓦剌军队作战时遭败而被贬。不久在于谦的保荐下,石亨官复原职,并且在于谦的领导下立下大功,石亨也因此被封为世侯。如此优厚的封赐使石亨受宠若惊,为了表达对于谦的知遇之恩,他向皇帝请求封赏于谦的儿子于冕。可谁也想不到,于谦为此在朝廷上义正严词地拒绝了,还当着众人的面指责石亨徇私枉法。自此,石亨和于谦二人的关系破裂,积怨日深。

由于处理事情不善婉转,说话直露,不知道给人留面子,于谦得罪了本可以不得罪的人。就这样,文臣武将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倒谦”势力。经过一番密谋之后,以徐有贞为行动的策划者,石亨等人为行动的执行者,趁明景帝病重之际,猝然发动宫廷政变,夺门成功,把原来的明英宗又送上了皇位,而于谦的性命也就在这场事变中不明不白地丢了。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而像于谦那样,本身是正直无私的,但为人过于偏激,不能分辨其中的利害关系,不知进退,从而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生成败与进退术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善进知退者,自然是败者。有头脑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们以退为进,把“退功”发挥得淋漓尽致,王莽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成帝绥和元年,王莽当上大司马,辅政一年有余,成帝去世,哀帝即位,王莽成了先帝老臣。不久,太后就诏令王莽就第,回到自己的封地去,王莽封的是新都侯,地址是南阳新野的都乡,居民1500户,每年可以从这些居民中收到一定数量的赋税。于是,王莽就向哀帝提出辞职退休,乞求皇帝允许他将骸骨带回故里或封地。

不料,刚即位不久的哀帝却不同意他辞职,派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等人向太后请求,说:“大司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听政。”在这种情况下,太后又令王莽出来做事,如此一来,王莽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份,更巩固了大司马的地位。

王莽身居“三公”的大司马之位,又是太后的侄子,似乎非常稳当了,却突然遭变。当时,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和母亲丁姬都健在,高昌侯董宏拍皇帝的马屁,提出:“《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丁姬宜上尊号。”意思是说,儿子当了皇帝,亲生母亲丁姬应该有尊贵的称号。此举受到左将军师丹和大司马王莽的共同攻击,说他引亡秦作比喻,是大不道。哀帝新接班,采纳老臣的意见,“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求哀帝给她尊号。哀帝就将傅太后尊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

这时又有人提出:定陶共皇太后中的“定陶”番号与皇太后称号不协调,应该去掉“定陶”,许多人表示同意。但哀帝的师傅师丹坚决不同意,认为用“定陶”是“妻从夫之义”,定陶共皇名义已经先前确定了,就不能改动。后来有一天,皇帝在未央宫设宴,主持者为傅太后安排一个坐位,靠在太皇太后旁边。实际上,傅太后与元太后处在同等尊贵的地位上。王莽去视察,发现这种安排,认为傅太后是藩妾,怎么能跟至尊的太皇太后并列,就让主持者撤去这个坐位。傅太后知道后大发雷霆,不肯赴宴,痛恨王莽。于是,王莽再一次“乞骸骨”,皇帝赐给他黄金500斤,安车驷马,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王莽走后,公卿大夫大多称颂王莽的政绩,皇帝耳软,又派使者到王莽家,将黄邮350户加封给王莽。

两年后,傅太后、丁姬都称尊号,丞相朱博出来翻老账,说王莽当时反对给傅太后、丁姬上尊号,是亏损孝道,应该斩首示众,不应该有爵位,主张取消王莽的爵位。宫内有傅太后经常发难,朝廷上有丞相朱博揪住王莽不放,别人也帮不上忙,连太皇太后也感到无能为力,汉哀帝也逐渐向傅太后屈服,王莽的处境已经是十分困难了。

在此不利的情况下,王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他首先采取闭门谢客的办法,夹着尾巴做人,尽量不跟外人来往,避免惹是生非;其次处事谨慎,严以律己,他的儿子王荻杀了奴仆,王莽狠狠地责备他一番,还要他自杀。这也是逆境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办法,最后,终于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进退之道是一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最稳妥方法,在以退为进之中,自我的意图得到了不露痕迹的掩饰,在别人的猜测和询问中,你就掌握了许多的主动权。

做人不能做绝,说话不能说尽,凡事留有余地,为自己留条后路,特别是在利弊面前,更应该长远考虑,见好就收,这是为人处世必须掌握的精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