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8942300000003

第3章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进入今宁夏地区的西周名将

在《诗经》中内容涉及西周的名将在今宁夏地区活动的诗有3篇:《小雅·出车》六章,《小雅·六月》一章,《小雅·烝民》一章。

《小雅》是《诗经》中篇幅仅次于《国风》的一个部分。《小雅》中收录的多是以纪实为主的诗篇。其中的《出车》一诗是写周宣王派其大将南仲率领大军征战西方的狁的一篇纪实性的叙事诗。当时的狁的活动地区主要在今宁夏的南部地区。南仲率领的军队历经春夏秋冬,战胜寒暑交替造成的困难,最终战胜了狁而胜利班师。《出车》一诗记述了南仲的这次征战西方狁的全过程。在这一诗篇中具体记载了在今宁夏地区最早出现的具体地名——朔方。这在宁夏的地名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这个事实表明“朔方”是宁夏的古称,这是有历史依据的,并非是因后来曾属朔方郡或曾在今宁夏这一地区置朔方道才称为朔方之地的。《诗经·出车》中的“朔方”是实指地名,即今宁夏的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我出我车①,于②彼牧③矣。

自④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⑤彼仆夫⑥,谓⑦之载⑧矣。

王事多难,维其棘⑨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设此旐10矣,11彼旄12矣。

彼旚13旐斯,胡不旆旆14.

忧心15悄悄,仆夫况瘁16.

王命南仲,往城17于方18.

出车彭彭19,旂旐央央20.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21南仲,狁22于襄23.

昔我往矣,黍稷方24华25.

今我来思26,雨雪载涂27.

王事多难,不遑28启29居,

岂不怀归30,畏31此32简书33.

喓喓34草虫35,趯趯36阜螽37.

未见君子,忧心冲忡38.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39.

赫赫南仲,薄伐40西戎41.

春日迟迟42,卉43木萋萋44.

仓庚45喈喈46,采蘩47祁祁48.

执讯获丑49,薄言还归50.

赫赫南仲,狁于夷51.

“注释”

①车:战车。②于:往。③牧:郊外。④自:从。⑤召:呼唤。⑥仆夫:车夫。⑦谓:命令。⑧载:装载。⑨棘:通“亟”。急切,急。10旐(zhào):古代的一种画有龟蛇图案的旗子。11(yù):行貌。12旄(máo):用牛尾毛装饰的旗子。13旚(piāo):旌旗飘摇。今作“飘”。14旆旆(pèipèi):旗帜飘动的样子。15忧心:忧虑的心情。16瘁:病。17城:筑城。18彼方:此处指朔方。朔方,故地域名,指今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一带。19彭彭:众多。兵车旗帜鲜明,拉车的马膘肥体壮。20央央:鲜明的样子。21赫赫:显著、显赫。22狁(xiǎnyǔn):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部族,亦称荤粥,獯鬻,薰育,荤育。23襄:除去。24方:正是。25华:抽穗,扬花。26思:犹“矣”,“思”与上文的“矣”对文。27载涂:“载”,作“充满”解;“凃”作“天暖解冻”解。28遑(huáng):暇。29岂(qǐ):难道。30怀归:存有归心。31畏:害怕。32此:这些。33简书:写在竹简上的盟书。“盟书”故称简书。盟书是盟誓活动的誓词。“盟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活动的形式,有诸侯与诸侯,国君与大臣,大臣与大臣等的盟誓。“盟书”有两份,一份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一份埋在地下。34喓喓(yāo):虫叫声。35草虫:蝗属。36趯趯(tì):跳跃的样子。37阜螽(fù zhōng):小蚱蜢,小蝗虫。38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39降:放下。40伐:进攻。41西戎:即氐羌。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族。42迟迟:缓慢的样子。43卉(huì):草的总称,草。44萋萋:茂盛。45仓庚:黄莺。46喈喈(jiējiē):风急的样子。47采蘩:采,摘取。蘩,白蒿。48祁祁:盛多的样子。49执讯获丑:抓住了当讯问的魁首,俘获其徒众。50还归:返回。51夷:平,平定。

