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周德清(略)
“原文”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清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译文”
你是文武双全的英雄,为大宋王朝的中兴,立下不朽的功勋,你的名字永载历史的典籍。可是,你恢复中原的大业即将告成之时,却遭到当权奸贼的嫉妒,善良忠贞的你啊,终于落入权奸的大阴谋。盼望南宋旌旗、切望国家统一的中原人士,遭到致命的一击,当他们听到你遇害的消息。抛弃祖宗的陵墓,南逃杭州的帝王贵族,竟重用奸贼,残害忠良,贻误统一的大业。通往你墓地的幽径,笼着忧愁的风、怨恨的雨,年年月月洒落在西湖。
“赏析”
《读岳王传》是一篇咏史之作,它热情赞扬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丰功伟绩,强烈抨击南宋高宗赵构和权奸秦桧残害忠良苟且偷安的罪行,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历史正义感和压抑在胸的民族情绪,是元朝末年人民反抗斗争日趋激烈、民族矛盾日趋激化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小令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头三句准确地肯定岳飞的功绩;接着二句点明岳飞悲惨结局的原因;六、七句具有排偶性质,指出岳飞遇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并把批判锋芒直指宋高宗;最后三句,运用比兴,表达作者对英雄的崇敬和无尽哀思,告诉人们西湖烟雨茫茫,是天公为悼念英雄挥洒的泪水。如此倾向鲜明、情感强烈地赞扬岳飞、谴责卖国贼,在元散曲中并不多见。当然,曲中所说岳飞“功成却被权臣妒”,将岳飞遇害归结成“权臣妒”的结果,显然有失全面。不过,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也未必要求作者的认识达到完全正确的程度。
[中吕·满庭芳]误国贼秦桧
“原文”
官高极品,欺天误主,贱土轻民。把一场和议为公论。妒害功臣,通贼虏怀奸诳君,那些儿立朝堂仗义依仁。英雄恨。使飞云幸存,那里有南北二朝分?
“译文”
你身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然倒行逆施,欺骗君主,败坏国事;出卖大片国土,使百姓沦为奴隶,把你主张和议的私货,当成国策。你谗言害功臣,与侵略者眉来眼去,私下里订立丧权辱国的条约,把皇帝蒙在鼓里。你枉立朝堂,无半点儿仁,半点儿义。怎不令英雄遗恨百世?假如岳飞、岳云不被你害死,大好河山哪能分裂为南北?
“注释”
[和议]指与金朝订立的议和协定,以及秦桧一贯的屈辱求和的主张。[公论]指国家政策。[通贼虏怀奸诳君]南宋初年秦桧曾作为使者到金朝,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十月居然安全脱离金营返回南宋,有叛变嫌疑。在越州见宋高宗时说,“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提议讲和。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由他主持与金使订立和议,划淮河为界,岁供金朝银绢各二十五万,割让唐州和邓州归金朝。和议成立不久,即杀害岳飞等爱国将领。[飞云]岳飞、岳云。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义正词严谴责大奸相、大卖国贼秦桧。作品通篇议论,历数秦桧的罪恶,句句都有事实为依据,并无夸张之词,痛快淋漓,直如檄文。稍要指明的是,秦桧与宋高宗的关系,并不能用一“诳”字、“欺”字来概括。宋高宗为了维护自己的帝王位置、暂且在杭州追欢作乐,他是甘心维持半壁江山这一分裂局面的;秦桧的主张之所以被他采纳,可以说臭味相投,沆瀣一气。秦桧以出卖人民和国家利益为条件力主和议,投合宋高宗之所需,则换得了荣华富贵,互为利用,各有所求。当然,秦桧的行为对促成宋高宗推行丧权辱国的方针,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周德清写作此曲时,已是元后期,上距秦桧之死、乃至南宋覆灭已有年矣,为何还要鞭挞秦桧的灵魂呢?从小令的末三句也许可以寻找到答案。在周德清心目中,宋朝是中央政府,宋朝理应统一国家,但历史的发展违背了人们的意愿。那是由于抗战派的将军遭到残杀,抗战统一没能成为南宋的国策,因之这是巨大的历史遗恨。周德清重提历史遗恨,在于他不满于元朝的统治;对现实的失望,促使他重新去认识历史,追究当初导致南北分裂的责任,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吕·阳春曲]秋思
“原文”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结柔肠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楼外柳,眉叶不禁秋。
“译文”
群山树叶凋零,露出嶙峋的岩石,柔肠百结的人儿哟,晚妆梳罢,正独自靠在楼头。她凝视远方的目光,透出无限的相思。楼外的柳叶渐渐枯萎,像闺中人的一双愁眉,经不起肃杀的寒秋。
“赏析”
这是一首别致的相思曲。作者巧用拟人和移情的手法,让秋山、秋柳陪着闺中人一道经受离情的折磨。树叶落尽,巉岩突出,这是自然现象,但在相思者眼中,那群山也像自己一样由于忧伤而清瘦了。一个“瘦”字将无情感的岩石人情化,使之成为闺中人悲伤的陪衬。秋风中柳叶渐枯,当然也是寻常现象,相思者却突然将枯萎的柳叶与自己的愁眉连结起来,以为那些眉一般的柳叶也因伤感而蹙然了。将人的情感推移到无情感的植物,人的情感浓度便顿时增添。因之,此曲虽未着“相思”之词,但通过秋意的渲染和人物神态的勾勒,那闺中人相思之苦和悲秋之情已浓得化不开了。
“作者简介”
钟嗣成(约1280—1347后)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久居杭州。“以明经累试于有司,数与心违,因杜门养浩然之志。”著有《录鬼簿》,是第一部记录元杂剧剧目和记述元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事迹的著作,极具文献价值。自著杂剧7种。所编小令、套数极多,脍炙人口。今存小令59首,套数1篇。是元后期杰出散曲家之一。
