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8948600000044

第44章 瑰丽多姿的玉剑饰

汉代玉制的装饰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身上的玉装饰品,主要是各式各样的佩玉;一类是器物上的玉饰,其中以玉剑饰最为精彩,它是汉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剑上安装玉饰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晚期。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西周晚裳墓出土的一把铁剑,剑柄为铜芯,外套以阴刻斜续纹的管状玉饰;剑首亦为玉质,作截锥式方台座,四角琢饰变形饕餮纹。这是所见最早以玉为饰的铁剑。东周时期,以玉饰剑的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陆续出现了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琨、玉剑必四种玉饰(或玉具),但还只是偶然地、零星地出现,尚未发现在一把剑上同时安装四种玉饰(玉具)的“玉且剑”。

四种玉剑饰齐备的玉具剑出现于西汉时期,《史记》和《汉书》中对此都有记载。《汉书·匈奴传下》记载:“单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整绶,玉具剑……”注引孟康曰:“票,首镡卫尽用玉为之也。”师古曰:

“镡,剑口旁横出者也。卫,剑鼻也。”玉具剑四种玉饰(玉具)的名称有不同的叫法。剑茎顶端的玉饰称为剑首;剑茎与剑身之间的玉饰称为剑格,又称剑镡或剑珥;剑鞘上用于穿带佩挂的剑鼻称为剑彘,又称剑卫;剑鞘末端的玉饰称为剑秘或剑擦。玉剑首一般为扁平圆形,背面有圆形凹槽,用于接插剑茎。玉剑格略作菱形,中有菱形或长方形銎孔以纳剑身。玉剑彘平面作长方形,两端略向内卷,背面有穿带用的长方形銎孔。玉剑班一般呈梯形或近似梯形,横剖面为菱形,上端有插接剑鞘的小孔。

装配四种玉饰的玉具剑,在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山东巨野红土山汉墓和湖北光化五座坟6号汉墓也出过。以上三座墓所出的玉具剑各为1把。出土玉具剑最多的是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墓中共出5把装有玉饰的铁剑,其中2把是四种玉饰齐备的玉具剑。此外,该墓的西耳室还发现原来存放在漆盒内的43件玉剑饰,其中剑首10件、剑格8件、剑琨9件、剑必8件。这些剑饰多数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可能是来自中原地区而准备在南越国装配玉具剑用的。上述四种玉饰齐全的玉具剑都是铁剑,而一些铜剑往往只有玉剑彘和玉剑秘,满城刘胜墓所出的2把铜剑和巨野红土山汉墓所出的1把铜剑都是如此。这说明西汉时期铁剑比铜剑更为珍贵。

汉墓中出土的玉剑饰数量很多,除极少数为素面外,绝大多数有纹饰,纹饰的题材丰富多彩。雕琢方法也多种多样,采用了阴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技法。玉剑饰中有不少纹饰生动优美、雕琢技艺精湛、工艺水平很高的佳品。

玉剑首广州南越王墓所出的玉具剑中,有一把剑四种玉剑饰都为素面,玉剑首作长方形,两面中部起脊,横断面呈菱形。雕琢纹饰的玉剑首一般为扁平圆形,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巨野红土山汉墓出土的玉具剑,剑首略作长方形,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技法,雕琢出5只盘绕于云气中的螭虎。

至于扁平圆形的玉剑首,其纹饰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是浮雕动物纹。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正面浮雕2只螭虎和1只尖嘴兽共抓一条绶带,构图活泼有趣,背面阴刻勾连云纹。二是内区为卷云纹,外区为螭虎纹。满城刘胜墓所出玉具剑的剑首,内区突起,阴刻卷云纹;外区浮雕2只身躯修长的螭虎。三是内区为五瓣纹,外区为螭虎纹。南越王墓出土一件,正面内区五瓣纹的中心阴刻云纹,外区为高浮雕的2只螭虎;背面饰突起的勾连涡纹。四是内区为五瓣纹,外区为勾连涡纹。南越王墓出1件。五是内区为勾连云纹,外区为涡纹或勾连涡纹。这类纹饰在汉代玉剑首中最为常见,延续的时间也较长。南越王墓出土9件,其中一件正面的内区为勾连云纹,外区饰突起的涡纹;背面外区为勾连云纹。