明朝初期,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庆王朱栴撰修了宁夏地区历史上的第一部地方志——《宁夏志》。在《宁夏志·城垣》一目的正文之前摘录了《诗经·出车》中的诗句“王命南仲,城彼朔方”。此处的朔方的意思是泾水之北的地方。从其范围看,包括今陕西的北部、甘肃的东部、宁夏的南部地区以及今宁夏盐池县全境、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部分地区。

南仲在朔方的何处筑城?由于年代久远,遗迹湮灭,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考察,这确实是个还没有找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在这一篇诗中提到了“狁”这个古老的部族的名称,而狁的活动区域就是朔方之地,这就使后世的学者作出了“南仲”的活动范围达到了今宁夏南部和东部地区的判断。

在《宁夏志》和以后陆续编修的宁夏的地方志中都把南仲列为宁夏古代历史上的名宦中的第一人。可见南仲是西周时期进入今宁夏地区的西周名将这个事实宁夏的史学界早就公认了。“朔方”是今宁夏的古称。在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南仲是周宣王时期的大臣。周宣王时期曾多次对淮夷、徐戎、狁用兵。狁是氐羌人的一部,在正史中多次提到。狁的活动地区主要在今宁夏南部、今宁夏盐池地区和陕北,这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南仲是对狁进行了好几年征战的西周名将。经过了多年的征战,西周周边的许多部族都臣服于周王室,可以说是四夷宾服。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西周王朝的“中兴”时期。

周人在殷商国君武丁在位时就多次参与了殷商王朝的军队对西部(主要是活动在今陕西北部和宁夏南部地区)的古老部族的战争。先后投入这一战争的兵员有15000人至30000余人。周人的封地处在与狁的活动地区相邻接的地方,因此长期受狁的侵扰。周人与狁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活动空间的战争。在周王朝建立之后,周王室与西方的狁的战争又延续了多年。

在周宣王时期,周王室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对周边的各部族发动了多次战争,特别是对狁的战争投入的人力最多。在《诗经·大雅·常武》中就有“王命卿士,南仲太祖”的诗句,根据《诗经》中的记载,完全可以确定南仲是周宣王时期派往今宁夏南部地区,率领军队对狁的活动地区进行征战的西周名将,而且多次到朔方之地征战狁。

《出车》全诗共6章。第一章直接点明,出动战车前往郊外是受王命派遣,从天子所住的地方出发去征战的。命令车夫装上了设备和物资,因为国君的统治受到了侵扰,面临的情况十分紧急。第二章先描述了战车的阵容。车上装饰着画着龟蛇图案的旗子,战车前进的方向是开往有用牛尾毛装饰的旗子的地方。(暗示那是狁的战车活动的地方。)已可以看到对方战车上的旗子在飘动,但令人十分忧虑,因为车夫已经生病了。(写战前双方战车活动,对阵的紧张气氛。)

《出车》的第三章直接点出王命的内容。王命大将南仲到朔方之地去筑城。城在中国古代是都邑四周筑的墙垣,作防御之用的。城即城池的代称。“城彼朔方”即在朔方这个地方筑城设防。这是“朔方”首次见于文字记载,是今宁夏境内首次出现的所指较具体的地名。“朔方”的出现标志着在今宁夏境内正式出现地名的开始。有的学者认为,在朔方筑的城,位置在太原。周时之太原是指在泾河之北的广大地区。南仲所率军队的军事行动是在今宁夏南部地区进行的。接下来写南仲所率军队之威武,兵车众多,旗帜鲜明,拉车的马各个膘肥体壮。显赫的南仲要把狁赶出去。(意思是把狁从原来活动的地方彻底赶走。)

