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代名曲
8985800000070

第70章 [正宫·醉太平]警世·憎苍蝇竞血

“作者简介”

汪元亨,号云林,饶州(今江西省上饶市)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散曲家。《录鬼簿续编》有小传。曾任浙江省掾,后徙居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著有杂剧三种。散曲创作,今存小令100首,套数1篇。

“原文”

憎苍蝇竞血,恶黑蚁争穴。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叹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两岸分吴越,厌红尘万丈混龙蛇。老先生去也!

“译文”

我憎恶苍蝇般争相吮血、黑蚁般争夺巢穴;急流中迅速退却,才是真豪杰。不应当有丝毫迟疑不决。何必将来慨叹乌衣巷里不住王谢,何必等到钱塘江南北岸分裂为吴越。滚滚红尘中龙蛇混杂,足令我厌恶。老先生——我,走了!

“赏析”

此曲表达了作者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彻底脱离官场的决心。首先,将官僚间的争斗比喻苍蝇竞血、黑蚁争穴,藐视这种争斗,揭示这种争斗的丑恶面目。接着,指出真正的豪杰应当急流勇退,摆脱这种争斗;并且认为如果陷于这种争斗,即便谋得高官厚禄,也将树立一批政敌,不知何时被更强的对手取代,而落入悲惨的结局。因之,作者愤然大呼:“老先生去也!”决心脱离官场,归隐山林。《警世》是包括二十支小令的组曲,围绕着“避世”这个主旨来展开,通过揭露社会(尤其是官场)的黑暗混浊,来警示世人切勿追求富贵功名,卷入无谓的争斗,应当归隐山林,保存自身,有浓厚的说教色彩。

[正宫·醉太平]警世·金鸡唱未彻

“原文”

金鸡唱未彻,玉漏滴先绝。慢惊回枕上梦胡蝶,起秋声四野。撼林梢一阵风儿劣,坠天边一点参儿趄,照床头一片月儿斜。老先生觉也!

“译文”

雄鸡还在啼个不停,玉漏的水已经滴尽,我从梦中惊回,听原野一片秋声。飒飒秋风撼动树梢,天边的参星摇摇欲坠,西斜的残月隐没在朝云。此刻,老先生醒来了!

“注释”

[玉漏]漏,古代计时器,内储水,外有指针和刻度,水滴尽则天亮。又称漏壶。玉漏,玉制的漏。[梦胡蝶]指梦。用庄子梦蝶的典故,喻人生如梦幻。[风儿劣]秋风萧瑟之意。[参儿]指参(shēn)星,二十八宿之一。[趄(qiè)]歪斜。

“赏析”

此曲抒写作者在秋天早晨一觉醒来时的感受,这中间有人生如梦的感慨,有对于秋意悲凉的叹息,有对于时光如流的无奈。作者从听到金鸡报晓时的瞬间思绪写起,接连写他对风、星、月的印象,透过这印象的展示,构成一种惨淡的意境,最后呼一声:“老先生觉也!”似乎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某种醒悟。曲中一组鼎足对:“撼林梢一阵风儿劣,坠天边一点参儿趄,照床头一片月儿斜。”将作者的主观意绪渗进了秋晨的氛围中,使作品的情感内容显得模糊、朦胧。清醒、旷达中夹杂着几许感伤。

[正宫·折桂令]归隐·叹天之未丧斯文

“原文”

叹天之未丧斯文,剑气丹光,酒魄诗魂。名利秋霜,荣华朝露,富贵浮云。看青山玩绿水醉田家瓦盆,采黄花摘红叶戏庄上儿孙。随分耕耘,过遣晨昏。竹几藤床,草舍柴门。

“译文”

啊,老天没有抛弃世上的文人,尚容得他们保留宝剑的锋芒,诗酒的魂魄,丹炉的火光。名利啊,如秋霜般转瞬即逝;荣华啊,如朝露般刹那消失;富贵啊,如浮云随风飘然无踪迹。我饱看青山玩赏绿水醉捧农家的瓦盆饮,我采菊花摘红叶,与庄上儿孙们嬉戏。安分地耕耘几亩地,享用着藤编的床,竹做的茶几,守着柴门草舍,轻松地消遣日子。

