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的现象,并且有越偏越严重的情形。造成偏科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孩子是因为个人兴趣偏好某些科目,也有些孩子是因为喜欢(或讨厌)某一科老师而偏好(或不喜欢)某些科目。由于孩子的优势科目能经常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而差的科目则经常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结果造成孩子对成绩优秀的科目越来越喜欢,对差的科目则越来越缺乏兴趣,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恶性循环。
在上大学以前,尤其是在小学、初中等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更要努力开发自己的各项基本素质,让自己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正如一个人需要两条腿才能正常走路一样,我们只有让自己全面发展,才能在长大后获得优异的成就。严重的偏科行为就像“瘸腿”的人一样,是难以走很远的路程的。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的父亲徐达章也是一位画家。6岁那年,徐悲鸿就开始跟着父亲学读书了。虽然年幼的徐悲鸿对画画也表现出了学习的欲望,但是父亲当时并不打算教儿子学画画。
喜欢画画的徐悲鸿总是有绘画的冲动和欲望,他总是跃跃欲试,想画出一幅好画让父亲欣赏,并能够教自己绘画。
有一次,父亲给徐悲鸿讲述了《论语》中的勇士庄子一人擒住两只老虎的故事。徐悲鸿边听边想:“老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要把老虎画下来!”
于是,徐悲鸿找到一位会画画的大人,请他画了一只老虎。回到家后,徐悲鸿照着画上的老虎的样子,仔细地描了下来。画完后,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画拿给父亲去看。父亲看到徐悲鸿的“大作”后,笑着问他画的是什么,徐悲鸿自豪地回答说:“是老虎呀!”
徐悲鸿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父亲的表扬,但没想到,父亲瞪大眼睛说:“这是老虎吗?我看像一只狗嘛!”徐悲鸿被父亲泼了一盆冷水,心里很难受。
这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画画不仅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事物,更要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修养,不要说照着别人的画不可能画出老虎,即便是你真的看到了老虎,也无法把老虎的精神画出来。现在你还小,应该首先发奋读书,打下扎实的文化根底,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绘画才算有了根基,你的作品也才能形神兼备。所以,爸爸希望你现在勤奋读书,绘画以后再学不迟。”
听了父亲的话,徐悲鸿从此就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勤奋读书了。9岁时,他已读完了《诗》、《书》、《礼》、《易》、《四书》、《左传》等启蒙读物。
父亲看时机渐渐成熟,便开始指导徐悲鸿学习临摹。同时,他对徐悲鸿说:“画画是生活的再现与浓缩,要想学好画画,必须有知识,有思想,能体会生活、提炼生活。所以,永远都不能放弃学习和实践。”
徐悲鸿牢记父亲的教导,更加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徐悲鸿从小就有强烈的“偏科”倾向,爱画画而不愿读书,但他后来在父亲的教导下,明白了“要想学好画画就必须先打下扎实的文化根底”的道理,开始重视读书,从而为自己将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要努力避免严重的偏科行为。事实上,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可爱之处。这样,对那些原本没兴趣的科目,我们也能从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将成绩提上来,甚至将弱项转化为强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地从“偏科”中走出来,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平稳前进。
成长加油站27:5R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这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中心提出的一种笔记方法,一般要求把笔记本每页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2/3部分记录听课的内容,右边1/3部分记录课后总结的内容。
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记录(recording)。在主栏内尽量多记上课的重要内容,如概念、主要观点和事实与有助于你了解主题的细节。
(2)简化(reducing)。课后将主栏内容恰当概括,把关键的术语和概念提炼出来,又被称为“摘要表”,即从笔记中挑出关键词、简短的标题、重要概念的摘要及加上批注。通常以提纲的形式列成单子,并填写进副栏。这可以让我们加深刚上过课程内容的印象,并且提供复习时一个有效率的架构。在背诵细节时还可以把它作为提示。
(3)背诵(reciting)。用手遮住主栏内容,只看到左边复习栏的简短内容,问自己问题并且尽可能地大声说出自己所记得的笔记内容,然后把手拿开,对照一下给出的答案是否完整。
(4)反省(reflecting)。将自己听课时的意见、想法单独列出,并编制成提纲、摘要,这样就不容易造成死记硬背;同时,如果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反思,考试中某些观点以新的形式出现时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5)复习(reviewing)。每周花一定时间快速浏览笔记,主要是副栏。
(四)吉格定理:勤能补拙是良训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这是美国著名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提出的“吉格定理”。
“吉格定理”表明了一个道理:任何才能的养成需要后天的努力。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曾国藩建立了自己的不朽功业,但他的天赋却不高。在取得功名之前,有一天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曾国藩睡觉之后再行动。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大怒,跳下梁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小偷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但是他只能成为小偷。而曾国藩经过自己的勤奋苦读,成就了自己在中国历史上的丰功伟业。毛泽东主席曾不无感慨地说:“近人吾独服曾文正!”
