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代名曲
8985800000015

第15章 [仙吕·后庭花]清溪一叶舟

“作者简介”

赵孟兆页(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在今浙江)人。原为宋王朝宗室,入元授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及翰林学士承旨等官职,一生中多次辞官归乡。他精于音律和诗文,尤其精于书法绘画,所作诗、书、画往往浑然一体,珠联璧合,堪称一绝。赵孟兆页在书法方面的突出成就掩盖了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名声。有《松雪斋文集》11卷,作品中多流露出故国之感。《全元散曲》存小令2首。

“原文”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译文”

我驾着一叶扁舟,漫游清溪。但见荷花将谢,两岸一派秋意。谁家采菱角的女子,唱着歌儿,栖息水边的鸥鸟,被歌声惊起。忽地乱云翻滚,满天风雨,采菱女子头顶着荷叶,急急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秋意和风物的即景小曲。作者着意展示采菱女子在歌唱中劳作以及遇雨戴荷叶归去的情景,宛似一幅水墨画,不着色彩,而情趣盎然。

[黄钟·人月圆]一枝仙桂

“原文”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淡淡,秋水盈盈。

“译文”

你美丽如玉,似月宫的桂花树——散发着迷人的幽香,禁不住亲亲切切地呼唤你。似缓缓的流水,是你演唱的金缕曲,你轻轻敲击象板,与你的歌声相应。你美妙的姿容啊,足以倾国倾城。多日不见,我想你依然是旧时装束,红红的长裙,翠绿的衣袖,可有万种风情?你那双淡淡的蛾眉,你那双秋水般的眼睛!

“注释”

[仙桂]传说月宫中的桂花树。沈约《登台望秋月》诗:“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卿卿]夫妻间或异性间亲昵的称呼。[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词调的别名。[象板]调节乐曲板眼的拍板,以象牙为材料制成。[倾国倾城]形容绝色女子。《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春山]以春天的山容比喻女子的双眉。[秋水]比喻人清澈的眼波。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赏析”

此曲追忆作者与一位美丽歌女之间的柔情蜜意,显出了这位峨冠博带士大夫私生活隐秘的一角。前五句是对于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极力赞美那歌女的美貌和动人的歌喉,袒露与之亲密接触所留下的难以磨灭的记忆。后六句推想分别之后那女子依然风流迷人柔情万种,激起他无边的遐想,似乎倏然回到他的身边。小令以“春山淡淡,秋水盈盈”作结,有余音袅袅之趣。

“作者简介”

滕斌 一作滕宾,字玉霄。黄冈(今湖北省黄冈市)人,或说是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元武宗至大(1308—1311)年间,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有《玉霄集》。散曲作品今存小令15首。

[中吕·普天乐]翠荷残

“原文”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侭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译文”

翠绿的荷叶,转眼枯萎凋残,繁茂的梧桐叶子,也飘然坠地。群山显得清瘦,蓊郁的树林黄叶纷飞。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那里比得上陶渊明陶然而醉,满眼菊花围绕着东篱。况且有良田数顷,黄牛二只。何不归去,何不归去?回到田园去吧,回到田园去吧!

“注释”

[蜗角蝇头]《庄子·则阳》云:“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返。”以蜗角喻名位之渺小,表示不值得为之竞争。苏轼《满庭芳》词云:“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以苍蝇头喻利禄,表明对利禄的鄙视。[输与渊明]输给了陶渊明,即比不上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快乐。陶渊明《饮酒》(其五)有句云:“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归去来兮辞》云:“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侭]同“尽”。

“赏析”

此曲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道家情怀,表白了他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钦慕,并要以陶氏为榜样,走归隐之路。开篇四句以满目秋光起兴,寄寓人生易老,时不我待的感慨。接着将功名利禄与黄菊东篱的散诞人生作对比,显示作者对功名的鄙视和厌倦,以及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向往。最后三句,直接呼出他要追随陶渊明而脱离官场的心声。此曲又一次表明陶渊明的诗品和人格对元代曲家的深刻影响。

[中吕·普天乐]淡烟迷

“原文”

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小径幽,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疏林鸟栖,残霞散绮。归去来兮!

“译文”

黄昏来临,淡淡的雾霭迷迷茫茫,远处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青翠。秋空大雁飞过,凄厉地啼鸣;月亮早早升起,猿猴望月长啸。幽深的小径,僻静的茅舍。在浓浓的秋色里,我与南山悠然相对;傲然挺立西风的菊花,绽放在东篱。疏林中小鸟儿已栖息,天边几片残霞,如鲜亮的锦缎。多么美丽的大自然,何不归去,何不归去?回到田园去吧,回到田园去吧!

“注释”

[遥山]远山。[雁唳]大雁高亢而尖厉的啼叫。[茅檐]指代茅舍,隐者所居。[秋色南山]此句及下句袭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南山,未必实指,泛指山峰。[残霞散绮]袭用谢朓“余霞散成绮”句意。绮,锦缎。

“赏析”

此曲是一幅以归隐者为主体、以黄昏时刻的山村为背景的秋光图,在赞美秋光的凄清、寥廓、美丽的同时,赞美归隐者的旷达、惬意、傲岸和自由,反映出作者归隐田园的强烈愿望。作者着力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全面地感知和展示秋光、秋色、秋声的和谐与美妙。虽然作者在曲中大多融化前人的句意,但也浑然天成,没有生吞活剥的痕迹。

“作者简介”

阿里西瑛 回纥(今维吾尔族)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乔吉等曲家有交往,可知其活动年代为元代中期。其父为学士阿里耀卿。西瑛未曾出仕,筑居室于吴城(苏州)东北隅,名“懒云窝”,与天如禅师狮子林相去半里许。善吹筚篥,常为相知者吹奏。散曲创作仅存小令4首。其中[双调·殿前欢]《懒云窝》三首在当时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