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8976200000031

第31章 我要赢,也不怕输——竞争心理学(3)

以下每个问题都有三个答案供选择,选“不符合”记1分,选“有点符合”记2分,选“很符合”记3分。如果得分在12分以上,就要警惕你的嫉妒心了。

坦然面对别人的嫉妒英国爱德华王子即后来的温莎公爵,在少年时代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15岁时在达特摩丝皇家海军学院就读。

有一天,一名教官发现王子正在哭泣,便询问原因。起初,他不愿回答。经再三追问,他才回答说一群同学拿脚踢他。军官马上向校长报告了此事。校长闻讯后,召集学生们训话。他表示,王子并没有怨言,但是,校方必须了解为什么只有他会遭到这种待遇。这些学生开始都不敢据实交待,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他们坦白地讲出了真正的动机:有朝一日,当我们当上舰长或海军司令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称:“我曾经踢过国王一脚。”

爱德华王子因为自己的出身高贵,成了被别人嫉妒的对象。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如爱德华王子那样的烦恼。例如,本来大家在一起是好朋友,突然有一天,你在竞赛中夺得第一名或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后,你会发现同学们竟然都离你而去,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和你谈天说地了,不会主动叫你放学后一起回家了。为此,你很迷茫,还会很失落。

其实,大可不必伤心,出色的人总是免不了受到他人的嫉妒。有些人对于别人的嫉妒和敌意情绪激动、表现失态,这是不好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对于他人的嫉妒和敌意应该坦然地面对,把这些嫉妒当作是别人对你的一种肯定,一种重视。

由于别人的嫉妒,可能会无缘无故给自己平添很多烦恼,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这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麻烦,你会怎样看待呢?聪明的人把这当作对自己的一个激励,从此更加奋发向上。愚蠢的人就会被这些麻烦困扰,从此变得不知所措。

一个名叫罗伯特·赫金斯的青年,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他做过服务生、伐木工人、家庭老师、推销员等。然而,8年之后,年仅30岁的他,竟被任命为美国第四富裕的高等学府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资深的学界精英们纷纷大摇其头,抨击的炮口瞄准了这位年轻的大学校长:太年轻,缺经验,教育观念有失偏差……新闻界也和学术界保持了同一步调。在罗伯特·赫金斯校长举行就职典礼的那天,他的一个朋友对罗伯特父亲说道:今天早上,我在报纸上读到攻击令郎的社论,我感到非常愤慨。老赫金斯不以为然,平静地说:“是的,他们的批评很刻薄。不过,任何人都不会去踢一只死狗的。”

一个人应该养成广博的心胸,这会成就你的一生。虽然你不断遭受别人嫉妒和诽谤,但你表现优秀,美誉满身,这是对于嫉妒他人的人永远的惩罚。这样你会永远生活在荣耀之中,而诽谤嫉妒你的人却一直受到自我的永远惩罚,他们会因为你的成功而无法得到心理安宁。让自己取得更多的成绩,这是给那些嫉妒你的人的最好的惩罚。

成长加油站117:测试:你容易被人嫉妒吗?

以下每个问题都有三个答案供选择,选“不符合”记1分,选“有点符合”记2分,选“很符合”记3分。如果得分在12分以上,就要警惕投向你的嫉妒性目光。

(四)因果定律:输赢都是有原因的

不管你在生活和事业中种植了什么东西,你会不多不少地得到应有的收成。假如你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坚定心志、不屈不挠,就会得到优异的成绩、老师的肯定、家长的表扬、长大后的成就。要怎么收获,就先要怎么播种。

不管基于何种原因,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么完全要看自己愿不愿意立刻开始改变。就像农民用不同的种子会长出不同的果实一样,你必须植入不同的思想与行动,才能获得不同的结果。

有因才有果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这是亘古不灭的定律。”这也被称为“因果定律”,或是“因果法则”。“因果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即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每个人今天的现状是他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因果定律”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因此常常被称为人类命运的“铁律”。简言之,因果定律是指任何一项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结果,必定有一个或多个发生的原因。每个人都生活在因果定律中,大到天体运行、山河易位,小到一草一木、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定律运行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因果定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他在田里耕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他急忙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弗莱明赶紧把这个小孩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新奇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从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

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家里走出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是的。”农夫骄傲地回答道。

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在绅士的帮助下,农夫的小孩从圣玛丽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1944年,他受封骑士爵位,并获得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是盘尼西林救活了他的命。那绅士是谁?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弗莱明和丘吉尔都收获了善意的回报,因为他们播种了善的种子。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这是亘古不灭的定律。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确信,付出便会有收获。

成长加油站118:人的三个弱点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通常有三个弱点:

(1)极易忘却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事。每忘一件,我们的良心就缺失一点。全忘了,良心就没了。

(2)极易记住别人对不起我们的事。这些负面事情的记忆使我们由爱变成恨、心变成冰。

(3)极易以怨报恩。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满肚子怨恨,何谈报恩。

向优秀的人学习因果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种下同样的因,他终究会得到和别人同样的果。因此,如果我们发现某人在某一方面非常成功,便去模仿他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这并不是奇迹,不是要靠好运,也不是“天时地利”所决定的,只不过是施行了因果定律而已。种了就会有收获,哪怕我们当初并没有期望获得收成。

