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个人的山水
8987200000028

第28章 沧海行

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观沧海》。

内里有句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因为山岛竦峙,而想到了峙南。

沿郭巨南门往东几里许,就是碧澜嘴。从碧澜嘴往东的区域,历史上便属于峙南。

2005年,北仑政府按照“东拓展”战略,对峙南进行围涂开发。向大海要土地,再造一个新峙南。

2009年9月,阳光正好,我来到了郭巨海边的碧澜嘴。

十多年过去,碧澜嘴老了,像豁口缺牙的老汉,躺在海边晒太阳。小时候,这里曾是我的游乐场,我在滩涂上捉青蟹,捉泥螺,捉望潮跳干,海边有芦苇苍茫,一泻千里,像是从天上垂下来的青纱帐。

我沿路前行,首先看到的是碧澜嘴碶门。

古朴陈旧的碧澜嘴碶门,在秋日的阳光下,静静地屹立,它像一位运筹帷幄的指挥官,指点着内陆江河汇成整齐有序的一队,缓缓通过它的领地,最后奔赴大海。

当涨潮了,一波波奔腾的潮水,犹如大兵团作战的海盗,疯狂侵袭海岸,寻找登陆的空隙。碧澜嘴碶门用它坚硬的巨石打造的身躯,阻拦了千万次潮水的袭击,像慷慨忠勇之士,守护着它身后的千顷沃野。

再过去,就到了碧澜嘴海塘。

眼前展现一条连绵的堤坝,这就是传说中,当年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逗留之地——碧澜嘴海塘。

1949年5月,影响中国现代命运的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蒋介石避到奉化溪口老家,拜别祖坟,而后经育王岭进入北仑,来到郭巨。

在郭巨,他巡视了地方部队,叮嘱保甲务必要临危不乱,维持治安。又乘轿子去郭巨的海云寺上香,待癞头知客僧上茶后,他拿出一块大洋作为茶资。此时,解放军已逼近鄞县,轰隆隆的炮声迫在眉睫。仓促之下,蒋介石从郭巨碧澜嘴下海,跳上“太康号”,远赴台湾。这一去,他再不曾踏上大陆半步。

历史的流淌,往往得益于传承,无论是史书上的还是民间口头的。碧澜嘴很小,很普通,在这片海边的狭窄土地上,没有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出过可以夸耀的大人物,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渔民出海捕鱼的场景,就像无数不知名的渔村一样,默默漂浮在历史的长河里,平凡得像一片落叶。

然而因为这则传说故事,碧澜嘴永远刻在了我的印象里。

再往前,场面顿时开阔。我看到了精卫填海似的壮阔。

几年前,海水在这里涨了又退,汹涌了又平静,留下几百公顷无人看顾的滩涂。而现在,这片滩涂已被整为陆地。

沧海正变成桑田。我就是见证。

在几百公顷的土地上,翻斗车穿梭,铲土机忙碌。

这些泥土在滩涂上经过了亿万年的沉积,可以看到一层迭一层的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有暗红,有淡黄,有黏土,有沙土。它们有的来自唐古拉山,有的来自黄土高原,或许是吴楚老农犁杖下翻过的沃壤,也可能是三秦将士甲胄上抖落下来的征尘。

倘若让三国的曹操站在这里,他面对如此壮阔的场面,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豪放的笔触,去重新书写《观沧海》。