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最光辉的历史阶段之一。在元杂剧中,《西厢记》“天下夺魁”,对后世影响很大。
那么,《西厢记》的作者是谁呢?对于这个问题,从明代开始出现了几种不同说法。元末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及稍后王世贞的《艺苑厄言》都认为《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几乎与此同时,又出现三种意见,认为《西厢记》是关汉卿作或者关汉卿作王实甫续和王实甫作关汉卿续。
《西厢记》全剧共5本21折,所谓“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意即其中第五本系由王或关补续。由于对王实甫和关汉卿的生平后人知之甚少,因此《西厢记》究竟出自谁人之手,都不能提出使人信服的理由来。
解放后,认为《西厢记》为王实甫一人所作成为国内比较通行的看法。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王作关续”是封建统治者对《西厢记》的排斥和丑诋谭正璧尽管也认为《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的说法是可信的,但他又认为,关汉卿也是作过《西厢记》的,不过不是杂剧,而可能是小令(《氏府群玉》卷四中,就有关汉卿作的总题为《崔张十六事》的《普天乐》(小令16支),从而就有了关汉卿作或续作《西厢记》杂剧的误传。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又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例如,陈中凡对王实甫独作说和“王作关续”说都加以否定。
他认为,《西厢记》确实原由王实甫创作,但那不是多本连演的杂剧。现存的《西厢记》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每折由一个独唱到底的通例,在王实甫生活的元代前期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再则,《西厢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与公认由王实甫所创作的《丽春堂》等剧相比,都有极大的差异。
因而可以推知现存的《西厢记》是在元曲创作阵地南移到杭州,受到南戏影响后,由元代后期曲家改编而成的。
从史料记载来看,无论是最早有关《西厢记》记载的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还是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都只摘引了《西厢记》前四本,而对第五本却没有任何提及,因此推断“王西厢”原本应是四本,金圣叹将第五本定为“续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