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8976200000008

第8章 这样学习最有效——学习心理学(2)

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正如钟表行走需要发条一样,我们也有进行学习活动的“发条”,这就是学习动机。不难想象,如果我们缺少学习动机,对待学习好像是吃饱了的人对待食物,就像没有发动机的汽车一样,持消极的态度和情绪,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如何能有收获呢?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青年求教于苏格拉底:“我想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年轻人回答:“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劲儿!”苏格拉底说。

这则故事中,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就是有一种迫切的“需要”。请问你有没有这样一种迫切的需要去学习呢?就是这种“需要”会产生学习的动机,产生一种学习的积极性。

个人的学习动机不足,很多时候是个人缺乏远大理想、情绪稳定性差、意志薄弱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1)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培养学习自觉性学习知识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创造社会效益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从长远来说,学习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人要生存并有所发展就必须认真地学习;从近期来说,努力学习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有当“三好学生”的机会,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等等。

高尔基曾说:“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正确认识学习目的,是提高学习动机的重要保证。

(2)利用外部条件,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外部条件”在心理学上称为诱因,它对诱发学习动机非常有效,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奖惩。例如,我们身上多少都会有一些零用钱,先不要急于花掉它们,在自己取得好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时,可以用这些存下来的钱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自己失败时,尽管当时很想买某种东西,也暂时别买,在内心给自己定个小任务,完成后再买。

这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动机,也增加了生活的情趣。另外,还可通过竞赛,充分利用自己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加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3)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人们在做完一件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推断,这在心理学中叫归因。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信与坚持性,而错误的归因会增加自卑与自弃。

成长加油站23:进行正确的归因(1)进行积极归因,我们无论成败,都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等内部的、可控的因素,所以能够产生积极而肯定的情感,激发自我的内在动机,从而变得更加自信;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我的努力或者策略应用的得当与否,进而继续投入更多的精力,显示出更高的积极性。

(2)进行消极归因,无论成败,都容易降低我们的成就动机。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运气好;失败则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脑子笨。消极的归因很容易令我们陷入对自身失望的状态,感到努力也没有用,进一步导致自暴自弃,丧失进取心。

适度焦虑最适合考试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显示:考试动机与考试结果呈现“倒U型曲线”。考试动机过强、过弱都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当考试动机很弱,丝毫不紧张、满不在乎的信号传递给大脑时,大脑不会调整出良好的应激状态;当考试动机过强,过度焦虑的信号传递到大脑时,大脑就要分出精力来应对这份焦虑,从而影响考试效率。只有焦虑程度适中,考试效率才最高。

因此,我们不要为对考试感到紧张而害怕,相反,还应该认识到在考场中出现了适度的紧张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有利于我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考试。

很多学生对考试感到焦虑甚至恐惧(严重的甚至会在考场上出现心慌意乱、手足无措、焦燥易怒的症状,并最终在考场上大失水准),其实不是因为恐惧考试过程本身,而是恐惧考试的结果。例如,有些考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并不焦虑,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就会焦虑,其原因就在于担忧考试结果。因此,我们要做到过程和结果分离。注重平时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考虑过多。可以不断提醒自己“只要尽力就行了”,这样可以缓解焦虑情绪。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关于考试的焦虑,就是用积极的提示来代替消极的暗示。例如,有的考生走进考场,坐在座位上,非常紧张,甚至手发抖,尽管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千万不要紧张、千万别害怕”,但毫无用处。甚至越是告诫自己,越是抖得厉害。这是因为大脑在潜意识中会自动把否定词语去掉,当你一遍遍地说“不”、“别”这样的否定词时,潜意识自动把他们去掉了,于是大脑收到的信号就是“要紧张”、“害怕”。

这时,如果考生能把带有否定词的话语换成肯定词语,如“放松”等,同时配合缓慢均匀的呼吸,这样就会慢慢放松下来,为自己营造出更好的答题心境。

在考试过程中,如果感到过于紧张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先做,在自己情绪平静时,再选择高难度的题。大脑在这种有张有弛的节奏中,无论是对高难度的题还是简单的题都会有较高的正确率。

成长加油站24:克服考试焦虑的18条心理暗示在考试过程中,如果感觉到自己很焦虑,可以通过默念下面的话,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克服考试焦虑。

(1)考试是在检验我学会了多少,重要的是“学会它”而不是“得几分”。

(2)这题不会没关系,先做会的。

(3)虽然题目难了一点,但难不倒我。

(4)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试。

(5)这次考试,我准备得很充分,一定可以表现得很好。

(6)只要看清题目,就没有问题。

(7)今天的精神状态很好,我一定可以考好。

(8)遇到难题要从多个角度考虑。

(9)现在我只要认真解题就行了。

(10)太棒了!我又做完一题了!

(11)我的能力还不错嘛!

(12)做错了,没关系,幸好及时发现。

(13)很好!到目前为止还不错,继续做下去。

(14)我就知道,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15)还有时间,再检查一遍。

(16)一步一步来,我一定可以做完它。

(17)放松,再放松,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18)紧张是正常的,没关系。

(三)瓦拉赫效应:谁都可以成为天才

找到自己的优点,并用心经营,我们的人生就会少一些遗憾。

瓦拉赫的故事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很不理想。学期期末,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

此后,父母只好根据瓦拉赫自己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也不会润色,不久又得了个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老师给的评语是:“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结果,化学触发了瓦拉赫的潜能,点燃了他智慧的火花,这个文学、绘画方面的“差生”,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弱点和强项。人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便可以取得惊人的成就。这一现象就是著名的“瓦拉赫效应”。