在学习上,如果我们想要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就要留心其他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并且学着去做。如果自己能够做得和他们一样好,最后也能得到同样好的结果,成为“因果定律”的受益者。相反,如果只是一心向往别人的成就,却不去执行他们成功的原因,你就走到了因果定律的反面,自然也就无法得到那些成绩优秀者同样的结果。

人都有模仿的天性,所以,要想让自己更优秀,我们要和优秀的人交朋友,以便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优秀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同时,要避免过多接触那些没有教养的人,让自己远离这些坏榜样,避免自己学坏。

芳芳上小学时成绩很好,每次在全校都能排在前三名,各方面的表现也都很出色。可让父母和老师都想不到的是,她到了初二就“急转直上”:谈话内容变了,都是些吃、穿以及时尚的东西;衣着打扮变了,每天描眉画眼,成熟妖媚的样子;电话频繁,还经常约一帮同学来家里或到外面玩。后来甚至发展到逃课去娱乐场所坐台,酗酒、吸毒,直到进了看守所后,才后悔莫及。

芳芳的堕落和她的交友有关。她的同桌丽丽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和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芳芳经常和丽丽在一起玩,不知不觉就被她带坏了。

有这样一句谚语:“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丧失狼的野性。”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变的聪明。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除了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外,我们还可以向电视、戏剧、文学作品中的领袖和英雄人物学习。当我们脑子里经常浮现出这些榜样的形象时,会从内心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我们像榜样那样行动,能有力地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成长加油站119: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严谨精致的服装和彬彬有礼的言辞,只是绅士的表象,最具绅士风格的表现,还是自然而然的教养。

(1)有教养的人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他首先要听完别人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急躁和慌乱不仅不能加速解决事情的进程,反而会引起思维紊乱和别人的反感,从而延误问题的彻底解决。

(2)有教养的人尊重对方的观点,即使他不同意,也从不喊叫什么“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3)有教养的人遵守诺言,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从不食言。对他来说,自己说出来的话,就是应当遵守的法规。

(4)有教养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对妇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总要表示关心和照顾。

(5)有教养的人,在别人痛苦或遇到不幸的事情时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而是尽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给予他人帮助。如果是很亲近的人,他就要全力以赴为对方做需要的一切,如果是同事、熟人或邻居,他也会表示同情,打电话问候,或者抽时间前去看望。

只有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才可能是文明的和富有的人。

选择决定命运因果定律告诉我们,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就像农民想要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就必须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例如,早上起来要穿哪一套衣服上学;是让父母开车送自己上学还是坐公交车上学;中午是在学校吃饭还是去外面吃饭;放学后去参加课外活动还是复习功课……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

总之,每一天我们都在不停地选择,事实上,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过程,而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其重要。很多人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于是就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结果只会让很多宝贵的机会白白消失。因为很多时候,成功的机会稍纵即逝,根本不会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犹豫不决,只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据说,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小毛驴习惯了这些新鲜的草料,每天都高兴地把草料吃个精光。

有一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也拿不定主意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要对一些事情做出快速的判断,就要求我们能有效运用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总是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否定自己的计划,不但会使自己的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就是心理也总是处于矛盾中,这样对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时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获得最大利益永远是第一选择。”这种最大利益包括物质上的和情感上的。我们的一切理想、欲望,都是我们要追求的最大利益,因此,我们所追求的事,一定是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事。

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这就需要随时修正自己的选择。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每天的生活,看看我们以前选择了怎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看看自己是否收获了想要的。如果没有实现愿望,那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整理一下自己的选择计划了。看看自己是不是为了玩耍而放弃了学习;是不是为了一时的轻松而没有坚持锻炼;是不是为了损人利己的小利,而损害了名誉;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伤害了父母的感情……如果是这样,那就要开始改正计划,将不良的习惯改掉,然后再开始新的选择。这样下去,我们就一定会拥有正确的人生轨迹。也只有学会了正确的选择,我们的心智才会更加成熟和健全。

成长加油站120:考大学时如何选择专业在考大学选择专业时,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了解,一个简单的方法便是给自己提三个问题:

(1)“社会需要什么?”

(2)“我想干什么?”

(3)“我能干什么?”

在你对以上三个问题给出答案以后,别急于做决定,把答案写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同样,把答案写下来。如此,反复几次,如果得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那么,你就可以从容地开始选择专业了。

(五)瓦伦达心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只是紧张的程度不同而已。适度的精神紧张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有损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家。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表演时,他心里所想的只是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就把不专心去做某事,而过度关注这件事的意义,患得患失的这种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名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这一情景会指挥他的行动,结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样发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发展——这时候,球大多数情况下就会掉到水里。

这项研究启示人们:害怕失败就是最大的失败。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心态告诉我们,凡事只注重行动,而不要去考虑成功或失败。一旦没有了成败的忧虑,人就自然变得轻松自如,这样反而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