[正宫·醉太平]风流贫最好
“原文”
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开一个教乞儿市学。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译文”
风流倜傥要数世上的贫寒之士;最难交的富人,最是俗不可耐。我何必与粗俗的富翁打交道,何不拾些灰泥修补修补那个旧砖窑,开办一所教乞儿的学校。我戴一顶半新不旧的乌纱帽,穿一件半长不短的黄麻罩袍,将一条打着结的黑绳子系在腰。嘿嘿,我居然当上了穷开心的训导。
“注释”
[村沙]粗愚、粗俗。[市学]与“村学”意义相近,设在市镇上的小学。[黄麻罩]黄麻为原料的粗劣外衣,多为乞丐所穿。[皂环绦]黑色的腰带。[穷风月]穷风流、穷开心。[训导]县一级的学官,这里泛指教书先生。
“赏析”
这是一首有浓烈自嘲意味的谐曲,表达作者身处困厄而愤世嫉俗的情绪。钟嗣成的科考和求仕极不顺利,均以失败告终,愤而投身于杂剧散曲创作和元杂剧研究。在人生道路上他恐怕常常遭到富贵人士的白眼,因而与风流傥倜的寒士多有交往,对“门第卑微,职位不振”的杂剧作者则怀有敬意。此曲劈头便道:“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当是他的人生经验之谈,爱憎极为鲜明。在他看来,既然不为当权者所任用,何不与权贵们开过玩笑,我钟嗣成可以在旧砖窑里开办一所教导乞儿的学校,自奉为训导,那是多么快活。元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与宋代相比,大为下降,有“九儒十丐”之说,以穷儒身份教一帮乞丐,岂不是名正言顺吗?作者正是这样通过自嘲的笔法,达到讽世的目的。曲中有一组鼎足对:“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活画出一位滑稽透顶的穷风月训导的形象。恰似现代舞台上的喜剧演员,将严肃的学官身份与乞丐的装束组合在一起,通过极端的不和谐,辛辣嘲讽黑暗现实,宣泄寒士备受世道冷落的愤懑,真可谓巧妙之至。
[双调·凌波仙]吊郑德辉
“原文”
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输伏。翰林风月,梨园乐府,端的是曾下功夫。
“译文”
天地赐予你英俊的仪表,你满腹是锦绣文章,笔端写出惊人的诗句。你能创造新故事,又能翻腾出许多老故事,戏曲界的老将都佩服。你的《刍梅香翰林风月》、《谢阿蛮梨园乐府》,的确下了大功夫。
“注释”
[乾坤]天地。[膏馥]原意为油脂、香气;这里指先天所赐予郑德辉的美好素质。“润肌肤”,是说这种素质令他有丰润的肌肤、堂堂仪表。[解]能、善于。[翻腾]驾驭、创造。[输伏]伏输、佩服。[词坛]戏曲界。《录鬼簿》称散曲为“乐府”、“歌曲词章”,称杂剧为“传奇”。[翰林风月]是郑光祖以爱情为题材的戏剧代表作之一,现存。[梨园乐府]郑光祖的剧作,已佚。
“赏析”
此曲是钟嗣成为凭吊杂剧家郑光祖(字德辉)而作。运用曲的形式评介杂剧家,是钟嗣成在继承古代“论诗诗”基础上的新创造。郑光祖被元朝人尊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相提并论。钟嗣成在曲中概括了郑光祖的先天素质、文学天赋以及在戏曲界的崇高地位,行文朴素,近于写实。当然,由于篇幅和用韵的限制,未能将郑氏的优秀作品《倩女离魂》列入,是个遗憾。
[双调·凌波仙]吊乔梦符
“原文”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译文”
你平生怀才不遇,漂泊江湖,也缺少知音,可是你已将满腔心血灌注在戏曲中。人生不过百年,何必苦苦追求功名?徒然让白发早早爬上头顶。而今,你跨鹤仙去,隐没在无边的白云。我想把剑挂在你的坟前,我想再欣赏你优美的琴声,我携着琴提着酒追寻着你的身影。
“注释”
[宫商]原指五音中的两个音阶。这里指代杂剧、散曲作品。[跨仙禽]跨鹤。指乔吉已逝世。所谓“跨鹤西游”。[挂坟前剑]信守对亡友的承诺之意。《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漫]随意。
“赏析”
此曲为凭吊乔吉(字梦符)而作。乔吉是才华横溢的戏曲家,政治上曾胸怀大志,却落拓一生,未能取得一官半职,而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戏曲事业,散曲创作在元后期独领风骚。钟嗣成深深理解老朋友的人生得失,对他的际遇深表同情。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做官被看成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有才华而未能做官,总是令人惋惜。钟嗣成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钟氏又认为,人生太短促不能为功名之事伤脑筋;陶醉于戏曲创作,将人生的悲欢爱憎灌注其中,未尝不是幸事。他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追怀老朋友的。曲的前四句,概括了钟氏这种心情。曲的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与乔吉的深厚友情,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位携酒携琴的人在老友坟前徘徊的场景:希望与老友重叙友情、再弹衷曲,可是无处可寻。此情此景令人惆然。钟嗣成怀着莫名的悲怆和感慨吊乔梦符,实际上也是自吊。
“作者简介”
汪元亨 号云林,饶州(今江西省上饶市)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散曲家。《录鬼簿续编》有小传。曾任浙江省掾,后徙居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著有杂剧三种。散曲创作,今存小令100首,套数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