事实上,世界上的很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因为他们主动或被动地发现了自己的天赋,然后选择了与自己天赋相一致的事业,也因此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觉得自己精通美术理论,而且有许多朋友是中国画坛巨匠,因此也想让儿子傅聪选择美术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出乎傅雷意料的是,傅聪根本不是绘画的料,学习绘画时心不在焉,习作也只是信笔涂鸦,丝毫看不出有任何美术天赋。与此同时,傅雷也发现了傅聪的一些细微爱好,例如他发现傅聪对家里的那架手摇留声机很钟情,每当留声机在放音乐唱片时,儿子都会一扫小男孩那固有的调皮好动的天性,一动不动地在旁边静静地听。

于是在傅聪七岁半的时候,傅雷果断地让他放弃学画,改学钢琴。傅聪的每一个细胞也好像都是为音乐而存在的,他学琴仅几个月,就能背对钢琴听出每个琴键的绝对音高。启蒙老师雷垣教授评价傅聪“有一对音乐的耳朵”。

经过几年的刻苦练习,傅聪的钢琴演奏水平已经到了出类拔萃的地步,频频参加各种钢琴演奏比赛。1953年夏天,经过选拔,傅聪前往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年学生和平友好联欢节钢琴比赛。在联欢节上,傅聪演奏了斯克里亚宾,效果极佳。联欢会后,国家派遣傅聪到波兰学习钢琴,导师是“肖邦权威”杰维茨基教授。半年后,又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角逐,傅聪摘取了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玛祖卡”奖,震惊了中外乐坛。

与瓦拉赫一样,傅聪的成功在于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被父亲及时发现了,并且创造条件使天赋得到了开发。

成长加油站25:衡量你的真正价值(1)了解你的五个主要的长处。请几个客观的朋友来帮助你寻找自己的优点,他们将给予你真实的看法(最常见的优点多与教育、经验、技术、外貌、和谐的家庭生活、态度、性格和主动性等有关)。

(2)在每个优点之下,写下三个人的名字,而这三个人都是你认识的并已取得很大成功的人,但在这几个方面,他们却不如你做得好。

当你结束这一练习时,你会发现你超越了许多成功者,至少在某个方面。

发挥个人的长处美国的盖洛普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调查公司。它通过研究成千上万的成功案例发现,成功者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懂得扬长避短。

盖洛普借用近年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发现一个人在3岁至15岁时,大脑的基本特征已经形成,也就是智力上的优势、弱势基本已经定型,很难改变。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例如,你可能是个交往型的人,或者是取悦型的人,或者是个统帅型的人,或者是个和谐型的人,这些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一种类型的人去做另一种类型的工作,往往不会成功,因为他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优势,才能知道自己会在哪里能够成功。

对于自己的弱项,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可能只达到一般水平。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强项上,只要我们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强项更强,就能出类拔萃。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例如,有的同学能言善辨,但在文字写作上有些弱;有的同学下笔千言,却不善表达;有的同学文科成绩好;有的同学理科成绩好;有的同学有体育特长;有的同学有绘画才能……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点,让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特长,这样,我们以后的人生路才会更有价值,我们的未来也才会更加目标明确。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根据主观的愿望和片面印象,硬要向某方面发展,那么不仅不能“扬长”发展,甚至会表现得相当“笨拙”。更可怕的是,一些孩子会因为选错了发展方向后遭遇失败而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没有出息,这将降低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使孩子产生“我无能”的“认命”心理,就可能淹没孩子尚未发现的潜能。

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想方设法找到发挥潜能的最佳点。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更要冷静地分析原因,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优势方向,并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就可能点燃自己的智慧火花。下面的这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

(1)了解自己的兴趣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往往就是其天赋的“闪光点”。贝多芬4岁时喜欢在琴键上来回按动,其父有意识地去培养他的音乐才能,结果他8岁就能登台表演,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父母平时要仔细观察,看孩子是否对某一方面的问题特别感兴趣,或经常阅读一方面的书籍,或特别珍惜某些物品等。

(2)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德·加德纳经过研究后发现,人有七种智力: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动觉,空间关系理解能力、人际交往的智力和自知之明。每个人的七种智力发展并不平衡,往往是某些方面较为突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就要客观分析自己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一般来说,语言智能强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强,对语言的理解快;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孩子,计算能力好,喜欢推理分析;空间智能好的孩子,喜欢搭积木、建房子和画画;肢体运动智能强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好,模仿动作惟妙惟肖;人际智能强的孩子,可能是天生的领导者,善于和人打交道;音乐智能强的孩子,对节奏敏感,喜欢唱歌跳舞;内省智能好的孩子,做事有计划,充满自信;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动物植物,观察力过人。只要细心,就能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了解自己的优势智能。

(3)了解自己的性格据德国科学家研究,一个人的个性也是其天赋的“显示屏”。20年前,密歇根大学的专家对125名3~10岁孩子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孩子在同别人发生意见分歧时的态度予以性格分类,并与现在的情况进行对照研究。他们发现那些自己的意见一旦被否决就哭的孩子,感情脆弱、敏感,日后大多数成为有艺术特长的人。专家的解释是:这类孩子不尝试解决冲突,因此长大后内心世界比较丰富。而那些显得自信的孩子,长大后许多人成了法官、新闻记者或律师。至于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脱口而出、为证明自己正确态度咄咄逼人的孩子,日后容易成为部门的领导或管理者。

一旦发现自己的潜能,我们就要格外珍惜,并努力创造条件让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成长加油站26:考试中的答题技巧(1)“三先三后”原则:即先做分多的后做分少的;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先做客观的后做主观的。

(2)“三保证三争取”原则:即保证对的对争取猜的对;保证必得分争取同情分;保证不漏题争取有检查。

纠正严重的偏科行为虽然“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要想获得大的成功就要了解自己的潜能,并努力使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在中小学阶段就严重偏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