《出车》的第四章写南仲之师在庄稼抽穗扬花之时出征,开赴征战狁的前线。战争进行到天寒地冻的严冬,雨雪充满了道路。战争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春天。通过描写天气转暖,冰雪解冻等自然界显现出的各种典型的表明季节转变的现象,表明战争进行的时间之久。通过描写在不同的季节出现的典型的自然现象,各季节出现的典型事物与形象的对比,极其具体详尽地勾画出了南仲之师在讨伐狁的战争中度过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表明了这场战争所经历的时间之久,困难之多。虽然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经历了经年累月的战争,但却没有机会休整,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思乡之情,充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他们内心之中并不是没有尽快返回家乡的念头,而是不敢违背与国君的盟誓,虽有强烈的返家的愿望,但不能违背写在竹简上的盟誓之词。第四章通过对大将的具体心理活动形象细腻的描写,巧妙地表现了出征将士对战争的厌恶情绪,从侧面反映了长时间的征战给出征将士带来的痛苦。经历了长期战争的军队从上到下都有了强烈的厌战情绪和思乡之情。

《出车》的第五章借描写深秋的低鸣的虫声,写出了出征将士从前线返回时的惴惴不安的心情,只有见到了国君,他们才能放下不安的心。显赫的南仲之师击败了西戎。此处的西戎和上文的狁所指相同,即活动在中原王朝——西周统治范围的西边的氐羌部族。

《出车》的第六章是全诗的结尾。这一章也采取了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典型事物的描摹为开头,与前面的描写相照应,突出了南仲所统率的出征大军是在暮春季节,草木茂盛,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摘白蒿时班师,所见到的首先是家乡的人们收获了很多的食物,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充满了收获的喜悦的画面。在欢乐的气氛中,大获全胜而且带着俘获的狁的首领和徒众等战利品的南仲之师胜利而归,受到了欢乐的人群热烈欢迎的壮观场面,有力地衬托出了南仲之师已战胜了狁,取得了重大胜利,肯定了这样的胜利对巩固周王朝的统治的重要意义。

《出车》一诗从出征的目的(到朔方去讨伐狁,建立统治据点)与威武的军容写起,按季节更迭的顺序、时间的推移过程写征战的过程——在黍稷方华之时率军征战西戎,又到了草木茂盛,黄莺群鸣之时,经过了大量雨雪载涂的深秋寒冬,草虫低鸣,蚱蜢跳跃的深秋,人们大量采摘白蒿的暮春,南仲所统率的远征大军凯旋而归。全诗通过记述四季交替的完整的过程,全方位地表现了西周大将南仲率军经过了几度寒暑交替,经过旷日持久的征战,终于击败了狁的全过程。

“城彼朔方”点明了南仲征战的具体地域是在朔方之地。朔方是古时北方的代称。朔方之地是指在泾河之北的地方,这一带地方包括今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和东部的盐池县全境,从而具体地说明了南仲所率之师的活动地域是今宁夏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所以南仲是西周时期进入今宁夏地区征战狁并构筑城垣的西周名将。南仲在朔方构筑城垣这个事实也具体地说明了西周后期已在宁夏南部地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统治。此时出现的地名已有具体范围所指。

在周宣王时期进入今宁夏南部地区与狁作战的西周名将其实不止南仲一人。在《诗经》中还可以找到有关西周大将征战狁的诗篇,如《诗经·小雅·六月》中的第五章就是赞颂周宣王时代的大将尹吉甫征战狁所取得的胜利的。

戎①车既安②,如轾③如轩④。

四牡⑤既佶⑥,既佶且闲⑦。

薄伐狁,至于大原⑧。

文武吉甫⑨,万邦为宪10.

“注释”

①戎:指西戎,即狁。②安:安稳。③轾(zhì):车向下俯。④轩:车向上仰。⑤四牡:即四马。牡,雄性的马。⑥佶(jí):健壮之貌,正,端正。⑦闲:动作熟练。⑧原:宽广平坦的地方,高而平曰原。大原即太原。古地名,在今甘肃平凉市镇原县至今宁夏固原一带。大原当在州界,盖自平凉逐之出塞,至固原而止“于大原”,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言逐出之已不穷也”。⑨吉甫:周宣王的大臣。此时大将也。10宪:悬法示人曰宪。