玉剑格绝大多数都刻有纹饰。纹饰题材多种多样,有隐起的兽面纹、云纹、勾连云纹,有浮雕的螭虎等动物纹,还有透雕的凤鸟纹等。部分剑格两面有不同题材的纹饰。南越王墓所出的玉剑格数量最多,有的两面雕琢隐起的勾连云纹;有的两面都饰以隐起的兽面卷云纹,而细部略有差异;有的一面浮雕相互嬉戏的螭虎和小兽,另一面饰以隐起的兽面卷云纹;还有一件玉剑格,器形和纹饰都较特殊,器体宽大,以突起的中脊为轴,中部饰兽面纹,两侧透雕对称的凤鸟纹,两凤回首相对,雕琢精致,构图优美,是汉代玉剑饰中的珍品。

玉剑琥纹饰题材较为丰富,主要有谷纹、涡纹、螭虎纹、卷云纹和兽面卷云纹等,其中卷云纹和兽面卷云纹在玉剑彘上出现的时间较晚,流行于西汉中期以后。

满城刘胜墓铜剑上的玉彘,1件饰勾连谷纹,1件饰涡纹;玉具剑上的玉彘饰以浮雕的螭虎纹。巨野红土山汉墓铜剑上的玉彘,表面浮雕2只相嬉戏的螭虎。南越王墓玉具剑上的玉彘,饰高浮雕的群兽相戏图,画面以螭虎为主体,点缀以类似虎、熊等动物,纹饰繁缛而浑然一体。湖南常德东汉墓出土的玉剑彘,前端饰兽面纹,其余部分为卷云纹。

玉剑必纹饰题材和雕琢技法与玉剑格相类似,有隐起的兽面纹、卷云纹,有浮雕的螭虎纹,还有透雕的螭虎、小熊等动物纹。南越王墓出土不少兽面卷云纹的玉必。满城刘胜墓所出铜剑上的玉必,一件两面皆饰图案化卷云纹;另一件两面饰浮雕螭虎纹,有一面在螭虎身侧伸出土一鸟头。该墓所出玉具剑上的玉班,饰5只高浮雕的螭虎等神兽翻腾嬉戏于云海间,造型活泼生动。

巨野红土山汉墓出土的一件玉必,两面纹饰的题材和雕琢技法都不相同,一面浮雕2只螭虎,另一面阴刻兽面卷云纹。徐州北洞山汉墓出土一件螭凤纹玉必,采用阴刻、浅浮雕和透雕的技法,琢饰6只神态各异的螭和1只展翅欲飞的凤鸟。河南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透雕纹饰玉必,上部为兽面纹,中部为螭虎,下部作小熊咬住螭虎尾巴状,周围点缀卷云纹,纹饰流畅生动,是汉代玉剑饰中的珍品。该墓还出一件造型特殊的玉必,必身不作梯形,而作近似三角形刀尖状,两侧有透雕的卷云纹装饰,表面饰勾连云纹,是汉代玉剑必中罕见的佳作。

除玉剑饰外,西汉后期还出现水晶的剑饰。河北邢台北陈村刘迁墓出土的铁剑,剑首、剑彘和剑秘都用水晶制成,剑首平面似柳叶形,剑彘形同玉彘,剑秘近似梯形,皆为素面。西汉后期还发现用于佩挂铁刀的玛瑙彘和玉彘,可见当时的玉彘既可用于佩剑,也可用于佩刀。

在剑和剑鞘上安装玉饰(玉具)的习俗萌芽于东周,盛行于西汉,东汉以后逐渐衰落。汉代的玉剑饰数量多,造型和纹饰也丰富多彩,有不少玉剑饰雕琢的工艺水平很高,不只是一般的装饰品,而且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玉雕艺术品,在我国古代玉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剑饰发现不多。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玉剑首,雕琢流云纹,纹饰简单,工艺水平远逊于汉代玉剑首。玉剑彘的形制有的已经简化,有的和汉代一般剑彘的形状相同,而纹饰多为兽面卷云纹。湖北宜昌东吴墓所出的玉剑彘,器形已简化为长方形銎状,纹饰也变为简化的兽面卷云纹。江苏镇江东吴墓和南京板桥镇石闸湖晋墓出土的玉剑琨,形制和汉代剑彘相同,表现纹饰都是兽面卷云纹。兽面卷云纹在西汉后期的玉剑彘上已出现,魏晋时期成为剑琨上流行的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