很多人之所以会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勤奋的精神,结果只能碌碌无为地走完一生。想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所成就,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勤奋的习惯和坚持到底的心态,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机会。
成长加油站28:顾炎武读书法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他提出来的。
顾炎武11岁那年,他的祖父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他说:
“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
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
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
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
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习功课200页,温习不完,绝不休息。
谁都可以成为优等生在每个学校,都有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有些是某些科目的成绩差,有些是每门课程都很差。这些学生成绩差的原因,绝大多数与遗传或生理的因素无关。
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的高低毫无疑问会对学业成绩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切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因素则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起着推动、定向、维持、调节等作用。何况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是足以应付中小学课程的。
美国心理学家特曼曾对1528名儿童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考察。最后他对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组人最明显的差别不是智力,而是他们的个性和意志品质。成就最大的一组在个性、意志品质方面均优于另一组。他们都有较强的进取心、自信心、事业心、坚持性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由此可见,智力和学业之间远不是完全的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在青少年的学业中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如果你不幸是一个差生,你也不要对自己失望,更不要因此觉得低人一等。你需要了解的是,你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你的智力低,而是由于你的心态,使你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当然很难取得好成绩。
要想脱离差生的阴影,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优等生,你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学习的意义,尽量减少厌学的情绪。然后,要适当调整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持之以恒。一段时间以后,你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习是一项长跑,在漫长的路途中,“差生”只是暂时的,谁能保证在终点的时候,在队伍前面的孩子仍然在前头,在队伍后面的那群孩子依旧在最后。孩子都有可塑性,绝对不会是“不可救药”,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消除自卑、封闭、焦虑等心理障碍,每一个孩子都有令人乐观的未来。
成长加油站29:测试你的学习是否有计划性?
评分标准:每题选“是”记0分,“有时”记1分,“否”记2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测试分析:
(1)0~10分:表明学习计划性较差;(2)11~20分:表明学习计划性一般;(3)21~30分:表明学习计划性较强。
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做事磨蹭是孩子在学习中常见的坏习惯,是指做事行动迟缓,学习或工作中采取消极的态度,故意少投入劳动或精力,拖延完成任务的时间。
孩子的磨蹭有下面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能拖则拖,缺乏自信心,不负责任。第二种是慢性子,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任凭家长、老师催促,依然是老样子。第三种是缺乏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不知道时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这种磨蹭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习起来效率也不高,结果白白耗了很多时间,弄得没时间玩,或想玩但又玩得不痛快,不开心,还让老师家长操心。因此,矫治磨蹭要区分不同情况,对症下药。例如,如果是兴趣低落造成的做事磨蹭,就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责任心。如果是慢性子和缺乏时间观念造成的做事磨蹭,就要在专时专用、提高学习效率上努力。
一个人做事磨蹭,不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也反映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应在生活中经常增加计时性活动,不断训练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饭、收拾文具、洗衣服等,可以在事先设定好需要的时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还可以邀请家长或其他同学一起参加,如一起开展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等,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改掉做事磨蹭的坏习惯。
多和做事讲效率的孩子在一起学习、游戏,这样可以让自己受到同伴的感染和影响,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行动的速度和效率。
成长加油站30: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1)检查个人的志向水平与目标远近,以此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
(2)保证睡眠与休息时间以保障健康,绝不拼身体。
(3)使学习计划与学校的课程表及老师的教学进度接轨。
(4)学习计划的重点在课程表以外的零碎且自由的时间。
(5)建立明确的时间表,内容包括:起床、洗漱、晨练或晨读、午休、晚自习等。
(6)每天的任务要明确,尽可能量化,如记多少单词,做几道习题。
(7)执行计划从现在开始,坚持下去,让自己每天都在计划中度过。
(五)兴趣效应: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往往使人废寝忘食。相反,如果对学习没兴趣,把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五线谱上的“小蝌蚪”在平常人眼里,是那么的枯燥乏味。可是,在音乐家眼里,这些“小蝌蚪”都是具有生命的精灵,所以他们演奏乐曲时会如痴如醉。
一个关于学习兴趣的实验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学习进入高能状态,医学研究揭示,当人处于积极、乐观、愉快的时候,脑波呈现α波,α波是大脑处于最佳功能态的标志,这时的学习是高效的。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成功,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需要,学生将会采取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证明了学习的积极态度,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维,并从中培养学习兴趣。
在这个试验中,心理学家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一门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在每天开始上这门课或学习这门课的内容之前,完成以下两个活动:先是面带微笑、搓着双手,还可哼唱喜欢的歌曲。做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而且让自己感觉到这一点;同时,脑子里不断地想:下面的学习内容将是我能够理解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将从几方面来讲呢……结果,这个小小的实验有效地改变了同学们以前的态度,消除了原来的苦恼,从探索知识中体会到乐趣。
这个实验说明,心理准备在形成学习兴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从心理上预先喜欢某一内容,相信自己一定会对目前正要做的工作发生兴趣,并且精神振奋地着手学习,学习兴趣就会调动起来。举例来说,一个平时对化学完全不感兴趣的人,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他可以告诉自己:“我从现在开始要真的喜欢化学了,我将高兴地去学习书中的一切,并愉快地完成学习计划。”
这个方法十分简单,一般只需持续10天至两周便可奏效。每个人都可以来试试!
在开始学习时,让自己乐滋滋地进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难。而一旦遇到困难,尤其是百思不得其解时,积极的状态就很容易被打破。这时,最好的方法是以积极的思维来克服困难。只有在学习的困境中,才能更充分体现积极思考的价值,才能更充分体味到由艰苦获得成功的乐趣。这时的乐趣早已非同一般,你会逐渐达到乐而忘忧、乐而无苦的境界。就像无畏的登山人,他不断攀登乐而忘返的动力在于他清楚地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
成长加油站31:老师讲课何为重点很多人在上课时,不知老师讲的哪些是重点,以下是一些提示,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1)与你的预习笔记相一致的内容可能是重点。
(2)老师说“重点是……”或者“记住……”,这样的话是直接在告诉你重点。
(3)注意老师的语气和语调,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可能是重点。
(4)最重要的可能是老师用不同方法、从多个角度阐释的那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