《六月》的第五章的前4句为后4句作了铺垫,两军对垒,双方的阵势为狁的兵车安稳(严阵以待),有的兵车下俯,有的兵车上仰,拉车的马很健壮而且训练有素。吉甫的大军却把狁逐之大原而止。吉甫是有勇有谋的大将,他的做法可作榜样,供他人效法。这一章颂扬了吉甫的军队征伐狁的胜利,肯定了吉甫的策略。从诗中对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征伐狁的胜利的颂扬反映了周王室对朔方之地的统治已很牢固。吉甫不仅是能征善战的将军,而且是文武双全之才。《诗经·大雅·烝民》的第八章就是具体的例证。

四牡骙骙①,八鸾②喈喈。

仲山甫③徂齐④,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⑤,穆⑥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⑦其心。

“注释”

①骙骙(kuí):马强壮威武的样子,马行不息的样子。②鸾(luán):通“銮”,挂在马镳上的铃,四马则八鸾。③仲山甫:周宣王的大臣。鲁献公次子,封樊侯。周宣王料民大原,就是接受了仲山甫的建议,佐成中兴之治。④徂齐:徂,往。齐,诸侯之国。⑤诵:诗,诗篇。⑥穆:美好,和畅,和美。⑦慰:安也。安慰,安定。

这一诗章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颂扬周宣王的大臣仲山甫乘坐的马匹强壮威武,挂着鸾铃的马车前往齐国并急速返回复命,办事讲究效率来去迅速。二是赞扬吉甫作诗顺畅和美得就像清风一样。以仲山甫把吉甫的诗牢记心中为例,肯定了吉甫的诗也写得很好,是个文武全才。

周宣王是周朝后期的国君(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82年在位)。他即位之后曾多次对周边的各部族用兵,从已知的文献资料考察,仅对活动在今宁夏南部地区的狁的战争,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南仲统率的军队经过两度春秋才结束的大规模的战争。后来尹吉甫在与狁的战争中采取了把狁逐之大原的办法。由于仲山甫的力谏,促成了周宣王“料民大原”,即对当时的大原的居民进行了人口统计。这些具体的举动,正史上少有记载,但是从《诗经》的一些篇章中的简要记述,可以看出,在西周时期,周王室的军队对西部地区的部族进行过多次征伐。

《诗经》中涉及活动在今宁夏南部地区的部族有氐、羌、西戎、狁等的记载有9处之多,仅狁的记载就有6处。地名则有朔方、大原等。这说明,在“大原”这个具体的地域之内,西周王室已实施了有效的社会管理,有固定居民的概念已经在这里出现。“大原”的所指范围明显比“朔方”更具体,具有明确的地名的较实在的含义,是今宁夏境内的第一个含义确切、范围明确的地名。

南仲、尹吉甫等周宣王时期的大臣,也是有名的领兵征战的将领,他们都曾统兵与活动在今宁夏南部地区的狁等部族进行过多次战争。南仲“城彼朔方”,这就说明在周宣王时期,周王室就已在今宁夏南部地区建立了固定的军事据点,即固定的防御设施,对这一地区实施了有效的社会管理。关于尹吉甫的记载就更明确具体了,他的措施是将狁逐之大原就行了。这些简单的记述都具体地证明了南仲、尹吉甫是西周时期进入今宁夏地区的西周著名将领。他们不仅率军到今宁夏南部地区进行征战,对这一地区还实行了有效的社会管理。

周宣王“料民大原”说明在周宣王时期今宁夏南部地区已经有了固定居民。宁夏境内最早出现的有确切位置的地名“大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诗经》中内容涉及今宁夏地区的有《殷武》、《出车》、《六月》、《烝民》四篇共9章,这些诗篇提供了自殷至西周时期中原王朝在今宁夏地区的征战情况及与氐羌等部族的关系,特别是宁夏地区早期的地名的概况。这是关于宁夏地名最早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表明宁夏地区最早的地名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诗经》中记载的关于今宁夏地区情况的文字资料虽很简约,但却是了解宁夏地区古代历史难得的文献资料。《诗经》中关于今宁夏南部地区地名出现过程的记载当然不是专门介绍地名的形成过程的,而是在记载商周时期的战争过程中带出来的,但却告诉我们,地名是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也是通过人类活动过程的具体实例展示地名形成的规律的。地名又提供了探索商周时期宁夏历史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