“注释”

[斯文]《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斯,此;文,指礼乐制度。后来,“斯文”指文人或儒者。[剑气]宝剑的光芒。[丹光]炼丹时,炉中的火光。[过遣]打发日子,消遣时光。

“赏析”

此曲伸张作者藐视功名富贵、保持人格独立的志向,尽情赞美隐居田园的快乐和情趣。感情奔腾勃发,跌宕自如;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成韵。曲子后六句由一组组排偶句组成,构成一个个生动的意象,田园生活的质朴和谐得到极好的概括和展示。

“作者简介”

倪瓒(1301—1374)字元镇,自号风月主人,又号云林子;初名珽。无锡人。元代著名画家。博览群书,喜藏名画秘籍。爱作诗,不事雕琢。至正初年,放弃家产泛舟于湖上。诗文有《清秘阁集》;散曲,存小令12首。《录鬼簿续编》有小传。

[黄钟·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

“原文”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销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译文”

河南边的渡口响起悠扬的渔歌,将我从梦中惊醒——那是归乡的梦:厅堂依然摆着那架山水屏风,庭院里梧桐掩映着澄澈的水井,屋前有浅浅春草绕着池塘,大门藏在浓密的杨柳中。啊,梦中的故园,令我销魂!岁月悠闲,我徒然老去,孤零零在船上听春雨打篷,望江边村落已是灯火黄昏。

“注释”

[津]渡口。[池塘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销魂]神思茫然,仿佛灵魂离开躯体。

“赏析”

此曲当作于作者晚年,其时已放弃无锡家产漂泊江湖多时。作者通过梦境,追忆故园,不仅有浓浓的乡思,也有几许莫名的感伤。以作词法作散曲,时空交错,意境含蓄。开篇二句叙述作者刚从梦中醒来,是渡口的渔歌惊碎他的梦,暗示他身处船上。接着六句都是描述梦中家园的景致,和谐、宁静、富有、高雅的场景,令作者迷醉。最末三句是梦醒之后的现实,江村灯火衬托着孤舟,夜雨拍打着船篷,船中人自叹年华已去,往事如梦,凄然、怆然。透过此曲,读者感到倪瓒晚年的心境,平静中有波澜,对人生道路似有所悔恨。

[越调·小桃红]一江秋水澹寒烟

“原文”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惊起白鹭眠。

“译文”

一江秋水澄澈见底,清亮得令人顿生寒意,水中倒影历历可数,江水如同漂浮长长的白练。秋空碧蓝无片云,惟见带着离愁的几行飞雁。江边水滩,绿的蘋草、红的蓼花,错落可见;船家荡桨,唱起吴歌,惊醒白鹭一片。

“注释”

[秋水澹寒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练]白绸子。[雪晴天]特别晴朗的秋日。[吴歌]苏州一带的民歌。

“赏析”

此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秋江图。作者以画家的目光观察风景,又以画家的技法设色构图,使得整个画面极为和谐。头二句描写秋水的澄澈,给人以水映晴空,水天一体的美感。三、四句描写秋空的碧蓝高远,有数行飞雁点缀其中。第五句描写河边滩头的绿蘋红蓼,颜色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勾勒出画面的主体——唱着吴歌荡桨的船家,以及主体出现时所产生的效果,本来闭目养神的白鹭受惊而掠起水面。作者取景极为宏阔,并注重远景与近景、动态景物与静态景物、浅色景物与艳色景物之间的组合,从而强化画面的立体感。小令纯然写景,作者似纯然以观察者欣赏者的姿态体味秋江的美丽,但从“眼底离愁数行雁”这一句,亦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流露的淡淡离愁。

“作者简介”

无名氏 是对佚名作者的总称。元散曲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没有署名,这许多当是民间的口头创作,经某位艺人或文人收集写定,而收集者和写定者并不愿意署名。有些作品可能原本是某人的独立创作,但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作者名字。从总体上看,无名氏作品有浓厚的民间歌曲的色彩,更具散曲的天然质朴的本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